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马车的回忆

时间:2009-04-20 19: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茹石 点击:
讲故事就像厨子做菜,一样的材料,好厨子烹出的菜肴有滋有味,赖厨子作贱材料不说,还败人的胃口。同样的经历从吉寿的嘴里讲出来,听着让人信真,让人过隐。

 

  “车轱轳一转,纸烟不断”,这是当年人们对车把式的说法。“车轱轳一转,给个县长不换”,后来也有把城里人奚落小车司机的话张冠李戴扣在了车把式头上。赶马车需要胆略,是项艺术活,不是谁都能胜任的。三十年前的农村,车把式的工分比队长还高。每年冬天赶马车上大同拉炭,住大店,下馆子,车把式是村里经见事面最多的人,也是村子里故事最多的人。
  “樱桃那个好吃树难裁,朋友好为那个口难开”车把式跨在车辕上,嘴里哼着小曲,手中挥着长鞭,“得――驾!”拉边套的两匹骡子吃上了劲,辕马跟着放开蹄子,得得嗒嗒,吱哩咕噜,三套马车的后面尘起尘落。我们几个孩子紧抱车拦箱的档子,屁股不敢往车底板上着落,心里吃紧,嘴里嗬嗬的乐,做成非常开心的样子,鼓动着车把式再亮三声响鞭。马车加了速,双腿再也蹲不住了,屁股蛋给颠得生痛,嘴里还连连喊着:“真虚活儿(方言,舒服的意思)!”车把式双臂抱怀,腰板挺直,脑袋微向后仰,山曲随云流转,悠然自得,忘乎所以。
  我们村有两辆马车,爱唱山曲的车把式叫汉成,生得彪壮而不失英俊,因为家庭成份高,二十七八岁的时候还没人给说媳妇。冬天马车上窑拉炭,几乎每家人都要准备些胡麻油、莜面,托靠给车把式在大同买点钱安顿过年。我们家一直都是托靠给汉成的,一来汉成实在,二来我的本家三哥是汉成的助手,跟车拉磨杆(马车的刹车)。另一辆马车赶车的是吉寿,爱说笑,每次拉炭回来,都从车马大店捎带一车新鲜故事回来。每次炭车回来,队房里的油灯都要比往常晚熄两小时,时不时会听到一阵子女人喊男人回家的吆喝声。
  讲故事就像厨子做菜,一样的材料,好厨子烹出的菜肴有滋有味,赖厨子作贱材料不说,还败人的胃口。同样的经历从吉寿的嘴里讲出来,听着让人信真,让人过隐。因为年纪小,怕黑,回家晚了怕挨母亲骂,吉寿讲得故事我一次都没能完整地听下来。掠艳传奇之类的故事,连一钩半画的痕迹也搜罗不起了,所记得的就只有马车躲卡子的概略了。
  每次马车上窑,捎了麻油和莜面的人家,就开始担忧东西给没收了。这种投机倒把的行为内蒙这边并不追究,山西地界设有卡子,尽管东西严严实实地捆绑在喂马的干草里,尽管车把式和跟车的不辞辛苦选择深更半夜躲避检查,碰巧运气不好被逮个正着,在劫难逃。那时的公务人员阶级觉悟高,轻易不会让糖衣炮弹腐蚀,更别想用甜言蜜语收买,对待投机倒把和资本主义尾巴毫不留情,他们用钢铁意志武装磨尖了的钢筋穿刺马车上的干草垛。盘算着马车进了山西的地界,村子里许多颗心不安宁起来。有人沉不住气,打听得邻近十里八里的村子有炭车回来,误了工跑去打探消息。可知道,那点莜面是准备来年夏天用苦菜顶替的,那点胡麻油要不得已舍掉饭锅里几个月的香味。一经查获,就什么都没了,顶多留一两只戳了洞的油卡子回来,对车把式来说算是“证据”。那捎了油卖的主拎起贴满谷草叶子的油卡子,瞅着上面的破洞,那张脸面木木的――心痛无言,泪水在眼眶里只打转转,泪水只能在梦里流出来。
  少年不识事,不知愁滋味。那会儿我只惦记腊月里的最后一趟炭车。临近过年人们被挤兑到了不得已的地步,就连村里最小气的人家也会求车把式的情,带点莜面或胡麻油给孩子捎点鞭炮回来。从大同捎回的爆竹种类多、声音亮,价钱又比供销社便宜好多。我记得最清的是一种叫铁鞭杆的“二踢脚”,只有筷子粗细,牛皮纸卷的,不伤手,起得很高,声音脆亮。我学会放“二踢脚”始于铁鞭杆,爆竹从手指间蹿起的那一刻起,就觉得自个长大了,从未有过的得意从心底升起、漫开。
