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回家探亲,一家人环席而坐,济济一堂,欢笑声不绝于耳,场面热闹非凡。然而不凑巧,桌子太小,家中又有客人,按照家中规矩,自然是优先招待客人,我满脸堆笑,道了声“你们先吃,我稍后就来”,便急忙躲进里屋。外面的欢笑声透过虚掩的门传进耳际,然而心中阵阵失落,仿佛这所有的热闹都与自己再无半点瓜葛。
想起我的儿时,每逢家中有客人来,便是我内心最为纠结的时候。每逢客至,家中伙食便会大为改善,有时客人还会有好吃好玩的礼物赠与我们,是以常常期盼客人到来。然而按照我们老家的习俗,接待重要的客人时,妇女和小孩是不可以上桌子的,要等到客人吃饱喝足,把剩下的酒肴撤到厨房之后,我们才能开始吃饭。常常远远看着满桌的佳肴又不能吃眼馋得要命,盼着客人快点吃完走路,然而客人却端着酒杯说着许多不相干的话,我们的肚子早已饿得咕咕直叫,然而远远望去餐桌上还不见叫主食的迹象,于是难免心中一阵恼火,是以常常又怕有客人到来。
对于吃饭一事,小时候最盼快点长大,按照那时的想法,长大后就不是“妇女与小孩”这一群体,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坐上头道席。在一次次漫长的眼馋、等待与恼火的煎熬之后,似乎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即能坐在头道席上的一定是有头面的人。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的人生目标也开始与其他孩子不同,不再是拘泥于一时的小得失,而是发自内心地希望自己以后能成为一个有面子的人,能常常坐上头道席。
事隔多年,我已告别“妇女与小孩”这一群体,常常能名正言顺地坐上了头道席。然而再回首往事,蓦然发现,从小到大,每逢会客,母亲就几乎没有上过桌子。记忆深处,忙碌好一家人的饮食后,母亲常常端着饭碗,坐在昏暗的灶台边,用筷子轻轻地扒拉着自己的一餐。每逢客人过来寒暄,边打着饱嗝边说“打扰了”的时候,母亲忙放下碗筷,满脸堆笑,连说“哪里的话,一点都不麻烦……”。忙碌了大半天,母亲一定也很累很饿了,然而我却从未见母亲说过一句抱怨的话。年少时的我,只顾自己一个人在一旁怄火,竟一直忽略了母亲吃饭的这一幕,现在回想起来,不觉一阵惭愧。
突然觉得,命运对母亲这一代人很不公平。我们因为年幼,上不了头道席的时候,懊恼之外,我们还有期待,盼着自己快点长大,成人后就可以与客人一起举杯把盏。然而母亲呢?不管再过多少年,她也无法改变“妇女与小孩”的命运,一辈子都上不了头道席的她,内心深处,有没有为此而惆怅懊恼?
听母亲跟我说,外婆一辈子都没有上过桌子,我不禁为之震惊。活在旧社会的妇女,一生操劳不说,吃饭连桌子都不能上,这不能不让我心生同情。外婆临终前的遗言,竟是让母亲在祭祀的时候,多夹几块肉给她。我猜多半是因为以前生活条件太差,很难得有机会吃肉,而等到客人散席,仅有的荦菜大多被一扫而光,外婆很少有机会吃到肉,所以竟会留下这样的遗言。听完母亲这席话,我的泪水忍不住划过脸颊……
这些年,家乡的风俗也在一点一点改变。关于妇女和小孩不上桌子的习俗,现在也渐渐有所改善,她们再也不用等客人吃饱喝足后躲到灶台边偷偷摸摸地吃饭了。现在等到客人酒毕开始上主食的时候,端上了主食,家里的女人和小孩们便一哄围上,一家人在餐桌旁有说有笑。虽然这一改变较之以前不算很大,但我欣喜地从中看到了进步。
希望家乡能够快一点发展,有朝一日,也能让“妇女和小孩”坐上头道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