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了,老房去买纱网,钉纱窗。在看好了颜色,选准了目数后,他拿出在家记下的尺寸,对照床子上的纱网规格,开始算计买多少利用率最高。最后,老房决定买8米,因为这个数回家后只要去掉一点边,正好够4个窗户使用。 开始量尺了,但老房发现店主不用米尺,而是用市尺一下一下地量。老房心里犯起了嘀咕,因为他听说过商家在量尺时会使手段压尺,而且量的次数越多,少给顾客的东西越多。对此,老房本来打算提出异议,但一是没发现人家有什么问题;二是在他打听价格时,他已经注意到同样的东西,这家的价钱比别的床子便宜10%还多,于是便想道:“有这10%的价差,你怎么压也够了”。老房同时还悟出了一件事,就是“怪不得这家比别人卖得便宜,原来诀窍在这儿,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啊。” 想到这些,老房任由店主一尺一尺地往下量,但他特别注意店主量了多少次,因为如果这个数整错了,回家就不够用。 店主看样整天干这个,所以一下一下量得飞快,当量到16下时,停下来问老房:“要8米,是不是?” “对。”老房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时候核对自己购买的数量,但既然人家问,就给一个明确的回答呗。 没想到就在老房话音刚落之际,只见店主右手操起一把剪刀,从左手按定的记号处,“唰”的一声就把纱网剪了下来,而且在老房尚未明白怎么回事的时候,已经把剪下的纱网用塑料绳系上,递了过来。 老房问:“这是我的吗?” “可不就是你的吗?”店主露出一脸疑惑,因为床子旁边根本没有第二个顾客。 “这是多少啊?”老房问。 “8米呀。” “那我怎么看你就量了16下呀?”老房不得不说出了自己纳闷的原因,而且已经做好了让店主重新丈量的准备。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店主根本不否定这个数,同时还理直气壮地反问老房:“8米不就16下吗?” “啥时候改成16下了?” “啥时候改的?从我在这开床子以来,一米就给量两下,都一年了。”店主越说越觉得有理,所以把声音提得很高。 “我怎么觉得一米应该给我三下,也就是三尺呢?”对方的态度让老房已经有点心虚了,他真的有点怀疑这个长度单位公制与市制的关系是不是真的改了,所以说话都没有店主有底气。 “你怎么净想美事啊?还三尺?公制和市制怎么转换你不懂啊?一公里是不是等于二里?一公斤是不是等于二斤?一米,就是一公尺你懂吧,也等于二尺。”店主说话已经不客气了。但他的这套推导却让老房知道了对方给他16尺就算8米的缘由。 老房提出去市场管理所理论,对方竟跟他去了。管理所当然知道米与尺的关系,其后果也不言而喻。 回来的路上,店主说:“我小时候就念了三年书,可也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把钱挣了。可我还纳闷,这么多年,怎么就没人提出这件事呢?特别是那些单位来的,一买都好几百米,我也都是这么付的。”(作者:徐振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