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南方阴雨霏霏的时节过去,我知道,很快地,就端午了。
哦,端午。我的端午就到了吧。
今个,天,微微放晴,有一点小太阳。街上,花枝招展,美丽的裙子飘逸撩人。我正闲逛一爿爿小店的时候,竟然隐约闻到一阵粽子飘香。我四下寻觅,果然,小巷口有一家卖粽子。
我的粽子就在眼前,我的端午果真就在眼前的。
(二)
小时候,是多么地喜欢过节。春节过后盼元宵,元宵节之后盼二月二,二月二之后盼立夏,立夏之后盼端午。
春节的喜悦就不说了。那种美妙不单单是几句言语就可以表达的。
单是二月二这个节日,就让人渴盼。
二月二,土地公公生日。
这天,妈妈捞好多个鸡蛋,备置好多祭品。我清楚记得有大红纸包着的甜米糕,麦芽糖,有花生,南瓜子,米粿片,土豆片,地瓜片等等,这些都是春节刻意留下来的祭拜土地公公的。
妈妈和婶婶他们各拎着一大篮子,到风水树下祭拜。我们的风水树,是屋前田野对面山上的一棵大松树。经过田野的一条蜿蜒石砌小径就到了的。
这风水树周围很干净,很平整,没有杂草。平时我们孩子们可不敢大到这这儿玩的,那是大人们不许。人人都得敬畏神灵。说吵吵闹闹不尊重神灵。
我们一群孩子常常也跟着去祭拜。妈妈他们点上香烛,虔诚地跪拜在风水树下,嘴巴念念有词。大致是祈求土地公公保佑我们风调雨顺之类的。孩子们则不可大声喧哗。等妈妈他们跪拜之后,我们也得跪拜磕头的。祭拜完土地公公之后,这些祭品收回家,放在大厅的神位上摆着,祭拜,屋子的每个门位都得插上香。
过了不知道多久,兴许大致是快到中午吧,这些祭品收下来,每个孩子吃一对鸡蛋。
到现在我才知道二月二吃一对鸡蛋,想必就是土地公公生日,他吃的鸡蛋让我们孩子们吃了。现在,虽然没祭拜之类的,但老家还有二月二吃鸡蛋这一习俗的。
到了立夏这个节日,就更有意思了,那就是做艾叶粿吃。
田野里到处是艾叶,水灵灵,嫩生生,翠中带着粉白。我们提着小竹楼,一小朵一小朵,一小片一小片摘回家。艾叶有股淡淡的清香,往往我们摘一篓回家手上的香味一天都不会散去。那种清香,怡人,会让人神清气爽。
艾叶洗干净,捣碎,伴入磨好的米粉中。若想吃甜的,加糖,和成一个个椭圆型的,放入蒸笼蒸熟即可食用。
艾叶粿可以做成甜的,也可以加馅。馅,往往用笋,加小许香葱。那时候馅里没有加肉的。不像现在,生活水平高了,市场繁荣了,想做什么馅的都可。
那种艾叶粿的香甜,沁人心脾,经久不忘。
(三)
立夏过后,翘首以盼的就是端午节了。
一到小太阳天气,我知道,端午就快到了。妈妈和姐姐就会带着我上山摘粽叶的。早晨,天蒙蒙亮,妈妈背着竹篓,里面放竹筒装的午餐,带着我们上山了。
山,被整个春天的雨水浸泡。树,被整个春天的雨水浸润。到处都那么湿漉漉。滴滴剔透的露水还挂在枝叶间,莹莹闪烁。
我和姐姐紧跟在妈妈后面,在的山路蹦跳着,因为小径满是陈年的落叶,走的人也不多,小径便也不太泥泞。山上,整个一大片竹林都生长粽叶。
粽叶和普通竹叶不同,它特别大,不仅可以包粽子,还可以用来做斗笠的。
斗笠,也许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这么说吧,它是用来遮挡风雨的竹制大圆帽。中间层用粽叶均匀铺开,上下层用竹子编成。是农人的好用具。
山上虽然茂密,我们姐妹跟着妈妈,满山穿梭。挑大又好看的粽叶来采摘。
兴许是因为肚子饿的缘故,带上山的午餐吃起来也特别香。午饭之后继续采摘一会儿就得回家的。因为采摘的特别多。拍胆子太沉,耽误归途。妈妈挑着沉沉的竹篓,我和姐姐也同样背着沉沉的竹篓,满心欢喜把家回。
我们把摘回的粽叶,一小叠一小叠叠在一起,用稻草系着,挂在楼上竹竿上凉着,只等端午把它洗干净拿来包粽子了。
(四)
记得家乡的端午,处处飘香。
兴许艾叶和大蒜都能驱蚊防虫的缘故吧。
端午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门楣就挂上艾叶菖蒲。一支艾叶一支菖蒲用红纸包着顶端系在一起,翠绿中一点红,倒挂门的左右,那么漂亮,很是抢眼。每扇门,每个窗子,都得挂上左右一对的。到处都弥漫着淡淡的艾叶香。
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和端午节是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人人都得穿上漂亮的新衣服的。端午,每个孩子穿着新衣服,胸前挂着的蒜头坠子也散发淡淡的大蒜清香。端午前几天,妈妈就会选几个又圆又大的蒜头,用红色棉纱线编织成网兜状,把蒜头包在里面。白白的蒜头,红红的丝线,留着流苏,在胸前轻轻飘着,煞是好看。
最香的还是粽子。那清清的粽叶香和糯米香以及黄碱的清香飘散开来。整个小村子都笼罩在香气里了。
黄碱,是一种叫黄香的树木烧成灰之后,用开水沥制出来的。
这黄香树长得不太高,也不大。一人多高一点,最粗的也就拇指大小。后门山上不少。我和姐姐们早早就把它们砍回来。爸爸拿一口大锅放空旷的晒谷场,把黄香树放锅里烧成灰。等第二三天,火完全凉了之后收起来包粽子备用。
黄香树作用可不少。不仅可以做粽子用,还可以治病哦。有一次,我看见叔叔的脚丫丫痒痒,说是被沙虫咬。其实按现在的话来说,应该是细菌感染吧。这黄香的嫩叶摘来,揉一揉,有些许汁水出来了,就直接夹在脚丫上,脚就不痒了。
黄碱用开水沥制出来,浸泡糯米,白白糯米就变成黄色的了。这种粽子不仅可以放很多天,而且吃起来特别香。
现在的粽子有很多种馅。而我们小时候的粽子,只有豆沙馅。家家户户都有黄豆。黄豆炒熟磨成粉,加水加糖揉成一个个小丸子,包在糯米的中间。剥开粽叶,黄黄的糯米,咬一口,甜甜的豆沙。这般口齿留香甜的美味让人回味无穷。
(五)
原来我们家住大山脚下,小时候粽子起锅后,人人都不许先吃,得先拿几颗放神位祭拜,拿几颗往田野对面的山沟壑扔。原来扔水里是为了纪念屈原。没有大河,扔沟壑的水中也一样的。这是后来长大一点读书之后才知道的。
我也是会包粽子的,很多个端午都有想包粽子的想法,但就是没动手。因为要花很多心绪。
现在,端午又临近,我就这么远远看着,等待着,回想着,欢喜着,一并小小地忧伤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