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说来,手工编织的绒线制品都是孤品。然而,我家姚老师手工编制的绒线制品则堪称是孤品中的绝活。
话说在大哥的女儿宋老师婚庆那天,姚老师就许下诺言:“我得为你们将来的小宝宝编织一件毛衣。”姚老师一诺千金,回到家里立马就发掘她的宝藏——保存完好的各色绒线,她要制作一件精美绝伦的绒线宝宝衫。
要论这姚老师的手艺,我也不是一开始就识货的。刚刚娶得姚老师不久,她就送给我一顶新近赶工完成的崭新的绒线帽子。
“戴着这玩意儿恐怕脑袋会痒痒吧?”我的疑惑并非空穴来风,记得很久以前我也戴过此类帽子御寒,可是每天下班回到家里,总感觉脑袋瓜子一圈都会痒得难受。
“你先不要主观,戴一天体会体会再说!”姚老师指示,我照办。一天下来,除了保暖、舒服以外再无任何不适,我简直就感觉到莫大的享受。姚老师接着释疑:“这不是普通绒线制成的,而是用上等貂绒并用双元宝针等特殊针法编织的。帽子正反面完全一样,戴上它绝不会刺扎痒痒的。”
这顶帽子戴的时间长了,就有行家打听:“这手活儿是出自哪个高手啊?”我如实相告,于是社区里一帮喜欢绒线编织的女性巧手纷纷来向姚老师讨教。尽管姚老师也带出了不少徒弟,但至今还没有哪一位能出品与我所戴的帽子相仿的佳作来。
姚老师平时作品多,她的剩余绒线断头也就相应地很多很多,可那些看似没多大用处的余料在姚老师手里往往会化闲置为神奇。这不,孙女一瞧见奶奶正在制作的八采斑斓且每片色彩里针法条纹各异的绒线帽,就心生爱意地试探着问:“奶奶,这顶帽子做好了以后可以给我吗?”奶奶爱怜孙女,当然也就遂了其所愿。
各位千万可别以为姚老师就是个编织帽子的人。早在去年国庆期间我与姚老师乘车往返浙江途中,姚老师手机多次被同一个人拨通:“我是开绒线店的陈老板啊,我接了一件绒线衣服的订单,由于订货方对编织纹饰及成衣质量要求比较高,我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制作者,因此请你回来后务必帮忙!”姚老师一直把在家安排好我和孙子、孙女的饮食作为重中之重,为此她都主动提前请辞了在电视台里还算是比较有兴趣的工作,她从来也不接外发加工活计的。可这一回经不住陈老板再三央求,姚老师百忙之中(除了烹饪,她自己还每天锻炼,有空还要在小区里义务传授编织、烹饪等家政技艺)抽空用十天完成了帮忙任务。陈老板啧啧称赞姚老师作品精湛的同时,十分主动地交给姚老师数百元(涉及商业秘密,不方便细说)辛苦费,并还想要姚老师接着干。只是姚老师不肯再次破例而令陈老板虽依依不舍而只得作罢。拿到加工费当天,我用这钱买了昂贵水果款待孙子、孙女。孙子说:“买这么贵的水果吃,爷爷奶奶的钱花完了咋办?”我调侃:“这是奶奶织毛衣挣来的钱。”孙子雀跃:“以后没钱花不用愁啰!奶奶可以织毛衣卖钱。”
姚老师比较聪颖不在话下,然而她的巧夺天工的技艺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当中隐含着她的勤奋及孜孜不倦的探索。女性爱逛商场,姚老师也不例外。可姚老师热衷逛的是成衣店,她到店里最爱看的就是成品毛衣的编织技巧,看好后回到家凭记忆绘成图纸;人家收看韩剧看的也许是酸不拉几的情感跌宕,而姚老师肯定看重的是剧中人物穿着的绒线衣式样。移植、创新、再移植、再创新……姚老师就是这样与时俱进、技艺不断地升腾着。
为宋老师未出生的宝宝编织的绒线衣正在进入尾声,那件作品一共使用了约二十种色彩的绒线。混搭的色调中,两只可爱的小白兔呼之欲出,两只卡通的朦胧兔俏皮逗人。还得织上宝宝名字的字母缩写啊,织哪几个字母呢?就在宋老师婚庆那天的酒席桌上,宋的父亲——我和姚老师的大哥已经预定了宝宝出生后的名字,大哥当时曾乐不可支地说到:“生个男孩叫陈世美,生个女孩叫陈皮梅。”那么是织上CSM还是CPM好呢?
这可难不住姚老师,她干脆就织上BAR。姚老师寓意我的明白,那是指可爱的芭比娃娃。但是,敬请各位读者先不要透露出去。因为BAR还有其它的翻译结果,我和姚老师都还等宝宝的妈妈——教授英语的宋老师去巧妙解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