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风下的良心
时间:2010-06-12 21:58来源:故事中国网 作者:寻福钟 点击:
次
那是个凉爽的夏天,刚刚下车,我正盘算着要买点什么粥来当早餐。正要上天桥时,看到一位年约50岁左右的老伯正蹲在人行道路旁边,带着我们农村人的朴实,怯生生的看着来往的过客,显然刚进城不久。老伯的面前铺着一小块报纸,上面陈列着一小堆黑李,右边放着
那是个凉爽的夏天,刚刚下车,我正盘算着要买点什么粥来当早餐。正要上天桥时,看到一位年约50岁左右的老伯正蹲在人行道路旁边,带着我们农村人的朴实,怯生生的看着来往的过客,显然刚进城不久。老伯的面前铺着一小块报纸,上面陈列着一小堆黑李,右边放着一个小竹筐,里面大小不一的李子带着泥土的味道一下子就吸走我的眼球。在我家乡李子漫山遍野并不是什么稀罕物,可是这对于在异乡漂泊打拼的游子来说,那带着家乡味道的李子是何其珍贵,当际我也不管自己那微薄的生活费还能不能支撑我以后的生活,痛快的蹲下身和老伯套近乎,在城市多年多少染上一点世风,生怕这老伯把我当成城里人一样宰杀。随际又想,这些不起眼的李子又能黑我多少钱呢?想到自己乡下的亲人,自己对这位老伯也多了一丝同情。
老伯带着浓侯的乡下口音笑着说“:一斤两元,这还是刚刚从家乡带来的!小姐,你可以先吃看看。”他并没像描述农民朴素的句子一样,带着尾音“哩”,我笑着想到,放眼当下已经很难找出以前那种朴实。而这个价格对于市价到是便宜不少,但人总是容易得寸进尺,我还是习惯性的随口说一句“:这么贵,这要是在我家乡可不值钱。”我的目的是想告诉老伯,别把我当行外人,也盘算着这攀亲带故能让老伯不至于缺斤短两。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已经日被现实的功利所取代,出门在外也学会精打细算,我感到自己的做法其实很可悲。
“小姑娘,你也是乡下来的啊?呵呵自家人自家人。”老伯一听我是乡下的人马上笑得更加和蔼可亲,和我寒暄起来,看样子是真当我自己人了。老伯对我的称乎马上由小姐改成小姑娘,听起来顺耳哩!我笑了起来。而正当我暗暗得意时,突如其来的一幕把我吓呆了,城管一直被定义为神出鬼没的不速之客,没想到这不速之客果然神出鬼没的窜出来,二话不说就把老伯的黑李全部抱走,有几颗滚落在地上,似乎在反抗这野蛮的举动。而小竹筐上那些不起眼的李子也许是因为那些城管根本就看不上眼,这谁也不知道,但绝对不是良心发现那么高尚。不过总算是能辛免于难。我和老伯都无话可说,眼睁睁看他们带着理所当然的神气颈扬长而去,心里都不是滋味,老伯无奈的摇摇头,默默的捡起地上那些遗落下来的黑李,就象自己的孩子一样心疼!对于靠这点微薄收入的小商贩,甚至还称不上小商贩的农民来说,眼前这些李子就和我眼里的家乡味道一样珍贵!可是几个不速之客的出现让这位老伯基乎血本问归!
我的心触痛不已,忙弯腰帮忙老伯一起把那些黑李捡起来放在另一个空竹筐里,一边和老伯不断的道歉,如果不是和我做买卖也许老伯还来得及收拾东西离开。也暗暗唾弃当时没有仗义执言的举动,自己见义勇为的心都被怯弱覆盖了吗?还是袖手旁观的冷漠麻痹我的良知?老伯仍然是一脸憨厚的样子,对我的举动似乎感到受宠若惊,马上连声道谢和推辞。我心想,老伯也忙把我刚刚选择好的李子递给我,旁边的人就看到我们两人一直在互相道歉的场面,我接过李让老伯称一下多少钱,老伯说不用了,就当一斤,我看得出手上提着的袋子里面那些李子不仅仅只有一斤,还没等我回神,老伯又把袋子从我手上拿过去,毫不犹豫的把小箩筐的李子全部往袋子里塞,满满的一袋李子拿到我手里比金子还重,“多拿点,都是一家人,没关系!”老伯笑着说道,这还是我眼中会担心缺斤短两的农民吗?我突然发现,我的心,已经慢慢被现实的冷漠给吞噬了,变得尖酸刻薄,变得愤世嫉俗。我羞愧的看着老伯连连推辞,老伯很坚持,说自己家的东西多拿点!盛情难却我只好收下,接下来我又做了一件让我无法释怀的事,拿5元给老伯,老伯马上找了3元钱给我,我心里过意不去就只收了两元,老伯马上要把钱还我,我快速的跑上天桥,心里总算安心点。可是!随即,我马上后悔万分,难道只是少要回一元钱就很高尚吗?我很后悔没有能多给那位老伯一些钱,帮着他补贴点损失,哪怕是如此微薄,哪怕自己捉襟见肘,但情义无价!那李子的味道很甜,甜入我的心中!
至此我再没见到那位老伯,而却经常看到那些不速之客一如既往的在城市里神出鬼没,演绎着和商贩们之间剑拔弩张的恩怨纠缠。不知道他们借着执法名誉时,对商贩们巧取豪夺时有没有想过自己的良知?在旁边的人露出和我当初一样气愤却冷漠的神情,每当看到这情景心就会被刺痛``````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