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电脑,耳边总要让一些熟悉的旋律缠绕。虽说还未及“不惑之年”,可世界对我已是停滞不前。好像已多年,不知飘荡在城市上的,是什么样的流行曲子。
往前推推,就那支《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还能叫出名儿。那会儿,一同事堆满笑容地说,这歌词既通俗又出新,他六岁的女儿一听就能哼了。我当时只觉得后背发凉。如果有个男人突然跟我表白,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那种感觉可能比满目衰草、横扫落叶还要悲凉。
现在想想,也许那时的我就落于人流之后了。别人都紧紧狂奔于时代的潮流中,而我却还在不知所措地回望、徘徊。夜色沉沉,发现最终只剩自己一个背影。
所谓的不惑之年,也许就是该明白的也明白了,不明白的也不想整明白了。这种想法,在我的世界里,提早若干年就这样到来了。
不惑之年的迹象随处可见。比如听音乐,只是那几首老曲子,几首老掉牙的曲子。不同歌唱家、不同器乐演绎下的《北国之春》。清亮婉转、明丽荡漾的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还有特别衷情于音域宽广、明亮深情的蒋大伟的老歌。
就是喜欢,没有来由的喜欢。让音乐包围整个人的思绪。让音乐牵着思绪放飞。什么都放心,只有音乐浸染身心。
今晚想着听听蔡琴的歌儿。只因前些日,无意间在网络上看了鲁豫访谈蔡琴的节目。说实在话,虽只隔数日,访谈中蔡琴与鲁豫谈了点啥,我已一字也想不起。这或许也是不惑之年的烙印吧!
只记得是蔡琴的谈话风格吸引我不知不觉看完了节目。舞台上的蔡琴素颜以对,细密的皱纹在聚光灯下清晰可见。她那种面对华年不再、掌声渐息,依然从容笑看、沉稳娴静的大气感染着观众,更感染着我。
最重要的是她这个年纪的人,早已敢直面内心,把心窝毫无保留地晾给朋友,晾给观众。至于你喜欢不喜欢,这完全是你自己的事,与她无关。内心的强大足够抵御一切。那种去华从简、质朴归真的雅量,是岁月这支火把在经历起起灭灭后,才恰到好处掌握的火候。
搜索后,一下子跳出许多她的歌。还是挑几支熟悉的润润耳。至于那些陌生的,我已没有兴致想着要从头认识。先听听民歌《走西口》。最早听过董文华的,那声音太过婉转呢喃,娓娓动听。想想十八岁的妹妹送情哥哥走向茫茫荒野的西口,该是多么隐忍不舍、伤怀无望。
伴奏音乐无比清淡,简单节拍声如木杖轻敲着门槛。闪烁不定的油灯下,面对荒废已久的女红,她的声音淡凉浮出,舒缓而起。节奏比我先前听到的都要迟缓哀凉,弥漫着别离时无言的愁绪。心爱的哥哥早已走远,还有什么能相守呢?一如每个生命体这一路走来,从来都是自己一人,仅此一人而已。每一句歌里都是一声叹息,一声欲言又止、气如游丝的太息。人儿累了,夜儿深了,不想了,不出声了。一个干净决绝的结尾。
陈升的《把悲伤留给自己》,热烈激荡、有种歇斯的阵痛。而在蔡琴那里,是那种不动声色的穿透力,那种稳重宽厚里的举重若轻。那个成熟女人,历数千帆过后的低唱浅吟。
即便多少有些欢畅明丽的《茉莉花》,在她那里就是特别的清凉冲淡,悠然安稳。
每位歌者都在用自己独特的声音,作为心与物的连接。而蔡琴的歌里,仿佛从来都是她一个人在述说。一种略去背景、除却伴奏的淡然述说。她的歌里,藏着历尽世事后的沉静恬然。
蔡琴的歌,适宜在这个天渐凉的初秋,一个人独自静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