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乡村四月

时间:2013-05-28 07:12来源:天涯文学 作者:空对江南烟雨 点击:
光阴在节气里轮换,走过了春雨惊春清谷天,走过了立夏,转眼,又是小满。 生于乡村,长于乡村。如今虽然居于小城,灵魂却却常常栖息于青山绿田的乡村。 喜欢生活在农历的岁月里,徜徉在一帧帧的节气中。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一个个节气的名字

  光阴在节气里轮换,走过了春雨惊春清谷天,走过了立夏,转眼,又是小满。


  生于乡村,长于乡村。如今虽然居于小城,灵魂却却常常栖息于青山绿田的乡村。


  喜欢生活在农历的岁月里,徜徉在一帧帧的节气中。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一个个节气的名字,就如一幅幅的水墨画卷,就如一首首浓缩的田园诗篇


  时下虽是五月,却一直把它看成是农历四月。心头也就常常回响着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梦里也常常呢喃着乡村的飞燕。


  一直有个田园梦。也曾经于春天,在乡村流连,看菜花满眼,也曾去乡村买花种树,去看一树树开花的梧桐,去看春耕春种。


  于是,在四月,走进乡村,去体验田园的诗意,在山水中让灵魂重回静谧。


  凭着往日坐车时对沿路风光的朦胧印象,在四月,随意辄入一个在路边就能望见古樟的小山村。真的是随意的。只是凭着那些古树,我就大致断定,那会是一个美丽的乡村。


  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微风徐徐。初次至此,也不知道进村的正路在何处,反正也是闲着无事,便沿着山间的一条土路,望着古树的冠盖逶迤而去。


  泥路宿雨初干,一路蹄痕深浅。山坳间的水田春秧初栽,绿影稀疏,天光云影倒映其间。远处,白鹭在青田绿水间冉冉翔集。


  及近古樟,村落俨然在前,土路的去向也一目了然。村子坐落在坡前,因为树木参天,在公路边,几乎看不到屋檐。一条小溪在村前绕过,溪中细水潺潺。溪岸老木横斜,藤萝漫漫,有成片的野蔷薇盛开,有金银花从树顶一线倒悬。


  跨过小溪,仍是古木遮天,橙花半谢,野蔷自开。透过藤蔓,隐约有红墙瓦屋。近前,翠竹掩映间,房前几丛芭蕉初展。屋旁的樟树,浓荫覆檐。樟树下有一水井,井旁置数盆,碗筷置于其中,尚未清洗。也许时未至午,主人尚在田地间。屋前的枣荫下,几只鸡正躺在土窝里歇息。


  左邻人家,柴扉轻掩,院子的矮墙和房子的墙壁上爬满了碧绿的爬山虎。逆光而望,爬山虎的嫩叶脉络分明。透过长满爬山虎的院墙孔隙,窥视院内,只见房门紧锁,庭前苔藓自生,几畦花木绿意欣然。


  前行,遂豁然开朗。远望,三五房舍杂然相陈。屋舍间有水泥路相通,路旁竹林护径。村中多是颓檐瓦屋,更有土砖老屋杂于其间。这种土砖屋,老家也有过,小时候还曾跟着大人和泥,做土砖。此屋倒是冬暖夏凉,只是经不起雨水。也许,村民常年外出打工,一些老屋经了年月,无人照看,倾塌损毁得只剩下半壁残墙,几根横梁。


  虽是乡村人家,却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庭前枣树,屋后翠竹,偶有几株柚子、柿子树。仿佛是照着一些田园诗在排屋布景。


  是处阳光轻柔,枣荫细细,几竿衣被,几声鸡鸣犬吠。行走其间,格外宁静。偶有在家看孩子的老人伸头出门探视。时光静美,若是添上几树桃花,还真以为是到了陶潜笔下的桃源村。


  逡巡久,倏然近午。有村民从田间归来,攀谈间,告知,此乃前村,村东风景更美。遂取道后村,欲往村东。


  后村多是琉瓦楼房,间杂瓦屋,颇有现代气息。沿着水泥路东行,至村头坡上,一旁翠竹森森,落叶满林,新笋拔节;一旁槠树参天,浓荫蔽日,枯叶满地。静立其间,绿荫盖顶,清风拂面。树林深处,有布谷声声,有黑莺啁啾,有不知名的鸟在和鸣。


