我在论坛上发了一首诗,配上一帧照片。那照片是茂密的竹林里夹杂着一朵可爱的喇叭花,众网友除了观赏我的图文以外基本没有异议。唯独摄影版的版主墙角梅老师跟帖指出:“竹林边上见到一只箱子?”我随即回复:“嗯,这是我的败笔。问好墙角梅老师!”
我回看那张照片,嗯,在图片左下方确实是有一只箱子,是一只扣着背带、有着旋钮状开关的箱子。它是如何蒙骗过我的注意力撞进镜头的呢?
10月18日,我们原江苏师院附中老三届的校友举行聚会,700来位老知青济济一堂应该是件不亦乐乎的幸事,可我却没去参加,我的理由是岳父岳母难得从外省来我家、我得陪伴二老。可是10月19日我们论坛的摄影版、文学版茶聚,我是必定要参加的。虽然二老还在我家,可版聚正值二老午休,我因此可以脱身;再说了,版聚是墙角梅老师发起并自费款待的;况且,我还得以借此机会向墙角梅老师报告那个撞镜头的箱子的缘由……
秋高气爽,我和妻子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要去盘门的城门口游览,其中也是别有原因的。许多年以前,盘门三景就被归拢到一个苑囿里,成为了开始收取门票的高墙中的景点。可是,自那以后,盘门城墙南侧的空地一直被闲置了好多年,由于无人问津,那块空地渐渐地变成了垃圾场,与景区风貌极不吻合。鉴此,我的同事、市人大代表鲍总就递交提案,要求相关部门整治这块风水宝地。后来我在电视新闻里看到,当时市长阎立特地亲临该地块现场办公,下指令要求限期整改以落实鲍总的提案。现在该提案落实已久,新规整的风景带从蟠龙桥一直延伸到盘门的城门口,吴门桥及盘门的水城门也被规整到免费游览区域,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这就是我和妻子非得要去的主要理由。
那天,我俩从南园桥西侧进入古运河景观带,穿过人民桥,翻越蟠龙桥,直抵盘门城门口,而后再跨越吴门桥,返回人民桥,再原路回家的。我那天带着相机的,清楚地记得,我拍的那张竹林与喇叭花相得益彰的照片,是第一张作品。为了记录那个心仪的画面,我还紧接着补拍一张标示竹、花所在方位的照片——即以形态独特的太湖石为倚靠的画面。
摄影、文学双版茶聚在规定地点、规定时间如期举行。在众网友热议见面情趣以及交流摄影、文学体会之后,我说:“要不要我来讲一个故事啊?”得到大伙儿同意后,我就讲述了墙角梅老师对我的竹、花帖子的批语以及我和妻子为了向墙角梅老师有所交待的作为。
自从我们领略了盘门城门口和吴门桥一带改造完毕的景象,我和妻子就将每日快走的锻炼也改道就往那里行走。也是为了搞清楚那个撞镜头的箱子究竟是咋回事,我俩一连几天就特意去寻找那张竹、花照片的出处。可是楞就再也没有找到那个应该依然存在的场所。从我们家出来,到达古运河景观带后,我们这路上经过的竹林只有三处,一是人民桥东侧大方亭东首,二是大方亭西首,再就是人民桥西侧的二百米之内。找来找去,大方亭东、西两处都没有太湖石,这两处可以否定了。人民桥西侧倒是有几处夹杂在竹林里的太湖石,粗粗看去,有一处似是而非我俩吃不准,回到家后翻开照片对照,不像、根本不像。过后再去找,又好像有一处似是而非,回家再对照相片,还是原则性地不像。再扩大搜索范围,扩大到盘门水城门区域,甚至扩大到人民桥西北方位,这些个地域根本就没有竹林了。我们还不死心,一趟又一趟地搜寻于有竹林有太湖石的场所(喇叭花已经早早地谢了,因此无从作为参照物了),可任凭仔仔细细找寻,就是不得所踪。
我们尝试着给那只撞镜头的箱子一个合理的推断,那可能是钓鱼人携带钓具的专用箱子,那里又紧挨着古运河(护城河)。聚会者基本同意我的分析推测,可是那个有着太湖石图片的原型太湖石怎么就找不到了呢?作为景观的竹林和太湖石基本是不可能迁移的啊!并且我们几次三番查找,也没有发觉有一丁点儿迁移的痕迹啊。
“是不是诡异、灵异现象啊?”许多网友如此说:“可你老迟是压根儿也不相信这一套的哦!”
老迟我当然不信什么诡异、尤其是灵异说。不过,那次听我讲这故事的网友当场纷纷称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