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妻子精心为自己泡制的鱼呀,可要好好美餐一顿。曾子夹起一片生鱼,放在滚开的热汤里涮了涮,又蘸了一点佐料,把鱼片放到嘴里。看到曾子满意地嚼起来,妻子也会心地笑起来,于是她也夹起一片鱼正准备往嘴里放。 “吐!吐!吐!”没想到丈夫竟急急忙忙的把吃到嘴里的鱼吐了出来。 “夫子,你怎么了?是不是鱼刺卡在喉咙里了?都怪我,没把鱼刺剔除干净。” 妻子开始埋怨起自己来。知道曾子非常喜欢吃鱼,但家里贫寒一直不舍得买,现在手头稍有宽裕,今天特意赶集买了条鱼给曾子改善一下生活,却没想到让鱼刺叉了喉咙。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今平邑魏庄乡人。生于公元前505年,逝世于公元前435年。曾子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后师从孔子,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曾子积极推行儒家主张,并在修身和躬行孝道上颇有建树。他着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被后世尊为“宗圣”。 《韩诗外传》记载:曾参为养活父母仕于莒,当过“得粟三秉”的官职。虽有从政经历,但综观其一生,仍然是一个孔子式的知识分子形象。曾子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据传,他在莒时曾经开办讲堂,广泛传播儒家思想。 曾子每天都要“三省乎身”,三省的其中一省就是要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是否做到了忠心诚实。他不但以诚待友,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是十分注重诚信,并且以身作则。 妻子刚要问曾子,没想到吐完了鱼的曾子,又开始哇哇大哭起来。看来丈夫“鲠在喉”的滋味确实不好受。妻子心想,我怎么每次赶集回来都会发生点事情呀。记得有次自己赶集买东西时,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由于集市较远,儿子又小,就没让他去。 “你在家好好玩,娘很快就回来。”儿子仍然哭闹不止,妻子没办法,只得对儿子说:“你听话,在家里好好玩儿,回来后给你杀猪吃。”儿子一听说有肉吃,就答应不跟母亲去了。 很快妻子便从集市回来了。看到妈妈回来了,儿子高兴的跟在她身后进屋了。这时,家里的猪突然嗷嗷大叫起来,妻子急忙跑到猪圈去查看,这时曾子已把猪摁倒在案板上。 “夫子,你这是干什么呢?” “你不是说赶集回来给儿子杀猪吃吗。” “哎呀,你还当真了!我那不是哄小孩吗!” “我不当真,可孩子当真呀。孩子的心是非常纯洁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做父母的如果欺骗孩子,孩子就会认为人是可以欺骗的,转而就会欺骗别人。另外,做父母的欺骗了孩子,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就失去了威信。以后,孩子就不再相信父母,也听不进父母的教诲。” 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妻子后悔自己不该欺骗孩子。于是,她主动和孩子一起动手磨刀,杀了自家的小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 看到妻子担心的神情,曾子边哭边说:“夫人呀,我并不是让鱼刺叉了。” “那是我做的鱼不好吃?” “不不,是你做的鱼太好吃了!” “那你为什么把鱼吐了,还大哭不止呀?” “这是因为呀,母亲生前从未尝过这样美味的鱼,而我却独自品尝,真是不孝啊!” 知夫莫若妻,曾子的孝顺是出了名的。 曾子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子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子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与曾子成亲后,妻子事事听丈夫的。照顾父母方面,她更是小心谨慎。不幸的是,曾子的母亲过早去世了。父亲再娶后,他们对后母视同亲母。有一次妻子为后母煮梨,可能由于心急,梨没有煮透就拿去给后母吃。曾子发现后,非常不满意,据说还要休了妻子。 妻子知道曾子的脾气,于是把那些鲜美的鱼埋掉了。从此,曾子再也不吃鱼。 通过这些故事看来,曾子的确是孝感天地,但对妻子好像严厉了些。但曾子却并不是嫌弃妻子,据记载,曾子的妻子也是先曾子去世的,曾子却始终未再婚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