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参加了好友的婚礼,他们相识相恋直至就走婚礼的殿堂,整个过程可以说的上是惊心动魄啊,中间有过多少的磕绊和喜悦幸福,才换来今天的修成正果,真心的祝福他们。他们的发展史不禁让我想起我父母的他们那简单而又幸福的恋爱经历。
那一年,母亲22岁,父亲23岁,在他们的那个年代,这个年龄应该有点算晚婚晚育了吧。母亲家里的姑姑以前是地主,现在的成分是富农,外公是国家干部,家里的条件还不错,当时也有好几个小伙子追求她,条件都还可以。而父亲家里了,是贫下中农,爷爷是教师,父亲是家里的幼子,家里的光景不好,到了成婚的年龄却没有说媒,奶奶托了媒人却也不见音讯,真可是急死奶奶了,而父亲是一个老实人,因为高考的时候生病了没赶上,爷爷也没多加照顾,后来就放弃了自己的大学梦,跟了师傅,学的一身木匠的手艺。
一个偶然的机会,母亲的一个姑姑跟外婆说起了我父亲,因为母亲姑姑的一个姐妹嫁到了我们村,说父亲挺能干的,长的也一表人才,就是家里光景差了点,但是有一身好手艺。在那个年代,有一门手艺是挺招姑娘待见的,所以外婆同意了先来我家看一下具体情况了。
于是,外婆、母亲和母亲姑姑在媒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我父亲家。当时家里真的很穷,那是1982年,改革开放才刚开始,所以家里的光景过得还是很清苦,虽说不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是来了客人还是拿不出像样的东西来,因为营养不良的缘故,父亲长的面黄肌瘦的,(据后来我妈说这也是当时找不到媳妇的缘故吧。)当时母亲一行人坐在家里,父亲在一旁害羞地不知说些什么,紧张得有些语无伦次,而外婆看到家里的情形,一个劲地摇头,而奶奶则拿了袋子悄悄地从后门出去了。那天的午饭是白米加鸡蛋青菜,这也许是父亲家在平常的时候过年过节才能吃上的吧。后来听母亲说奶奶那天是拿着袋子出去借米了。
母亲她们回到家后,外婆则一个劲地反对,说父亲家里光景太差,父亲又瘦,看着就是个成不了气候的,虽有一身手艺也白搭,极力主张母亲同意她们邻村的那个小伙子,理由是人家家里光景不错,离家又近。而母亲了,打那以后,就好几天不出门,在床上躺着,也不说句话,外婆是又气又急,幸好外公从外地回来了,对母亲说,你自己看着办,我也不多说什么,我们都希望你过得好。当时外婆相中的那个年轻人,家里虽说还好,人也老实,但是母亲对他就是没有其他的想法。母亲纠结了几天,终于决定了跟父亲交往,据她回忆说,她当时想的是父亲那样老实一个人,家里光景不好,如果她去看了没同意,可能别人会对他有看法,影响父亲以后娶媳妇,所以善良的母亲选择了父亲。但是父亲去母亲家,母亲村里人见父亲瘦瘦的,也劝母亲不要同意,外婆更是不高兴,但是外公却挺喜欢父亲的,对母亲的选择很是赞同,加上母亲性子倔强,所以母亲嫁给了父亲,也就有了后来的我们。
后来的情况是外公放心不下家里的老人,辞了工作回到老家,而父母亲结婚后就开始单过,刚开始的生活虽说过得很艰辛,但父亲上进,孝顺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更是疼爱母亲,所以一直努力的生活工作,把家里分的天地伺候的井井有条,加上手艺精湛,在外一片好名声,所以日子越过越红火,成了村里的第一人,还供母亲最小的弟弟上了大学,得了份还不错的工作。
如今,母亲想到当年的情况,一脸的幸福,我们也觉的暖暖的。想想父母那一代人单纯善良的交往历程,比之我们现在的轰轰烈烈,要死要活,要有房有车,还要高富和富美帅,我始终觉得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更合我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