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博志小时候家境贫寒,生产队时期考上了大学,却没有钱去上学。
附近村子的生产队有一个石灰场,每天需要很多的原料石灰石(学名碳酸钙),唯一的来钱路数就是去葫芦河河套捡拾石灰石。于是刘博志就加入了捡拾、背运石灰石的队伍。
后来,负责人张叔知道了小小年纪、势单力薄的刘博志不怕吃苦,自力更生搞副业挣学费的事情,夸他有出息,有志气,于是就有意照顾他,安排他在石灰场做过磅计数的工作,石灰场则根据他登记的数字给打工搞副业的人员开工资。这可是个比较省力气的好差事,刘博志在心里特别感激张叔。
过了没多久,原来和刘博志一起来捡拾石灰石的表兄朱岁毛悄悄地对刘博志说:
“你给我的账上多记点,我拿了钱,分你一半!”
刘博志挠挠头皮,有所领悟:只要自己笔下轻轻一划,这事就能办成,攒够学费的事情一定会事半功倍,并且是人不知鬼不觉的事儿。可是转眼手捂胸口一想,这能瞒过张叔吗?即便是瞒过了他,我这样做,能对得起张叔吗?
刘博志心里非常犹豫,可是又耐不住朱岁毛每天的软缠硬磨,说他是榆木疙瘩脑袋。矛盾犹豫中,他把这事情说给了娘听,娘说:“孩子,即便是肚子再饿,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是会拉肚子的。”于是,刘博志再也没有理会表兄朱岁毛。
开学时日,刘博志终于本本分分地挣够了学费,高高兴兴地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的门槛。毕业以后他有了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
许多年以后,他探亲回家,偶尔遇见了张叔。刘博志那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国家干部模样竟然使张叔都已经不认识他了。提起当年那段往事,刘博志感慨地问张叔:“假如我那个时候虚报冒领,不知会咋样呢?”
“你要是想昧良心多拿一点,恐怕到最后连原来那点也拿不到呢。”张叔告诉刘博志:“在每天装原料进窑烧制的时候,我曾经抽验复查过几回,没有发现大的帐实不符差错,叔信任你哟!”听了张叔的叙谈,刘博志吃了一惊:多亏妈妈及时批评提醒,幸好我当时没有接受朱岁毛那样的歪主意,不然,自己的人生道路恐怕会是另一种情形呢!
在人生的旅途中,在为人处世的道路上,心灵的触角神经线上就有许多不同的“开关”,它管理和控制着那些“一念之差”,“一步之遥”,“一闪之念”的人性欲望,轻轻一按,便可以把一个人带到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或者光明与黑暗的两种不同境地。
当年,在故乡的石灰场,刘博志就接触过这样的一个“心灵的开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