  本家三哥娶亲,选我做掖车的,那是我坐过的最豪华的马车――那个年代村里的花轿。车上用木棍和向日葵杆子扎起了穹庐形的帐子,围上红线毯,贴了大红喜字,扎了大红的绸花,装饰的鲜艳、漂亮,里边铺了羊毛毡,放了新被子。我负责把红头绳系着一对连根葱的酒瓶送到女方家,女方家把酒换成水装上一些红豆,我再抱回来。回来的时候和新媳妇同坐在花轿里,可以提前耍笑,跟新媳妇要糖吃,无疑是件很荣幸的差事。汉成赶车,去的时候一路之上悠哉悠哉,我一个人坐在车帐里,想打盹,又怕把大葱碧绿的叶子给碰断了。回程上,车把式有意耍笑新媳妇,快马加鞭颠簸上一阵子,慢慢悠悠地消停上一阵子,等到后头娘家送亲的马车快要赶了上来,又是几声响鞭。等再次消停下来,赶车的汉成便开始和花轿里的三嫂打嘴皮子仗。三嫂从边上递出一支烟,稍后又递出一支去。汉成提出要一盒烟,三嫂说你唱个曲,唱得好就给。汉成亮开了嗓门:白葡萄呀红果果,小妹妹好比花朵朵;绿皮皮西瓜红瓤瓤鲜,眼里头看你心里头甜……小曲唱完了,两人不免争执了几句,三嫂还是把烟递了出去。过了一会儿,那整盒的“红太阳”又递了回来,随之马车又狂奔起来。三嫂把脸埋在双手后边笑,一双毛绒绒的大眼眼笑出了泪水,那是我记忆中最美的三嫂。我明白怎么回事,那是盒用高粱杆做的假烟。
  我考上中专的那一年,一九八O年八月底的一天,三哥赶着马车一大早将我送到十几里远的公路边上。那是我最后一次坐村里的马车,那年汉成做上门女婿带上满肚子的小曲离开了村子。第二年,生产队解体了,骡马、耕牛全都分下了户,小马拉不起大车,家家都制备了小胶车。后来,随着年轻的一代向往城市生活,尽管许多人家离开了村子;但留守在村子的人家也不甘寂寞,小胶车逐步换成了三轮车、四轮车。时不时地,一阵“突突”的马达声穿透山村的宁静。三套马车、车马大店以及身上散发着一股子野性气味的车把式都跑到影视剧里了。
  去年正月,在三哥女儿的婚礼上见到了吉寿。在村里,吉寿一家最早放弃了土地出来谋生,经过十几年打凭在呼市城郊置办下十几间房产,扎稳了根基。吉寿说,要不是赶上好政策,他的四个儿子都是个打光棍。那个年代,把人给限制的死死的,上大同拉炭住车马大店都得凭介绍信,想出来受苦都不能。现在多好,只要你肯付出辛苦就不愁养活不了家口。
  三哥女儿的婚礼是在一家星级饭店办得,场面虽然不大,但程序、礼仪全走城里的时行,排场和讲究一点都不比城里人差。我不知道,看着迎娶女儿的锃明瓦亮的小轿车,三嫂有没有想过当年的三套马车。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百位名人读书心法:大师随笔

作者:梁金豹

梁金豹编著的这本《百位名人读书心法》精心撷取了古今中外100位名人、伟人的读书心得,条理清晰,让人读之有轻松之感…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幸福离你有多远

    我们总是觉得幸福是那样遥远而不可及,永远近在咫尺而从未拥有。可当目光触及到路旁石...

  • 难忘那炊烟四起的童年岁月

    上世纪70、80年代的沂蒙山区,人们的生活还是比较贫困,那时还用不起煤球炉,每家都有...

  • 记几位高中老师

    时光荏苒,一晃眼,我离开学校已有很多个年头,各位老师也都因年纪的原因而陆续离开了...

  • 酒中“陌上行”

    已经过了吃饭时间,饭店里只是偶尔有食客出入。除了上班以外,我的时间观念不是很强,...

  • “外婆”

    “外婆”跟孩子们并不亲近。她打十三岁起就跟着自己的母亲跑些小生意,挑着装满杂货的...

  • 奶奶的照片

    奶奶留下了这张照片,让我能在想她的时候,得以及时看看她,有时还能悄悄的和她唠上两...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