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林徽因的这句诗!
早知林徽因的才名,可是没怎么读过她的作品,说来只知道《你是人间四月天》,还有就是《谁爱这不息的变幻》,那种和谐的韵律,音乐的美感,真能让人倾倒。据说,林徽因在写这首诗时,还在和徐志摩纠结着情感的问题。文学史上的一桩公案,我这种晚生后辈,无意留心。可是提起她和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之间的感情纠葛,倒还是颇有些兴趣的。
林徽因的美貌不该用倾国倾城来形容,她的美不是那种浓妆艳抹的美,我实在想不出恰切的词汇去描述她的那种别样的美,总之穷尽一切优美的反映人的气质的词语也是说不完的,写不尽的。无怪徐志摩这种多情才子和金岳霖那样的不羁大师都对她如痴似狂的爱。岳霖先生钟情到终身不娶的程度,可见林徽因对她的吸引力。我一直以为,梁思成是学建筑的,较之诗人和学者,应该多了几分稳重之气,也许徽因喜欢这种稳重吧!可是今天看到“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的词句,本能的认为,她也是很喜欢波澜壮阔的日子的。
我想,林徽因一直都是个中心式的人物吧,甚至可以说,她有几分高高在上的气质。我不了解林徽因,对她,更多的是想象。我想,在一个华丽的厅堂,众位诗坛干将都在高谈阔论,徐志摩自然是侃侃而谈的,他的气质似乎很冲动,可是,每当林徽因一发言,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都会低下头,静耳聆听,她的美,她的才情可以感染一切爱文字的人。可是有人说,真实的她比想象的更具风华,我留心了那些名人对她的评价,大约都是集中在很美,很有才华,很有气质之类的。金岳霖说她是“林下美人',不解其意。大约是爱称吧。
因为喜爱林徽因才看了她的诗,也许是这样的奇女子文字中总会隐者许多深意,我不能领略一二,倒也有所启发。
不谈林徽因的人生经历,也许太奇,我们芸芸众生,没有倾国之貌,旷世之才,自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名重一时的人物去欣赏,去追求。可是,这”不息的变幻“许是人人都有的吧!也许晴天倏地便会阴云密布,平湖瞬间便是波涛滚滚,联想到现在的股市风云,楼价涨跌,总之是纷纷扰扰,并无一个宁日。许多人总想着田园般的完美生活,可是一旦脱离了世俗,谁又能说活得很美丽呢?人是社会化的动物,离开了社会,便不能称其为人了。那么这”不息的变幻“,无论你爱与不爱,恨与不恨,你都要默然承受,年深日久,竟然成了依赖了
于是啊!多少人麻木不仁,机械化的与这”不息的变幻“,为伍,每天都是筋疲力尽,一旦功成,明日又是忙,一旦失败,怨天有人,捶胸顿足之后,还是要忙。忙来忙去,也许是博来了高世之名,无上之位,万贯之才,可是少了快乐,如此的人生岂不是缺了最大的意义吗?
可是,林徽因却用这样一个爱字去形容“不息的变幻”,这就是诗人的情怀!我想,对于生活的无比热爱,就是爱生活的一切,无论是伤感还是愉快,失意还是成功。生活总是充满了变化的,这种变换,我不需要去承受,去忍耐,因为,我是发自内心的爱它。
风雨雷电总是走马灯似的在天上上演着自己的主场,春夏秋冬总是在大地上书写着自己的主题,酸甜苦辣总是在生活的调味瓶里调着百味杂处,冷暖悲喜也总是在心灵上镌刻着人生百态。世界上的一切啊,都在变换着,都在诠释着美丽啊!也许这种灵动,本身就是一种绝世之美吧!安逸的日子,每每消磨着人的斗志,安流的湖水,常常滋生着腐的基因,平和的语调啊,总是少了几许真情,稳重的同仁,倒是缺了几种亲和。总之,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变幻出这大千世界,滚滚红尘。如此,这变幻,我怎能不爱,这生活,我岂能不喜,如此,我岂能不快!
不去深究徽因的高迈诗意,只要那句“谁爱这不息的变幻’,如此,人生便不至于少了壮美的波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