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漂若浮萍疍家人

时间:2013-05-28 08:14来源:天涯文学 作者:段万义 点击:
他们将生命托付给了大海,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海的律动,他们每个人的心房中注入了海的灵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疍民。他们漂若浮萍,又似浮于饱和盐液上的鸡蛋,因此被称为蛋民。由于能吃苦耐劳,具有与风浪搏斗的无畏精神,他们不甘愿做一条小懒虫,

  他们将生命托付给了大海,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海的律动,他们每个人的心房中注入了海的灵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疍民”。他们漂若浮萍,又似浮于饱和盐液上的鸡蛋,因此被称为“蛋民”。由于能吃苦耐劳,具有与风浪搏斗的无畏精神,他们不甘愿做一条小懒虫,希望自己像海面上升起的太阳熠熠生辉,所以将“虫”字换成了“旦”字,也就有了“疍民”一说。事实上他们也做到了,在生活的浪潮里值得人们尊重。


  有人说,海南疍民自两广沿海迁徙而来。有人说,他们源于古代南方越族,受到陆地民族排斥而漂泊于海上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仍属于汉族。其实,无关乎他们源自何方,将向何处,而他们长期以海为家,生在海上,长在海上,老去也在海上,真可谓“世世水为乡,代代舟为家,沉浮江海里,世代海江南。” 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虽然生命犹如鸡蛋壳一样脆弱,但是疍民还是常年与海打交道,与海搏击,又依存大海,因为他们与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时,由于分工不同,有“蚝疍”、“珠疍”、“货疍”和“渔疍”之别。采集珍珠上贡的年代,疍民无任何保护措施,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海中寻找一点微小的希望,换取卑微的生存,其苦楚不可言喻。货运的船舷和栈道上留下他们曾经的辛酸劳苦和风雨兼程。而靠水吃水的自然法则,使得采蚝和捕鱼成了疍民不可或缺的基本劳作。岁月变迁、社会发展,几乎所有的疍民现在以从事渔业为主。无论是凌空滑过索道俯视到的陵水新村港渔排,还是三亚港和海口海甸港的渔船,都突显了疍民的现存状态。许多渔排错落有致,叹为观止,上有红顶小木屋连绵排列,与岸上的绿树、近处的碧海和远处的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时而有小渔船穿梭其中,形成动静相宜的海上人家,定格在镜头里成为最美海港印象之一。更为美仑美奂的是晚上渔排灯光亮起来,伴随着微波节奏在摇曳,宛如天上的街市。转入三亚渔港,数以百计的大小渔船又一次见证着疍家人经过十几代人的迁徙,最终选择留在这里的坚定。以船为家,以渔为业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沿袭已久。大渔船价值不菲,有的一家拥有,有的几家合股制造。全部的生存希望几乎落在了船上,由此对船的热烈渴望和深厚情感非行外人士所能体会。


  捕鱼是疍民最古老也是现时最基本的职业方式。就算是几岁的孩童都能戏水和驾驭小船。这种仿佛从血脉里带来的基因,在疍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当然,传统的作业条件和方式远不能适应现实需求,只能求得生存温饱。聪明而勤劳的疍民不甘落后,试欲得到高产出,改善和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势必要在工具上作出努力。你看,大渔船的两侧分挂着千瓦以上的大电灯,再不是传统的小汽灯。入夜,利用鱼群的趋光性捕鱼的场面蔚为壮观。灯亮了,希望就来了。白天,明晃晃的大灯泡在太阳下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仿佛指明了疍民的生活航向。随着祈福丰收平安的鞭炮声,在烟雾缭绕中疍民渔船出海了,带着担忧,带着期盼,带着祝福,也带着妈祖海神的保佑。“出海三分命”,相传疍民遇上风浪迷失了方向,妈祖便派遣她的坐骑神鳌(龙生九子之一,实为生长在南海的玳瑁)前来相助。神鳌会浮上水面指引安全航向,并且还会驮着落水疍民到达岸上。因此,疍民对妈祖和神鳌总是心怀浓浓的感恩之情。同时,疍民也不忘对祖先的怀念,在海上撒下纸钱并祈求得到保佑,心灵仿佛在瞬间得到安稳之所。


