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凹河的秋天,让人感悟宁静与祥和。
沿着蛇行的乡间小路信步走进村庄,刚收割完的稻田里,金黄的稻草人静穆地列着方阵,守望村庄的幸福。山梁上的防风林,风声一过扬起一片片落叶,犹如丰收的请柬飘飞而至,一群懒洋洋的黄牛水牛,悠闲地啃食着路边泛黄的野草,显得气定神闲。五颜六色的芙蓉、月月红,香气袭人的桂花,在农家的房前屋后尽情地开放。橙黄的柿子、柑橘、拐枣吊满枝头,把三五成群的黔西北民居或砖混结构的平房打扮得花枝招展,丰裕肥硕。家家户户房前的水泥院坝或平房顶上,晒满金黄的苞谷稻谷和火红的辣椒。几个老者隔着各家低矮的院墙,裹起黑黄色的老皮烟吞云吐雾,边翻晒粮食,边摆龙门阵。一群鸡鸭悄悄钻出芭蕉林,偷食院坝里的粮食,被老者们扬起的长烟杆和几声吆喝,驱赶它们扑愣愣飞进刚收割完庄稼的稻田里,尽情地享受遗留给它们的美餐。
一条银练般的山涧小溪,轻轻飘下吊水岩,跌落在一块大岩石举起的碗中,又从碗中弹起大大小小的玉珠,向四周喷洒,叮叮咚咚落进聚宝盆,再汇集在一起,唱着欢快的歌谣朝大河淌去。秋天的水位陷落下去,凹河大桥显得更加伟岸和雄壮。天门对峙的峡谷和那残烛永照的码头,透蚀着楚河汉界般的沧桑。只有那位在清朝时任四川总督的家乡人丁宝桢,出钱出船顾人在凹河进行义渡,才拉近了平坝、清镇和织金三个县边区山民的距离,现在人们坐车经过凹河,一瞬间就过了,除了惊叹雄奇险峻的凹河风光之外,谁又会想到旧时凹河山民的艰辛呢?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北京电影制片厂曾经荣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的电影《李四光》,摄制组到凹河拍摄的几组镜头,才把深藏在贵州高原大山深处的凹河风光展现在世人面前。摄制组在拍片期间,得到纯朴的凹河人民无偿的大力支持,导演凌子风,着名演员孙道临、王铁成等人深受感动,考虑到凹河村民极其贫乏的文化生活现状,决定送给他们一台放映机和多部拷贝影片。摄制组返回北京没多久,上述东西就托运到了凹河村,改变了凹河村老年人从没有看过电影的历史。如今,电影放映机已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家家户户屋顶上都安装了接收卫星电视的“小铁锅”,真正达到了俗话说的“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登上山顶上已经废弃的古城堡,极目远山,苍穹无限。平坝县境内的歪头山,织金和清镇县的天门对峙,在这里团结一致,共同庇护脚下的摆渡河(也就是凹河)去实现它的理想。我不知这个城堡修建于何年何代,但从这完好的垛口和围墙上,读懂它抵御外敌和匪窜的真正目的。能够产生硝烟的古堡已经荒凉,但对热爱和平的人类来说,必竟是好事。从长满青苔、杂草齐胸的垛口了望山下的村庄,晚霞把摆渡河镀上一层耀眼的金色,村庄显得非常祥和与宁静,当地留传了几百年的顺口溜曰:前有歪头山,后有摆渡河,几百年后看,金银用马驮。凹河金矿的开采,预言了几百年的传说在如今就要实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