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返回首页

“小抠门”与“老牛筋”

时间:2010-09-03 17:48来源:半壁江原创文学网 作者:带雨的云 点击:
其实小抠门不小,老牛筋也不老,只是他们的个头显得如同一小一老。老牛筋说话慢吞吞,老气横秋、老成持重,一脸的皱巴巴,年轻轻就微驼;小抠门则脸蛋光鲜,活泼好动,喜欢哼哼唧唧、咿咿呀呀的唱支小曲,还有个习惯性的小动作,用五个手指的指背,轻轻的上下
  

  其实“小抠门”不小,“老牛筋”也不老,只是他们的个头显得如同一小一老。“老牛筋”说话慢吞吞,老气横秋、老成持重,一脸的皱巴巴,年轻轻就微驼;“小抠门”则脸蛋光鲜,活泼好动,喜欢哼哼唧唧、咿咿呀呀的唱支小曲,还有个习惯性的小动作,用五个手指的指背,轻轻的上下掸掸裤子上的灰尘。
  
  有人说他们是一对“活宝”。什么活宝不活宝哟,因为是同乡情份,两人喜欢逗趣抬杆罢了,你“臭”我、我“臭”你。
  
  那年代的收入少、底子薄,又困难时期物资匮乏。报纸上也宣传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精打细算过日子。他们便难免有些“抠门”与“牛筋”的趣事。
  
  比如“小抠门”笑话“老牛筋”的裤腿膝盖上打了个“新月形”的补丁,“老牛筋”则挖苦“小抠门”的屁股背后,贴了两幅别人国家的圆圆的“膏药旗”。比如“老牛筋”数落“小抠门”一个钱巴不得掰成两半花,“小抠门”则数落“老牛筋”什么事都要算筋算骨的,连饼干也得一块一块的数着吃。
  
  不是彼此编造,确实事出有因。“小抠门”就曾经自己夸耀过他的经验说:会使钱的一个钱能够当成两个使,不会用钱的两个钱只抵一个钱花。“老牛筋”呢,身上带枝铅笔,买东西前非得在一个小纸片上加减乘除的演算一番。
  
  “老牛筋”的动作不是那么麻利,一次从食堂端着一碗饭出来,一个趔趄把饭打翻在地。啊!院子里的一群小母鸡一拥而上,高兴得鸦鹊无声的“头点地”,竟然得了一碗白米饭,连“咯咯”叫都顾不上。
  
  “老牛筋”忙呵,不停的“呵斥”“呵斥”赶,可是“呵斥”走了这边的,那边的又来了,他看着那三两白米饭好心痛呵。“小抠门”当然是欣喜异常:“老牛筋”白白的精打细算咯!
  
  “小抠门”一次二分钱买个大萝卜吃不完,舍不得白白的浪费,便要削给同事一小半,那同事瞥了他一眼不肯要,走了。他只好转向别人。
  
  :嗨,这是“水果萝卜”,比水果还好吃,又甜又嫩,来一段嘛!
  
  :谢谢,不喜欢吃生萝卜。
  
  :萝卜赛人参,营养价值可高着,还消食又清火呢!
  
  :谢谢,不习惯吃生冷,胃不好。
  
  :来一段嘛,是用刀削,干净的!
  
  :我要是喜欢吃,不会自己花二分钱买一个!
  
  “老牛筋”在旁边窃笑:这个“小抠门”,二分钱萝卜吃了一半还想做个人情,便在旁边念叨:
  
  小抠门,门槛精,处处事事都抠门;
  
  买萝卜,才二分,吃了大半有点剩。
  
  想主意,动脑筋,拿它作个大人情;
  
  没人要,好伤心,留下自己囫囵吞。
  
  小抠门一次听说郊区的鸡蛋便宜又新鲜,个头还格外大,就特地辛苦一趟。不料晚了一脚,都被买走了。跑东家颠西家的问,好不容易才收着了几十个。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料“半路上杀出来个程咬金”,一头大黄牛追一头小黄牛,他往旁边一闪撞在了树上,鸡蛋破了好多个。那年代没有塑料袋,蛋液从竹篮子子里滴滴答答往下流。回家仔细一算,比在菜场买还要贵呢。
  
  “老牛筋”儿时念过一些古书,爱咿咿呀呀的咬文嚼字,小抠门的故事没有保住密,又被他知道了,于是他又摇头摆尾、咿咿呀呀的念叨起来:
  
  小抠门,门槛精;想买便宜鸡蛋去送人。
  
  一个蛋,省二分;路口那头黄牛正发情。
  
  这鬼牛,不认人;冒冒失失撞倒小抠门。
  
  稀巴烂,怎送人;留下应付这一天三頓。
  
  说过,他们是同乡情份,两人逗逗趣罢了,你“臭”我、我“臭”你,你揭揭我的“短”、我揭揭你的“短”,从来没有伤过和气。
  
  而且精打细算又不是丢脸的事,那个年代政府也主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所以他们从来不会翻脸,就是多多的彼此“关心”一些,多多的留意对方的“短”处而已。那时他们都还没有成家,每年还“双双对对”,同路去探望老父老母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带雨的云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0-01-03 20:01 最后登录:2011-07-28 08:07
推荐内容
  • 走亲戚

    父亲常说,好亲戚要当朋友走,好朋友要当亲戚走。所以在我们家,走亲戚是一件能和吃饭...

  • 卖姜记

    向老头种了一田姜。到了九月,姜长得绿油油的,煞是喜人。向老头和向老太指望它能买一...

  • 乡下亲戚(二)

    乡下七年,农民的苦楚,感同身受,酸甜苦辣说不尽道不完。...

  • 磨刀的少年(上)

    我的生日是春天的第一天。 母亲说春天来了,我的生日也就来了。问题是春天来了并不代...

  • 小城女子

    她是这样认识丈夫的:家里穷没钱上学,从小跟随作泥水工的父亲在工地玩,大些后帮父亲...

  • 不怕死的山里人

    汪治武从省城回到家乡沈家桥镇时,已经四点多了,镇长见贵客光临,跟他寒暄了几句,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