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沟,银时堡,中堡庄的银子动担挑。” 我去拜访它,拜访金沙沟,是在不久前的一个春光明媚的晌午,怀揣着一颗虔诚的心,去拜访这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沙沟,茫茫湖荡中似荷叶般摇曳着的这一座古镇,西汉初年,属于射阳侯刘缠的封地。刘缠,就是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叔父项伯。因为在鸿门宴上救了刘邦一命,刘邦得天下后,知恩图报,赐其刘姓,封为射阳侯。这些都是沙沟妇孺皆知的传说了。 我们是沿着那一条棕石板铺就的老巷,寻访这一座古镇的。 那条连着南北大街的老巷,长不过30米,宽才2米多,共用108块棕色的花岗条石铺成——我是不知道这108块花岗条石,铺在这老巷,又有着怎样的寓意? 这里原本叫“鱼市口”,历史上,鱼货交易的场所,也曾经是沙沟最为热闹繁华的所在。在这静静的狭狭的棕石板铺就的老巷上驻足,你可以想象出它当年人欢鱼跃的喧闹与繁盛。 沿着这一条棕石板铺就的老巷,我们寻访了那一片叫做“益民巷”的古民居。 这里的古居,建于明末清初时期,全是二层楼房,高墙深院,厅堂宽敞,雕花格扇相当考究。虽然历经了几百年的沧桑,仍不失当年的豪华气派。传说中金沙沟的“金”,由此,也可见一斑吧! 我们小心翼翼地推开了一家的院门。走入里间,留守着这一座老宅院的是一对年过八旬的老人。老爷爷,就着一盆盐水,泡着手指,说是指头肿胀了,泡着盐水,会舒服些。老太太,微闭双目,安闲地坐在门前,晒着春天暖暖的太阳。对于我们的到来,他们是不胜欣喜的,忙着要倒茶,让座。听说,我们是来参观这老宅的,老爷爷便如数家珍地为我们介绍这老宅子一个一个的古董。他说,这地面铺就的一块一块菱形的棕石板下面,也都对应地立着一个一个坛子。问他,为什么要这么考究呢?“为的是冬暖夏凉啊!不知是我的那一代祖先这么发明的。” 面对那位慈眉善目又温文尔雅的老太太,陪同我们一起参观的镇长告诉我们,她老人家,可是建国初一所名牌大学的学生呢!几年前,她才告别了大城市,离开了他们的儿女,和老伴一起,回到了故土的这座老宅,平平静静地安度生命里最后的岁月。 老街,老巷,老宅院,或许,我们也可以随意地穿越时空,置身于几百年前的那时那地那景呢! 也是沿着“益民巷”这老巷,我们来到了建于元末明初叫做“虹桥”的那座古石桥。桥长约15米,宽约3米,桥梁、桥板、踏步板和护栏坡,均由棕色花岗岩建成。桥下是一条东西向的小溪在潺潺地流淌着,游鱼水藻,洌洌可见。也许,这溪流,这游鱼,这水藻,也见证了这一座古石桥栉风沐雨的岁月吧! 虹桥旁边,是一座名为“大士庵”的古刹。古刹里的镇刹之宝,是一棵有着800年历史的菩提树。听随行的导游介绍,1945年,大士庵毁于侵略者的涂炭,菩提树也遭劫难。后来,还是庵里的师太,用河泥,用稻草,把它捂好,历经寒冬,它,竟又奇迹般地萌芽复活。果然,走近了,我看这树,已经是枯了朽了的那一半树干,悄无声息地歪在一边;而另一半,则是从枯干上重新长出的新树。虽然时令还没有到谷雨,到它绽芽吐翠的时候,可依然的,它还是傲然屹立,枝遒干劲。 同行的一位当地的朋友告诉我,“菩提本无树”。这棵树,在我们这儿,总是被称为“无患子树”的,“无患子”,寄予的是无病无患、国泰民安的愿望。 其实,无论是洋名也好,土名也罢,这一棵活了800年的古树,也总是古镇人一种精神、一种愿望的象征吧? ——离开沙沟好多天了,我还这样想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