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荡过同谷的风云

时间:2015-01-01 09:40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家村 点击:
一 同谷的旷野里,回荡着烟云漫卷的蛩音。 世界茫茫,同谷苍苍,层峦叠嶂的鸡峰伴着连绵涌动的流云,在天地间巨龙般呼啸,颠腾。隐约中有脚步声、车马声和历史的回声可寻。 在这如诗如画的地方,不泯的文脉地气,在太空之上游弋着,逸出无极的精魂,在山河之

同谷的旷野里,回荡着烟云漫卷的蛩音。

世界茫茫,同谷苍苍,层峦叠嶂的鸡峰伴着连绵涌动的流云,在天地间巨龙般呼啸,颠腾。隐约中有脚步声、车马声和历史的回声可寻。

在这如诗如画的地方,不泯的文脉地气,在太空之上游弋着,逸出无极的精魂,在山河之下升华着,绽出欣荣的光芒。

奔腾不息的青泥河,西汉水,巍峨高耸的鸡峰山,泥功岭,艺术瑰宝的西狭颂,袖珍园林的裴公湖,沧桑的凤凰台,锁钥的飞龙峡,悠久的杜公祠,在广袤的山河间,彰显着文史的厚重和自然的灵秀。

这里是秦岭西陲徽成盆地中的成县,秦始皇来过,马融来过,李翕走过,吴道子隐居过,杜甫寓居过,陆游来过,历代要宦硕学名宿云游同谷,留下了众多古迹名胜。秦皇祭祖西行,登鸡峰山,吹箫引凤、翘首西望;一代画圣吴道子寄情同谷山水的钟灵毓秀,超拔信仰,留下了一帧珍贵的观音大士画像刻石;诗圣杜甫荡气回肠的《同谷七歌》一直独领唐诗研究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使同谷积淀下光辉永灿的文化财富,直至今天还是璀璨夺目的名片;尚有道学高士张三丰在金莲洞修行悟道,留下了确有碑载的仙风道骨……谁都没有久留,但他们走过同谷的身影和风采,却那样卓荦,隽永,受到民族和人民无上的崇敬。

千年古县绝不是一个绰号,它承载着无尽的江山,擎举着遥迢的河岳,氤氲着岁月的声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同谷大地,孕育了诸多灿若星河的人物,留下了璀璨的文化遗迹,也鲜活地疼痛地承受着沧桑风雨的浇漓,硝烟战火的炙烤。

秦岭的风,翻越林木勃郁的西麓,带着北方的凛冽,南方的优柔,如丝如缕吹绿同谷,从毗邻陕西的宋坪到铅锌重镇的黄渚,从陇酒之源的红川到铸铧作坊的索池,从龙凤山到赵坝丛林,从北山厂坝矿区到万顷平畴甸川,秉赋得天独厚、物产丰饶的同谷大地,麦黍稻豆、蔬菜瓜果应节而生,硕果累累。红川的酒,小川的醋,以及每30平方米土地就遍植一株核桃树的新产业……

这是今天的同谷,南河依然经流我们的小镇、村庄和城市,在春天开着满野的油菜花。在纵穿县城的青泥河两岸,摩天楼宇鳞次栉比,通天道途内联外畅。正是这片土地的神奇,盆地的独特,以四季分明的气候,呈现斑斓多姿的江南气象,这皈依长江的河流,正如大地母亲养育我们的丰乳。

穿越西狭大峡谷,在悠悠辨水以北,有座广化寺,绛帐台遗迹斑斑。此乃东汉经学大师马融授生徒讲诸经的设帐讲学之所。马融才高博洽,博通今古,世称通儒。弟子常有千数,卢植、郑玄皆出其门下。他常坐高堂,设帐授徒,喜听声乐。《后汉书·马融传》称其着有赋、颂、碑等21篇,其中最具名气的《长笛赋》被《文选》收录传世。我们遁入西狭景区,便走入一条探寻历史的道路。在丰泉村路口,屹立着一座仿汉的石牌坊,上书“平夷正曲”,这四个隶书的汉字,苍劲的笔划,指引我们步入由关入蜀的栈道。那横悬山崖的栈道遗迹,凿孔或方或圆,疏密有致,它让我们回到公元171年,东汉武都郡太守李翕率民修建西狭栈道的故事中。凌空的栈道曲径通幽,龙潭的碧水辉映蓝天,蓦然回首,浩渺的烟波中,正飘走尘封的史书中开道的人。

