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场过后,骄阳似火,燥热的夏天说到就到。户外归来,抹一抹额角的汗水,忽然想起旮旯里的旧电扇,顾不上给蓬头垢面的它清理一番,拎起来接上电源:霎时阵阵凉风掠过面颊,沁入心脾。静下心来,细细端详锈迹斑斑的电扇:真想不到早就应该名正言顺退出岗位的它,竟能“老骥伏枥”,近三十年如一日不知疲倦地扇动着,送来惬意的荫凉。这是一台“桃花”牌的电扇。生产它的厂家早已销声匿迹。但是它带给我的却是温馨而甜蜜的回忆……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高考制度的恢复,给我们农村孩子带来命运的转机。八十年代中期,跳出“龙门”的我已做了四、五年的孩子王,心里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尽管那时经济是那样的拮据。家里两个姐姐先后出嫁,父母竭尽其能,有限的家底变现成了微薄的嫁妆。 环顾四周,家徒四壁。而后的几年里,省吃俭用的我又渐渐攒下了“凤凰牌”自行车、“飞人牌”缝纫机、“上海牌”手表、“红灯牌”收音机“三转一响” 的四大件。要知道, “三转一响”可是那个时代人们所能拥有的最高财富!同时也是大部分青年男女婚嫁置办家居用品的重要标准之一。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的时代。有时不用说囊中羞涩,即使有钱也买不到你要的东西。不仅价格不菲,还需要凭票购买,托朋友、找关系、连夜排队购买家居用品是那个年代我们的一段难忘经历。 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遍社会的角角落落,老“四大件”再也不会被人们趋之若鹜,取而代之的是黑白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新“四大件”的诞生。社会上流行的婚嫁彩礼“标准”就成了“四大件”。这可难倒了在土里刨食的父母和未来的岳父母:“四大件”一件也没有,太说不过去。至少也得有那么三两件吧。岳丈家还是通情达理的,两家合计了半天,终于提出一个面子上过得去的“方案”:黑白电视和洗衣机由女方负责购买;空调太贵,由电风扇取而代之,由男方负责采购;电冰箱农村里暂时用不着,也就婚后再说。尽管岳丈家显得那么善解人意,但还是让我抓耳挠腮:一台电风扇,要我不吃不喝三个月的工资,这还好说,勒紧腰带就是。问题是没有计划,没有票券,没有门子和路子,你有钱也买不到!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那时流行“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一连几天多方打听,排找线索,动用有限的“人脉”,终于得到“贵人”相助:姐夫的一个表兄的连襟在当时“桃花”电机厂所在地川港乡工业办公室工作。他赖在“桃花”厂的供销科长那儿不走,好不容易“蹭”到一张落地式电风扇的票券。关键时刻锦上添花的不仅仅这位亲戚的亲戚,一位在“桃花”厂附近小学工作的师范学友更是鼎力相助:他从那位“亲戚的亲戚”那里拿到票券,给我垫付了一百二十几元钱,并且在星期天起大早到销售门市部排了7个小时的队,终于买到一台落地式“豪华”电风扇,然后顾不上吃饭休息,一鼓作气地骑了4个小时的自行车,颠簸了五十几里土路,直接把它送到我所在的学校。面对汗流浃背的学友,抚摸着还未拆封的“宝贝”,我真的一时无语,直把学友的手握得生疼。赶紧请学友到附近小店,烫上两斤米酒,切了半斤牛肉,要了一盘炸花生、一盘芹菜炒茶干和一个三鲜汤,用尽了羞涩囊中的三元钱。不胜酒力的我们两个文弱书生面若桃花,相互搀扶着踉踉跄跄地走出小店。那时候,我觉得世界上没有比我更幸福的人;也没有比我和学友更“铁”的兄弟…… 蓦然想起唐朝崔护的《人面桃花》诗:“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一笺爱情诗稿,诉说的是故地寻情时怅然若失的情怀,我却从中体会到时过境迁的万千感慨。而今,望着憨憨地转动着的锈迹斑斑的电扇,一股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桃花”尚在,“人面何处”?三十年过去了,一切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也许,比起过去的青涩,我们现在更成熟;比起过去的寒酸,我们现在更富足;比起过去的寂寞,我们现在更热闹。但是,无可比拟的是,我们曾经拥有的青春、爱情、亲情、友情,在时间的锈蚀面前,该会怎样呢?(阚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