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在一所乡村中学任教。学校在一片荒野中,离小镇三公里。三四百亩的校园里,只有四五百名学生,围墙外松林茂密,校园内树木葱郁,杂草疯长。寂寥,闭塞,单调的生活里,有些记忆分外明晰,就说不时在脑海深处透明回响的那些歌……
那是一些单纯的日子,我们值周老师需要早早起来喊学生起床,做操,吃早点。一个寒冷的冬日,将要轮到值周的我突发奇想,准备用流行歌曲,代替起床的铃声。那时学校没有电脑,我在小镇的集日,了一盒磁带——看中的了一首歌。值周的第一个早晨,当磁带放进录音机,沙沙的电流声清晰掠过耳际,我内心却忐忑了:会有效吗?前凑响起后,整个校园,依旧沉静在昨夜的梦中。歌曲第一波高潮过去,学生宿舍的灯光渐次亮起。当第二波高潮到来时,宿舍的窗口,一些身影跟着节奏摇晃。这个时候,我才吹起长哨,学生一波一波涌到操场,排队,跑步。整齐的脚步声中,我把那首歌反复播放。本来很辛苦的值周,不知不觉就在那首歌的萦回缭绕中成为过去。那段时间,学校中就流行那首歌——羽泉的《奔跑》。旋律恍若耳际,歌词历历在目: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
奔跑起来,快乐就一直跟随。那后,只要看见我手提录音机走上教学楼,就是新歌到了。其实,炎夏午后的疲惫,奋力途中的懈怠,都需要一个发泄的方式。于是,很多很多的情绪,都寄托的歌曲上,消解在唱腔中。我们一起学唱的第二首歌曲是周华健的《朋友》。歌词抄在黑板上,我们跟着录音机一句句学。曲调悠扬,歌词激情,伴着周华健的悠扬歌喉,我们一次次放开喉咙。学这首歌时,已经是初三下学期,某些情愫蕴蓄了三年,已经到了爆发的临界点。于是,当“这些年,一个人,风也过,雨也走,有过泪有过错,还记得坚持什么……”三年来,坚持过什么,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回忆……那段时间,下课放学,总有三五学生,勾肩搭背,一路高歌“朋友一生一起走……”直吼到脖颈上青筋暴起,面红耳赤,声竭力嘶……
六月,复习冲刺如火如荼。很多时候,我依旧用歌声去冲淡疲惫,卸下重负。那时候,我们喜欢上了一首歌——陈奕迅的《十年》。也许是歌词曲调都契合毕业情景,我们立即爱上并学会了这首歌。“十年之前,你不认识我,我不属于你,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唱着唱着,离别的忧伤慢慢爬上心尖,嘹亮的歌声渐渐喑哑,甚至突然绞带,啜泣不时传来……多年后用电脑才发现,当年我教唱这首歌时买的磁带,可能是伪劣产品,这首歌的结尾竟然还有“情人到最后难免沦为朋友”一句,当时却在前一句就结束了。现在想来,没有那句,似乎更恰当!
七月如约而至。中考,毕业。离别的晚会,我们一遍又一遍唱那些歌,默默惦记着十年的约定。
十年悄悄就过去了,我也早已离开了那所学校。当年的那些学生,许多回乡务农,成为人妻人夫。少数读高中进大学,也已音讯杳无……只是,每当街头偶然听到那熟悉的旋律,脑海中,那年夏天的情景,悄悄浮上心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