这些确凿的记载,印证着同谷已然发黄的千年古史。

步入汉阙门,便是通往这座神秘峡谷的山径,广场以西矗立着一座气势宏伟的汉式殿宇,作为西狭文化的展览馆,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档案。在鱼窍峡中,深不可测的黄龙潭南侧崖壁之上,有悬碑亭,其碑名“惠安西表”。小亭建造精致,体如斗室。题额“惠安西表”为小篆阴刻,是珍贵的汉篆真迹。正文纵横20行计385字,题名12行计142字,为隶书阴刻。其内容主要记述了东汉武都郡太守李翕的出身、家世、籍属、政绩、德行以及主持修治西狭阁道的经过,并歌颂了他的君子之德和施惠于民的政绩,题名记录了当年修整栈道的官员及其籍属,是研究秦汉官制的史料。正文前《五瑞图》摩崖通高1.1米、横宽2.1米,其上有黄龙、白鹿图画像,下有木连理、嘉禾、甘露降(承露人)图画像,世相物态丰富,是一组构思精巧、刻画精湛的山林壁刻,具有极高的汉代绘画、雕刻艺术和文史学研究价值。此碑作为汉隶之最的摩崖“三颂”代表作,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石碑,闪耀着汉隶摩崖石刻置身于自然怀抱之中的大气磅礴之美,其价值弥足珍贵,堪称国之瑰宝。2001年7月,《西狭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今中外学者慕名造访,崇尚《西狭颂》,对其书法艺术论着不断。清人康有为评道:“疏宕则有《西狭颂》。”梁启超评价:“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杨守敬则说:“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贵。”尤其不可遗忘的是,《西狭颂》的撰文书丹者仇靖,为当时的下辨道人(今成县),这是同谷人杰地灵无可雄辩的证明。

成县自古人才辈出,一方《西狭颂》,确立了仇靖在甘肃古代文学史、书学史上的大家地位。欣喜的是,同谷的今天不乏贤达,捐资修建耿勋碑亭,自发收集整理文化遗产的行动,已然植根于民间的社会广众。

无疑,正是距今1840多年《西狭颂》的浩气,让成县拥有一个千古不朽的奇迹。

在县城旧城西门东隅,还有唐光启年间时任刺史裴守贞(山西稷县人)的后花园,现为莲湖公园,俗称“莲池”。整个池塘像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内植南方才有的莲花。湖区占地27亩,其水面20亩。据载:裴氏“观斯胜溉,遂凿湖引水”,“湖心建亭,环亭植莲,夹岸树桃柳。为桥,前额书‘云锦’,后‘霞漪’。”宋元明清历代,又多次修建补葺,疏浚开拓,增添景致。但都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保留既有的形体之美,不可画蛇添足,坚持修旧如旧。上世纪80年代修缮,辟花园、造假山、塑莲姑、植花木。偌大蝶塘,莲桥及游廊为蝶身,东西湖为两翼,两岸垂柳恰似蝶须,相得益彰之中近与紫金山、远与鸡峰山形成珠联璧合之势,旷远中见精致,大气中显秀丽。玉立在湖心、环廊的“莲亭”,为矗脊攒顶之八角亭。其飞檐高翘,藻井绚丽,触目处,无不流丹溢彩;其游廊雕梁画栋,描金涂朱,水轩玲珑。两湖皆植荷,东红西白。岸环杨柳、碧桃、玉兰、国槐,应节开花,四时飘香。

