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梦回金华山

时间:2015-04-15 08:30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明月清风 点击:
金华山下涪江清, 读书台上吊古人。 则天武威似流水, 子昂风骨万古存。 一 鬓发白了,青春远去,老家川中名胜金华山,像一幅清晰的水墨画卷不时闪现在梦境中,忘不了那层台耸翠的陈子昂“读书台”旧址,也忘不了杜甫当年凭吊“读书台”留下的诗篇……在辗转

金华山下涪江清,

读书台上吊古人。

则天武威似流水,

子昂风骨万古存。

鬓发白了,青春远去,老家川中名胜金华山,像一幅清晰的水墨画卷不时闪现在梦境中,忘不了那层台耸翠的陈子昂“读书台”旧址,也忘不了杜甫当年凭吊“读书台”留下的诗篇……在辗转反侧之际,突然接到在县文化馆工作的中学同学“眼镜”的信,他满怀激情地说,改革之风浓于酒,曾被“诗圣”杜甫称为“射洪春酒寒乃绿”的子昂故里,酿造了誉满神州的沱牌曲酒,成立了以弘扬子昂“风骨”为宗旨的“子昂诗社”,并承办由唐代文学学会等单位共同召开的首届陈子昂学术讨论会,切盼届时到会,与家乡学友对酌叙旧……这真是喜从中来,乐不可支。当夜我安然入睡,梦回阔别了多年的金华山……

梦回金华山,感觉好亲切。山还是那座山,呈马鞍形,分前后山,古柏森森,云环雾绕,殿宇楼阁,鳞次栉比……我知道,前山是金华山道观及陈子昂年轻时发奋读书的纯阳阁,即“读书台”旧址;后山的梧岗岭,是清代迁建的陈子昂“古读书台”。山下那条江,叫涪江,陈子昂出生在离江不远处的武东山下……

我站在前山和后山之间的山岗上,不觉间,江上飘来一团雾,那雾在慢慢地升腾、扩大、变浓,不一会儿四周的景物都罩在雾气中,近处的一切失去了鲜明的轮廓,高处的纯阳阁、梧岗岭,只有尖顶部分隐约可见,看上去,像是浮现在半空中的仙山蜃楼。在这如梦如幻的景象中,又依稀传来阵阵吟诵声。我屏住呼吸,静心细听,这声音像是来自纯阳阁,又像是来自梧岗岭,吟诵的是陈子昂的代表作《登幽州台歌》……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我旋即想到一个人,他是中学的陈老师。他的声音我耳熟能详……想到这像他的吟诵声,不禁惶恐,忽然惊醒,乃是一梦!

再也睡不着了,梦中景象好像凝固了,众多中学老师的音容笑貌纷至沓来,目不暇接,回思教诲之恩,感怀良深,而在传授有关陈子昂的知识方面,我更敬重陈老师。有人说他是陈子昂的后代,他不置可否,既不点头也不摇头,只说自己是陈子昂的崇拜者,喜欢陈子昂的诗文。他眼睛炯炯有神,还有两道浓浓的剑眉,看似有些傲慢,不爱理人,其实蔼然可亲,有求必应,满肚子都是学问。课外活动时,爱给我们讲陈子昂的故事,还带我们去游金华山,参观陈子昂“读书台”旧址和迁建的“古读书台”。他说过,陈子昂,字伯玉,家境富裕,年至十五六岁还是一个任侠放纵的“公子哥儿”,十八岁时慨然发愤,在这里苦读三年,学成出仕,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他曾从军西域,进言不听,连受挫折,后辞职还乡,被县官所害至死,时年四十一岁;他说过,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先驱,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内容和理想,坚决反对言之无物、无病呻吟。其代表作是三十多首《感遇诗》和《登幽州台歌》,影响了李白、杜甫等一代人的诗风。杜甫曾赴金华山凭吊前辈,并亲笔书写了《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拾遗陈公学堂遗迹》和《金华山野望》两首诗。当时陈子昂已去世六十余年了,杜甫看到冬日的金华山一派冷清,“读书台”又长了许多青苔,不禁发出“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的感慨……我更记得,陈老师面对“读书台”旧址,神情激动地教我们吟诵传承千古的《登幽州台歌》。他说,这是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登高远眺时写下的伟大诗篇,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大家吟诵时,要深怀感情,慷慨悲壮,前两句每句五个字、三个停顿;后两句每句六个字、四个停顿: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在陈老师的带领下,顷刻间,这慢声长叹、节奏抑扬的吟诵声,响彻山岗,传得很远、很远……他还说,“幽州台”就在今天的北京附近。你们来日方长,若以后到那里工作,可建议有关部门在经考证确定的地址,立一块刻有《登幽州台歌》的石碑,供来者凭吊,那该多好……