  绕竹林,沿土路向坡下行。近山脚,几株高大的古樟古槠遮天蔽日。这些古树有的鳞藓满身,有的躯干中空,有一棵竟然从中空的腹中长出了几竿碗口粗的青竹。近前,这些古树身上皆有铜质古树保护牌。从牌上方知,这些古树,树龄有的三百多年,有的竟达四百多年。历经数百年的风雨,古树依然傲然挺立,让人不得不感叹生命的顽强与历史的沧桑。


  绕过古树,重上水泥路,路旁翠竹依然,远处又是房舍隐隐,原来,又回到了村前。


  出了村子,已是正午。过公路,径入对面的一个山村。


  村子亦是在一小山坡上,山前几口池塘,几块水田,茂林修竹围着山脚。


  一棵百年古樟屹立在村口,村中亦是隐隐见高树。沿着水泥路进入村中,房前屋后亦多是枣树。路旁几株高大的枫树上时时有白鹭飞来飞去。近看,树上竟筑有许多白鹭巢。白鹭有的站在枝桠间,有的在巢中“啊啊”鸣叫,不知是在育雏,还是在赞美这美好的时光。


  村后,是一大片枫树和松树,远望,高高的,浓荫蔽日。“啊啊”的鸟鸣,远远传来。


  走进林子,只见白羽翔舞。不时有鹭鸶从树上徐徐飞下,又冉冉飞上树梢。树梢绿荫间,白羽闪动,鸟声相应。此情此景,疑为仙境。


  伫立良久,方寻路回至村前。古樟下,一老屋枯门半开,一老翁正倚门剥笋。近前,搭话。攀谈间得知,此乃篱蒿笋,长尺许,一两指粗,乃篱落间野竹所发。此笋炒酸菜肥肠味道甚美,炒腊肉也不错。地上两堆,都是老人闲时去山中所采。


  时近四月,阳气上升,山野虫蛇出没。故问:可不怕蛇?老人说:蛇还是怕人的。听到声响,蛇一般都会遁走。亦也有一些懒蛇,不愿动,这就要提防了。上山摘笋时穿上高筒靴,一般都是安全无事的。


  老人说,他儿子在外乡教书,孙子都在县城念书。平日他就在县城照顾孙子,周末他就回来乡村老屋居住。这些笋,准备顺便捎到县城去卖,可盘些生活费。剥壳的笋四块五一斤,没剥的两块五一斤。


  我坐在竹椅上,边聊边帮老人剥笋。老人七十多岁,却是白发红颜,精神矍铄。环顾屋内,天井长满青苔与蕨类,梁柱大多腐朽,用几根木头支着。靠天井的一个柱础下竟然长出了几棵小树。看来,人老了,屋也真的老了。


  正聊着,门外突然犬声狂起。一黄犬,正对我怒吼。老人说,此犬是邻家的,平日常来串门,与邻舍皆熟。狗欺生。今天可能是闻到了生人的气味,或是听到了生人的声音,因而狂吠不止。


  老人斥退黄犬,送我出门。此时,天上白云飘荡,林外好风徐来,而我手上,还留着竹笋的清香。


  久居城市,若不是亲至,很难相信,在城镇轰轰烈烈的今日,有一些乡村竟还保留有这样原始的风味。我想,贫穷,有时也会成全一种美丽。


  挥挥衣袖,不忍作别四月的乡村。在初夏的绿影里,宁愿做一只麻雀或家燕,栖息于乡村四月的屋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袁世凯发迹史:还原最真实的历史

作者:汪衍振

袁世凯平定了朝鲜甲申政变有重大意义,打退了日本的渗透势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青草的气息,家乡的味道

    离开故乡多年,时常会思念故乡。故乡像一本充满神奇魅力的童话书,时常打开我童年记忆...

  • 水边遗梦

    农村的孩子比城里孩子好的是自由,更加的亲近自然,亲近那些无声的生命,或自然体。水...

  • 遥远的霜

    几场冷雨后,江南便入冬了。这几日,虽然天晴,可还是寒气逼人。 晚间理发。与理发师...

  • 摘桂圆的小男孩

    金秋时节,正是桂圆成熟的季节。 中秋节前夕,我到江津农村看了我的老父亲。母亲过世...

  • 二月二龙抬头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专管兴云布雨的老龙打够了瞌睡,抬起头,伸伸懒腰,然后打几...

  • 只为冬天留守

      尽管这里冷得有些超乎寻常,但是留守在冬天里的事物并不在乎。比如天空就不怕冷,...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