莲湖风光时移景换,无时不美:“春风吹拂,杨柳含烟,碧桃灼艳;初夏薰风送爽,珠滚碧盘,荷蕾尖尖;秋高气爽,波光潋滟,朗月清风;瑞雪纷飞,湖冰凝玉,岸树银妆”。尤以盛夏、元宵风光为最。盛夏荷叶如伞如盖,湖水碧澄,蛙声一片;绿丛中荷花如火如雪,清香四溢,蜂狂蝶醉;徜徉亭榭,清风可人,花香醉人,心旷神怡。斯时莲叶无穷碧,荷花别样红,山楼岸树、亭榭曲栏倒映其中,游人如织,或摇扇观花,或柳下垂钓,其观感可称美不胜收。元宵之夜,皓月流银,花灯绽彩,湖光灯色交相辉映,环湖周遭人声鼎沸,赏月、观灯、猜谜、歌舞、奏乐,其热烈融乐,可谓盛况空前。

来到小城的游客,无不闻名踏访。或临水观荷,唱曲拉琴,或凭栏垂钓,言诗弈棋;可和风丽日游览,会友叙旧,亦可聆听雨打荷叶,独步堤岸,可晨练,亦可夜游。曾是县城着名的游览和文化娱乐中心,是成县人一度引以骄傲自豪的好地方。我的童年,曾因父亲带我游莲湖公园,而致数夜魂牵梦萦。

赏荷意犹未尽,我们过南河,经龙峡,再去拜访一介诗圣,缅怀杜甫寓居同谷时破落的茅屋,聆听他悲切的咏叹。吟诵他荡气回肠的心灵悲歌。

这里是小城之南,飞龙峡谷,青泥咆哮。万木蓊郁中,掩映着一座全国36处草堂中历史最久的杜甫草堂,现在是后人立祠纪念的杜少陵祠,其匾额乃启功亲笔题写。草堂依山傍水,面朝凤凰山之翼峰鲁公山。站在西城之北向南端望,这段天设地造的山体轮廓俨然酷似正在仰天沉思的鲁迅先生。两位穿越时代界限偶遇一起的先生,隔岸静听着浑黄的青泥河掩卷的涛声,浪花汹涌澎湃,他们穿越时光相视,彼此参悟着灵魂的对话。

一种思想与思想沟通、摩擦和碰撞的锋芒,正如这迎迓交错幽谷和山峰。

草堂红墙深处,建有迂回婉转的长廊,各类名家书法和与杜诗相关的碑刻可谓集大成于斯,盘点着朝代兴替,文化兴衰,以及同谷后人对杜甫同谷生活的无限悲叹和怀念。

公元759年,杜甫远离肃宗,踏上后半生漂泊秦陇巴楚的羁旅,在秦州举步维艰、无衣裹身、无米可炊的境况下,幸甚同谷县的“佳主人”来信邀请,遂挈妇将雏,带着小弟杜占、妻子杨婉、儿子宗文、宗武和女儿杜蓉,一路途经赤谷、铁堂峡、长道盐井、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吹彻山谷的寒风,积满苍岭的季雪,让一家人饱受颠簸、泥泞和饥寒之苦。秋冬之交,山深风紧,道路迂曲,一路上,他马不停蹄赶往同谷,赶往如约的美好生活的期盼地,一路上,他万般苦楚地写下12首纪行诗。

