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老年人
时间:2012-05-16 19:29来源: 作者:翟信 点击:
次
春节过后,因事我路过阳光村,忽然听到了嘡也!嘡也!也嘡也!也嘡!也嘡!也嘡也!的锣鼓声,循声来到村中心,只见宽敞的大门边写着老年娱乐中心几个大字。走进去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上有百十号老年人排着整齐的方队,每个人腰间缠绕着红绿绸条,双手握着绸
春节过后,因事我路过阳光村,忽然听到了“嘡也!嘡也!也嘡也!也嘡!也嘡!也嘡也!……”的锣鼓声,循声来到村中心,只见宽敞的大门边写着“老年娱乐中心”几个大字。走进去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上有百十号老年人排着整齐的方队,每个人腰间缠绕着红绿绸条,双手握着绸条两头绾成的花朵。准备进行秧歌表演。
广场边有好多围观者,我想看看,便挤进人堆里。这时,秧歌队中一男一女两位老人高声喊着:“大哥大姐们:咱们扭起来吧!”“扭起来!”其他老人们挥动着手中的花朵齐声回答说;说完,随着锣鼓声重新响起,老人们踩着鼓点,变换着队形,面带欢笑,喜气洋洋地扭了起来。尤其是刚才那两位老人扭得十分投入,时而扭到队伍的后面,变换着姿势;时而扭到队伍的前面,摆动着腰肢;让人忍俊不禁。
“那两位老人扭得真好!”我对身边一位观看的年轻人说;
“人家扭秧歌快扭下五十年了,一有时间就扭,人家经常对我们说,秧歌一扭,精神抖擞,扭两下人就有精神了。”年轻人说;
“你怎么知道的?”我问;
“我和人家是邻居。”
“他两都和你是邻居?”
“对!人家是两口子。老夫妻俩从小就对扭秧歌、唱戏非常爱好。正因为两人情趣相投,志同道合,才结成了夫妻的。”
“真的?”
“真的!以前,每逢春节、元宵节、八月十五,九九重阳等节日我们村都要进行扭秧歌,唱大戏。有时请剧团来唱,有时村里人唱,大多是村里爱扭爱唱的人登台表演,村里有戏台子,戏台子上有幕,唱戏还有古戏妆,象古妆戏《三对面》,《空城计》,《打渔杀家》,《柜中缘》等每出戏中都少不了这两个人。在《三对面》中男的扮演包公,女的扮演秦香莲,在《空城计》男的扮演诸葛亮,戏中没有女主角,这女的一来想露露脸,二来想和那男的套套近乎,非得扮演诸葛亮身后的书童。据一些老人说,有一次演《空城计》,诸葛亮端坐在城上,头戴纶巾,手执羽扇,身着八卦服,司马懿在城外身披铠甲,手执兵器,威风凌凌地坐在高头大马上,唱着:
司马大军围西城,
城门打开为何情,
进城退兵两为难,
在此一举定输赢。
城上诸葛亮正要张嘴唱,忽然不见了,过了片刻,诸葛亮又坐在城上唱着:
城下司马布卒兵,
城内只剩老弱丁,
诸葛城上如履冰,
双手抚琴不显惊。
脚下板凳却倒倾,
多亏“书童”快接应,
救了我,上了她,
我那书童呀!你对我情心里每件事都记得清。
看戏的人听着唱词相互嘀咕说,这唱词前几句还是戏里的意思,后几句就不对头了。过了一会儿,有人从戏台子后面下来说,“诸葛亮”在城上坐得板凳是有两个板凳垒起来的,不小心,板凳倒了,幸亏身后的“书童”眼明手快挡了一下,没有摔着,“书童”手上蹭破了一小块皮。看戏的人们一瞧,可不是,诸葛亮身还有一个书童。从此,“诸葛亮”和“书童”两人就有了感情,又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彼此有了一定的了解,就结婚了,成一家人后,每天两口子在家里不是唱呀,就是扭。一年四季家里都充满着欢乐的气氛。男的从地里干活儿回来的路上还得哼几句,女的在家里做完饭乘空儿还要扭几下。俗话说,每天扭一扭,活到九十九,每天唱几句,心情快乐养身躯。这话的确是真的,你看着老两口儿身体多棒!不过,在我们村里想扭秧歌,唱戏已经成了风气,尤其是老年人个个都会扭几下,人人都能唱几句。今年一说要闹正月十五,村里的老人全来了,你看他们多么健康!多么有精神!”
“这些人有多大岁数了?”我问;
“最大的有八十多岁了,最小的也有七十多岁了。”那年轻人说;
“看上去不像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我自言自语的说;
“现在老年人的年龄就是看不准确,从精神状态,衣着和气质上看往往要比实际年龄小二十岁左右,百岁老人看上去有八十岁,八十岁老人看上去有六十岁。因为现在社会好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上没压力,思想精神上没负担,吃不愁,穿不愁,出门搭班车,住的是房楼,电话里把事情沟通交流,打开电脑逛遍全地球。对于现在的老年人来说,没事就来这娱乐中心,打扑克,下象棋,读报纸,看文集,扭扭秧歌,唱唱戏,你看,健身器材全摆齐,锻炼身体都积极。他们的身体各个硬朗朗的,就是万一有个小病小灾,合作医疗惠及千万家,那有治不了的,过去人常说,六十花甲满,七十古来稀,这句俗语应该变成人生九十古来稀,八十打拳把脚踢,七十的老人依旧能上高和下低。在这百十号老人中都是进入了古稀之年。我听着年轻人的讲述,不由想起以前的老年人的摸样:男人五十几岁的时候,头上箍一块手帕,嘴边留一撮山羊胡须,叼着一二尺的烟袋杆子,穿着黑色对襟袄,袄襟上钉着用沿条儿编绾成的比白豆大点儿的疙瘩扣子,时常缠着腰带,走路低头弯腰,啃啃咔咔不断地发出咳嗽声,脚上蹬着纳的粗布鞋,有一二斤重,鞋内是粗布袜子,袜筒塞在裤腿里用沿条儿缠着裤口,说是怕腿受风着凉。让人一看就是个老头儿,一问贵庚,便把食指和大拇指捏在一块儿伸出来说,不行了,花甲满了,尤其是五十几岁的女人,头发在脑后盘个大疙瘩,别几个簪子,穿的是斜襟袄,把两个脚缠得越小越好,绑着裤腿,脚下小身子重,走路三摇二摆,半天走不到一米远,冬天有个女人刚出门就被一阵风吹到了,其实是脚下门槛拌了一下。“你看,他们在唱什么?”年轻人用胳肘弯轻轻地碰了我一下说;我扭头一看,这百十号老年人正在广场中兴高采烈地边扭边唱着:“正月里秧歌扭,
扭到腊月二十九,
身体健康病无有,
生活幸福饮寿酒。
正月里秧歌扭,
扭到腊月二十九,
忧愁烦恼全撵走,
快快乐乐到永久。
正月里秧歌扭,
扭到腊月二十九,
一年四季不老朽
……”
我看着这些八旬老人精神矍铄,老而不衰,再想想过去五十几岁人不老先衰,正是有天地之别啊!我看着时辰不早了告别了年轻人走出了老年娱乐中心,忽然听到村东村西村南村北都传来了“嘡也!嘡也!也嘡也!也嘡!也嘡!也嘡也!……”扭秧歌的锣鼓声,我仿佛看到在四面八方,整个中华大地上成千上万的老年人欢天喜地,神采飞扬地扭着秧歌。这正是:
党的政策会三农,
乡村老人尽笑容,
又扭又唱乐无穷,
神州大地春意浓。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