  满载而归,将劳作的成果或晾晒在临港的码头,或转手给早就等候在岸上的人们,换取足够的优质生活。疍家人虽然以打渔为生,吃火锅时却很少吃海鲜种类,吃得最多的是马鲛鱼和马友鱼。经过腌制的马鲛鱼,既解腻又好吃。而马友鱼,更是逢年过节女婿送给丈母娘最好的礼物。你看,那任劳任怨的疍家女,挑着满满一担鱼晃晃悠悠地行进在路上,人们戏称她们不是晕船而是“晕岸”。那是喜悦的姿态,也是幸福的神采。


  疍民的生活与习俗与海南本地差别甚大。有幸登上别致的新村港渔排,戴着竹笠的疍家女热情大方,看得出她们喜用碧玉或翡翠和珍珠把自己装点得珠光宝气,但其劳动起来又不失麻利劲。年幼的孩子则被用绳子拴着上衣挂在渔排边自己玩耍,以免掉落水中。海风吹拂,好一派渔家风情扑面而来。听渔排上的阿姨讲,随着政府的关怀,现在很多疍民在岸上建有房屋,许多适龄儿童都在岸上接受教育,甚至有些年轻人上了大学继续深造。在较老一些的疍民建筑上,细心的朋友会发现顶上有数量不等的圆孔造型,这不仅是为了美观,还证明着几代人已上岸幸福生活,无需长期漂泊在水上。因此,已有很多妇女边照料家务和孩子,边等待着丈夫收获归来。


  踏上海港的渔船,疍民中的阿姨服饰很多以唐装为主,色彩大都蓝色和黑色,甚至还可看到侧开襟上的布制纽扣及扣环。爱美的女人们喜打“脑髻”,金光闪闪的细链条耳坠别在双耳上方,耳朵下方悬吊着绿光闪耀的碧玉式翡翠环,这种别具一格平添了几分媚人的光彩,象征着纯洁、美好、富有、幸福。最吸人眼球的是那头上佩戴的避雨防晒的筒式竹笠,外部要刷上一层金黄色的海棠油,并以彩色胶丝配上闪闪发亮的贝类、小珠编织成笠带。竹笠行走在陆地上成为流动的风景,许多游客纷纷效仿拍照留念。疍家女子在节日喜庆盛装时腰上还会系上精美异常的银腰带,以表隆重。不过如今年轻一代疍家人着装已很多以陆地时装为主。


  疍家人除信仰佛教外,更信奉龙王,如三亚港的妈祖庙、保平港(即港西湾)的五龙公庙等等,每逢每月的农历十四都要上香,备猪、羊奠祀,祈祷神明保佑。疍家人祭拜祖先神灵的日子并非传统的农历初一、十五,中元节及中秋节也是如此。据说,这是古时疍家人被视为贱民,不能与陆上人家同一时间祭拜的遗习。在被宴请时,疍家人告诉我:跨过家门忌踏门槛,吃饭时碗和匙忌扣在桌上,夹菜的手心不能向下,这预示着“翻、沉、搁浅”之意。坐姿忌两脚悬空,意为“不到埠”的预兆。还有,忌说“不吃”、“将鱼翻过来吃”,要说“顺过来吃”等等,展示着疍家人的独特风情。在民俗里,除夕和初一,疍家人每家每户都在渔船上守岁,不出门。大年初二开始, 家人开始彼此走动拜年;初六至初八,他们的渔船又扬帆出海。当然,除夕之夜“人不离船”的老规矩如今早已破戒,年轻的疍家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多改变,这体现着疍家人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由于历史原因,疍家人长期与陆地人家缺乏交流,妇女只有将闲暇时光织进渔网里,心事和希望大都发挥在那双灵巧的手上。当然,她们在与出海打渔的丈夫依依昔别后,还会聚在一起喝下午茶。恬静的日子仿佛在这喝“糖水”、吃点心里扩散开来。谈论着刚出海的男人总会体现着女人的柔情,聊起每月的收成总会渗透着女人的期盼。其实,现在疍家的女人们都活得潇潇洒洒、坦坦荡荡、心无城府,值得陆上忙碌的人们好好学习。她们能像男人一样喝茶、出海、拉网、唱歌。疍家人远离闹市,仿佛与世无争,令久居都市樊笼的人们心生羡慕和向往。