龙门镇(今成县纸坊府城村,古为驿站,今为十天、成武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是杜甫来到同谷的第一站,群峰簇拥,云屯雪积,猎猎的风中,设防官军的军旗耷拉低垂,远离家乡的士兵在黄土梁上放哨,寒风吹散戍边士兵两颊的泪珠,吹僵他们英勇的身躯,即便这般贫瘠荒凉的深山沟,也逃不脱战乱贻害;在路过石龛时,阴森之境令他毛骨悚然,他遇到一个哀声歌唱、上山采竹的人,他们攀谈,互相赠递食物,得知采竹人是为官府和战争前线日复日、年复年地采伐箭杆;到积草岭,他举目苍茫的南天,幻想着佳主人相邀的卜居之地,心里万般温暖,畅想着人生一世终觅一处乐土安居终老,可腾出精力报效国家;翻泥功山,他一路看到泥泞中死去的猿和鹿,对每一个过路的人,关照叮嘱他们小心;而在《凤凰台》一诗中,杜甫发出的却是理想的浩歌,心灵的誓言:“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他心里时刻装着国家和人民,不忘苍生黎民的苦难和不幸。

杜甫在《发秦州》诗中,一心向往安居的南州同谷,以企解无衣之寒,填无食之腹。但那位写信相邀的佳主人,敲不开的府邸,挂着锁的衙门,没音信的失踪,使杜甫未得到信中恳切的援助。华州的失落,希望的破灭,杜甫在异乡同谷,希望的幻灭,无处求存又生活无助,完全陷入不知其期的饥寒交迫之中。从而寓居同谷的两个多月时间,成为杜甫一生最困窘的时期。他没有问为什么,时逢乱世,谁又知道谁的遭遇?谁能掌握谁的命运?对此,他没有只字的抱怨,而与同谷乡亲结伴拾栗,搭建茅屋,往来密切,友好如亲,俨如生于斯长于斯且将殁于斯的同谷子民。

他们度过艰难的一天又一天,以同谷人一样的方式生活,劳作。他悲痛地怅望这富庶丰饶的万顷良田之上,为何遍地饿殍,人相争食。他去山上拾橡栗,挖黄独,也带着孩子爬上凤凰台;他与睡佛寺的同乡赞上公异乡相逢,给了他决心扎根落户同谷的勇气。他们在寒雪天,在冷雨夜,在风峡口,像同谷人一样,在山林里拾栗子打发饥荒。但最终没能捱下去。昔日的同谷已然穷谷,橡栗被人们和鸟鼠搜尽,草根被积雪掩埋,深山丛林的坡上,已没有可以找来糊口果腹的食物。一家人还要活着,离开吧,只有离开。住在茅舍里,他身经流离的悲痛时时袭击着他,但他还得笑着面对妻儿小弟,他不能让他们绝望和孤独。他决定去成都,那里会有新生活。

催泪绝唱的《同谷七歌》,第一首写自己白头乱发随狙公进山谷、拾橡栗,第二首写借来?头上山挖埋在雪中的黄独,第三首写思念诸弟,第四首写思念妹妹,第五首写深居穷谷,第六首写龙蛰蛇出,暗指世相混乱,第七首叹岁月蹉跎。长歌七曲,极尽悲伤、惆怅和凄苦。留下了落寞文人的旷世孤独,经典唐诗的沉郁顿挫。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那些年,我们没有在一起:纯美爱恋

作者:汤晓

  作品中通过三段回忆性的穿越环节,不仅重新提及了网络上关于李雷和韩梅梅小暧昧引发的争议,更是通过摘苹果、借尺…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故乡的集市

    我独自坐在河岸,望着安静平和的集市,望着夕阳笼罩的故乡。我心想这里从前是个码头,...

  • 想念羊肉烩面,想念胡辣汤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胃口和文化一样,都很难被改变。...

  • 钓 鳝

    在我的老家江淮地区,以前每到春夏秋三季的节假日,乡村的沟渠、池塘和稻田边,总是少...

  • 太阳花开

    开故乡二十多年了,许多往事都随着时光的离去慢慢的淡去。但记忆中,最是忘不了的却是...

  • 由故乡的集市思考到岁月人生

    我趴在地图前,想从密密麻麻的地点中找到我的故乡鲁湾。它太小了,像是沧海一粟。在辽...

  • 屋檐下的燕子

    有一年春天有两只燕子在我家的屋檐下筑巢,我和母亲发现的时候屋檐的墙壁上已经粘了许...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