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邀到某著名视频网站采访,话题是关于“两会”。不曾想的是,来接受采访的一干网友,再加上编辑记者,我竟然是最小的,而且,这小的差距,竟然是这样的大。最小的一位,30,最大的一位40,我24岁,在一群网上密友之中,我简直就像是一个小破孩。 座间一位在某著名门户网站担任频道主编的大哥,讲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08年初,他在北京已经工作整整4年了。高额的房价和忙碌的加班生活,让他除了积累了一些闲钱外,别无他获,孤独无依的寂寞感环绕着他。 这时,身在家乡县城的父亲打来了电话。他是家中唯一的孩子,父亲想让他回到县城,到县城去工作。这一个电话,勾起了他无比的乡情。于是,毅然决然,他收拾行李,赶赴到了家乡,准备在家乡大干一场,好好回报家乡,也好好陪陪马上就要步入花甲之年的父母。 亲朋好友的热情迎亲,父母亲的每日款待,让他热泪盈眶,陶醉在乡情中不能自拔。在一个月的相聚之情逐渐转淡之后,他开始为工作的事情奔走。原先满脸笑容的同学旧友,这时却无奈地耷下脸下,“我们单位不招人!”“我们学校今年没有招老师的计划!”“我们公司最近在裁人啊,大哥!”…… 一番挣扎后,他只能在镇上第一中心小学,谋到了一份代教的工作。县城里仅有的两所私立中学,拒绝了他的求职要求。他的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过期了,除了实习外,过去四年,他没有任何的教学经验。一个月的教学工作结束后,他从校财务室领到了600元钱。看着那薄薄的一叠钱,想着每天三节课,他努力地备课、讲课、看自习、批改作业,再解决鸡零狗碎的事情。他的梦想,他的热情,他充满希望的一切,都在那600元钱的缩影里烟消云散。 但他坚持着下来的,整整一年,他没让父母感受到他哪怕一点点的不如意。他曾到县上打听过房价,他曾记得,他离开家乡时,表姐家刚买了一套房子,100平,连装修下来,总共花了7万。但现在,7万却刚刚付首付。 在教学的一年时间时,他利用业余时间,无数次在县城奔走寻找其他工作,但令他失望的是,任何工资在1000元以上的工作职位,都被他曾经的旧友同学,那些没有读过大学的同学或他们的同学朋友占据了。而1000元以下的工作,却只足以让他在这个小县城维持基本的生存。1000这个数字,成为他回归家乡一个巨大的屏障。在结尾处,他谈到,希望这次两会,国家政策能够多扶持一下中国三四线城市、县城,让这些地方增加一些就业机会,让想回家发展的游子,都能够有用武之地。 我问他的现状,他说,09年初的时候,他又回到了北京,开始从事着现在的主编工作。临结束采访后时,他不忘记拍着我的肩膀说了句,“大四吧?兄弟,少年不知愁滋味啊!”听他这样说,不知名的情绪,突然就涌了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