我们爱听他讲陈子昂的故事,也喜欢听他上课,他总是那么低声慢语,缓缓道来,像春雨,似细流,涌进你的心扉,滋润你的心田……

后来他突然不来上课了,在学校也见不到他的踪影了。我们四处打听,众说纷纭,有的说他请假回家了,有的说他被调走了,也有的说,一天深夜他被公安人员带走了……

光阴荏苒,岁月匆匆,我已从学校门步入机关门,再听到陈老师的音讯,是“文化大革命”之后。当时我回家探亲,从“眼镜”等学友处得知,当年陈老师在学校突然失踪,是因为他被打成“右派”并抓去劳改。其“罪行”之一,是宣扬陈子昂悲观颓废的思想,拉拢腐蚀青年学生,借古讽今,对现实不满。刑满返乡后,生活没着落,靠白天在街边卖茶水、晚上偷偷去茶馆给人讲《西游记》等故事来养家糊口。“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运动开始以后,他又被关进“牛棚”,革命群众批斗“走资派”时,他被挂上“老右派”的牌子揪去“陪斗”,坐“喷气式”。他的腰在劳改时落下的毛病一直不没好,现在又不停地“抬头示众”、“低头弯腰”,实在挺不住了,为能稍为松动一下筋骨,他只好不顾造反派的阻止,在大家高呼“打倒XXX”等口号时,趁机也举手、抬头、挺胸高呼口号,这可惹怒了造反派,他们一哄而上,将他打翻在地,又踏上一只脚……后来他虽被摘掉“右派”的帽子,但具体工作迟迟得不到落实。这期间,他见金华山游人日渐多了起来,影视圈的人也不时来选址拍节目,就主动要求上山扫地、捡垃圾、护林防火,守望“读书台”旧址,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编外”勤杂工。

是啊,阳光总在风雨后。党的政策最终得到全面落实,他回到教师队伍,重新走上讲台……陈老师还是当年的陈老师,我们去学校见他,他却因公外出,未能如愿,不禁遗憾。好在后会有期。届时我们将请他吟诵《登幽州台歌》,也会同他一起吟诵,一起节奏抑扬,慢声长叹地吟诵……

遥想当年,仿佛就在昨天。陈子昂学术讨论会如期召开了,我归心似箭地回乡参加了有关活动。会议期间,金华山上宾客满座,胜友如云,“读书台”下款款交谈,缅怀前贤,感慨之情油然而生。我为家乡成功举办陈子昂学术研讨会感到骄傲。当然,也为不久前陈老师突然病逝感到痛心。据“眼镜”回忆,他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心一直未曾走远,仍眷恋着先贤陈子昂,仍惦记着陈子昂“读书台”。他是最早建议召开陈子昂学术讨论会的人之一。为此,他收集、整理和注释过有关资料,为讨论会的顺利召开付出过辛劳。

若在天有灵,他会知道,在春光明媚的年代里,乡亲们忘不了先辈留下的文化遗产,忘不了脚下这片神奇的土地,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执着的追求,放眼看世界,低头思故乡,在家门口举办这一具有浓郁乡情的“文化盛宴”,是让子昂“风骨”长留在故乡的土地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多位专家、教授和文学爱好者,围绕陈子昂的文学主张、诗歌创作、政治思想及与武周政权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坦诚、宽松和深人的交流,对继承和发扬陈子昂诗文中的现实主义传统,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建设四个现代化,具有启迪意义。但也有人认为,陈子昂受过武则天的赏识,对其政权表示过积极拥护,是背唐媚周的“二臣”,对他的政治态度应予以批判;还有人说,文学史对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评价过高,“前不见古人……”四句,是当时人熟知的话语,是信手拈来的,意思也比较常见,不应被誉为是齐、梁以来两百多年中没有听到过的“洪钟巨响”,并预示着诗歌的高潮即将到来……

若陈老师健在多好,他会同多数代表一样认为,陈子昂的诗文反映了他爱国忧民的崇高理想和政治才能,体现了他开一代新诗风和新文风的历史功绩,在唐代文坛上有重要地位和巨大影响,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而不能因为有的诗形式简洁而忽略它深邃的思想内容,真实价值。我们要继承先贤留下的遗风,使其伟大的现实主义思想发扬光大,演绎出一代新的诗风……但是陈老师走了,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