  疍家人还固守着粤语系的疍家话本音,有一些特有的词汇与白话不同,口音上也略为温软,自成一格,又被称为水上话或船上话。他们唱着“咸水歌”,吟着“疍家调”,有的七言四句一节,一节一首或多节一首,句式整齐,极富韵律;有的不是整齐划一,在词量上巧妙增减转换,在措词和语音上跌宕起伏。这种歌调与大海息息相关,带有洗不掉的浓浓咸水味,多以口口相授的方式延续至今,都是从劳动和生活中的最佳总结,能够传情达意、鼓舞斗志、教育后人和记述文史。着名音乐家冼星海在创作《黄河大合唱》时,便融合了咸水歌《顶硬上》的元素,谱写出了激昂奋进的歌曲。作为疍家之子的他,幼年常常听到母亲唱起:“顶硬上,鬼叫你穷,铁打心脏铜打肺,充实心肠去捱世。捱得好,发得早,老来叹番好……”那催人奋发的劳动号子深深扎根于他的心灵,诞生伟大的音乐也就成为可能。同样,孙燕姿的《月光光》也是根据疍家调改编而成。可见艺术源于生活,好的作品不分时代传播都可以成为经典。


  疍民的“咸水歌”不仅在海上唱,婚庆节日时也要唱。晚上进洞房时,新郎新娘必过情歌对唱这一关,陪伴的男女朋友也要尽情唱。疍家的婚礼上有哭嫁啼夜的习俗。新娘在出嫁前每晚在自家船里唱哭嫁歌至通宵达旦。疍家人将其称为“哭家姐”。其形式有母女对哭、同胞姐妹对哭等,每哭一句皆以“叹家姐”三字开头,泣拜父母生养之恩,表达不舍离家之情。做伴陪嫁的亲友姐妹也要跟着唱伴哭歌,规劝新娘嫁后随夫要秉从妇德孝敬公婆。疍家婚礼的章程和规矩很多。除了搭棚、送聘、抽礼、花艇迎亲等环节之外,出嫁前夕和拜堂当日还要在新娘和新郎家分别举行只能由女客或是男宾单独参加的“拜饭”活动,众人抵达参拜神祗之后围坐讲古谈笑,唱“咸水歌”,饮疍家酒,不醉不休至夜深才散。新娘出阁当日,男方划着张灯结彩、花团锦簇的花艇前来迎亲。新娘蒙面盖头拜辞祖宗神祗和家长,边哭边唱“叹家姐”,由喜娘背着,由女伴撑伞遮挡不得见光,在众人簇拥下登上迎亲艇,前往夫家。花艇回到男方棚户,新娘依旧由人撑伞背入,再与新郎拜堂成亲,开始崭新的日子。


  疍家人走上陆地后,和旧日的生活记忆渐行渐远。年轻一代改变了“不能与岸上居民通婚”的规章,也慢慢遗忘了疍家调,不懂得如何去哭嫁、唱“叹家姐”。有趣的是,父母替他们唱起了祝福歌。女方疍家父母唱的意思一般是劝慰出嫁的女儿要听婆家的话,好好地生活,不要让娘家人操心。男方父母接着对唱,意思是请亲家放心,他们会好好对待过门的媳妇。亲家情深尽在即兴而起的对唱中,达观淳朴的民风全在时光流变的文化里。


  古老的疍家遗风似乎就要被时间的刀片片削落,散落在茫茫大海深处。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有人现在为保护这种悠久的疍家文化而作出不断地努力。愿质朴的疍家人以崭新的姿态融入到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繁华与文明中,随着历史潮流“直挂云帆济沧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把工作当回事儿:企业优秀员工读本

作者:刘德荣

工作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儿,是施展自我才能的舞台,是上天赋予我们的使命。因此任何一项工作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做! …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故乡的集市

    我独自坐在河岸,望着安静平和的集市,望着夕阳笼罩的故乡。我心想这里从前是个码头,...

  • 想念羊肉烩面,想念胡辣汤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胃口和文化一样,都很难被改变。...

  • 钓 鳝

    在我的老家江淮地区,以前每到春夏秋三季的节假日,乡村的沟渠、池塘和稻田边,总是少...

  • 太阳花开

    开故乡二十多年了,许多往事都随着时光的离去慢慢的淡去。但记忆中,最是忘不了的却是...

  • 由故乡的集市思考到岁月人生

    我趴在地图前,想从密密麻麻的地点中找到我的故乡鲁湾。它太小了,像是沧海一粟。在辽...

  • 屋檐下的燕子

    有一年春天有两只燕子在我家的屋檐下筑巢,我和母亲发现的时候屋檐的墙壁上已经粘了许...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