陈老师驾鹤西行了,但他的陈子昂情结萦绕于心,令授业学子敬佩。会议刚一结束,多位学友聚集一堂,追忆往昔,怀念故人。大家为迟到的聚会唏嘘不已,感慨万端。

遥想当年,我们正值青春期,没有愁云惨雾,只有热血沸腾,都想飞,在做梦……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艰辛,那些梦渐渐淡忘了,但对老师心存感激,思念旧恩,忘不了那层台耸翠的陈子昂“读书台”旧址,也忘不了杜甫当年凭吊“读书台”留下的诗篇……与此同时,也忘不了那些留着时代印迹却令人哭笑不得的趣事逸闻。大家喋喋不休地说了不少,话题较集中的倒是“大炼钢铁”时男女同学捐献头发的故事,回想起来还真有些天真和幼稚。

那真是“全民总动员”啊,学校旋即成立了炼钢指挥部,学生食堂变成了炼钢场。头头“取经”回来称,用头发和黄泥修建的高炉,耐高温、防破裂,顷刻间,头发成了稀缺材料。为解燃眉之急,指挥部连夜动员捐献头发:男同学剃光头,女同学剪成男式发型、越短越好,剪下来的头发即送指挥部统一分配使用。我们班的男同学态度积极,行动最快,一天的工夫都变成“光头和尚”,献出了自己的头发;女同学迟疑者较多,后也响应号召,紧跟了形势,但有一女生表现不佳,受到指挥部的批评,成为落后的典型。她生有一头秀发,扎着两条长长的辫子,走路时总是低着头,两条辫子老是在她背后摆呀摆的,很是抢眼,同学们都不呼她名字,而是叫她“辫子”。她那双辫子又粗又长,少说没有半斤也有四两,若是痛快捐献,准能派上大的用场。但她像少了一根筋儿筯似的,好说歹说就是油盐不进,说是她妈让留的,不能剪……当同学们抬着自己捐献的几箩筐头发,敲锣打鼓地去向党和政府献礼时,她却独自在寝室里抱着自己的辫子伤伤心心地哭泣……她的辫子当时虽然保住了,据说后来这辫子又给她惹了祸,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在红卫兵“横扫一切”的行动中,不仅剪了她用眼泪才保住的辫子,还被剃成了令她无地自容的“阴阳头”……

说起“文化大革命”的故事,令人咋舌,有些沉重。好在“眼镜”一席话,使大家颇感愉悦和轻松。他说他不久前看过一篇小说,其中一段话的大意是,“文化大革命”耽误了大家十年,现在计算过来人的年龄,应减去十岁才对!照此说来,我们这些年过“半百”的老家伙,就是少了十岁的中年人了。时间倒流了,我们年轻了,改变不了昨天,把握不了明天,那就快快乐乐过好今天吧 !

他的话音一落,大家雀跃而起,拍手称快,好像真的年轻了十岁似的,结伴重游金华山,一路上说说笑笑寻觅年轻时的足迹,品味年轻时的味道……

日月星辰朝朝落,

世事如棋局局新。

梧岗翠柏俨然立,

永伴子昂读书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二十四节气知识一本通:人文风俗

作者:关美红

每一个节气的天时地利,每一个节气的人文风俗,每一个读者的智慧积累。透过节气,参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透过节气,…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记几位高中老师

    时光荏苒,一晃眼,我离开学校已有很多个年头,各位老师也都因年纪的原因而陆续离开了...

  • 酒中“陌上行”

    已经过了吃饭时间,饭店里只是偶尔有食客出入。除了上班以外,我的时间观念不是很强,...

  • 春节临近话吃糕

    农村人饭量大,吃油糕之量更大,一顿饭吃掉3斤黄米油糕的不是神话,有一个人吃了3斤米...

  • 魂系梦牵的海军情怀

    建国初期至1954年实行义务兵役制的前三年中,海军各院校先后从文化程度较高的江浙沪等...

  • 幸福之花香又美

    这是一位大学毕业的职场女生在“社会大学”的人生抒情,充满对成长历程的怀恋与追思...

  • 春的遐想

    北方的春天是在冰封万里的时刻降临人间的。从立春开始,人们便翘首期待着第一声春雷,...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