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年味

时间:2012-01-18 20:09来源:读者论坛 作者:红炉点雪 点击:
  每年春节,身在异乡的我,常常会做同一个梦里,梦里的我,或是舔着嘴角的豆沙,望着妈妈慈爱的笑脸;或是站在曾经的小院子里,听着远远近近的鞭炮声;或是拿着灯笼,坐在爸爸的肩头,穿梭在眼花缭乱灯火中……我的眼前迷离,似乎有些顿悟,自己在苦苦寻找

  也许,是因为年龄的渐长,总觉得年味愈来愈淡了。很怀念小时侯那种期盼过年的心情,竟然可以那样的强烈。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童年的点点滴滴,在岁月的感慨中,去品味那份曾经的甘甜。


  (一)乱市


  生活了近三十年的小城市,仿佛在一夜之间,我见证了它的变迁。看着整齐的街道,规划有序的市场,我总会怀念那种乱市的情景。


  小时侯,一入腊月,最先能感受到年味的,便是乱市了。


  所谓的乱市也就是不再有任何的规范,不管是不是市场,只要有街道,有居民,就可以随便的摆摊设点。我不记得那时有没有城管执法,只记得大家会以一种很宽容的心态去面对。甚至有时,艰难地走过拥挤的街道,大家也会自我安慰说,过年啦,看看,都乱市啦!那种语气仿佛满街的小摊贩都是自家人一样。


  其实,那些所谓的摊贩,也大多是农民,卖的多是自产自销的东西。可以是蔬菜粮食,也可以是牲畜家禽,甚至是自己晒下的一点干菜,或者是用蒲草编制的几个蒸笼。总之,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卖。


  人们都比较喜欢在这样的摊贩那里购买年货。现在想来,那种气氛远远好过现在的商场超市。没有间接的交易,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那样的廉价;没有刻意的微笑,一切都是如此的质朴,如此的纯真。


  即便有了小小的争执,大家总会说上一句,大过年的,不和你计较啦!所有的疲劳与不愉快便会因这句话而烟消云散。


  与其把这种说成是买卖,不如说成是交换更加贴切。在这种交换中,人们相互交换的还有那份喜悦的心情。于是,这种喜悦也在从一颗心到另一颗心的传递中,熬制出一种散发着浓郁馥香的年味。


  (二)蒸馒头


  不知怎的,突然想起过年妈妈蒸馒头的情形。觉得那种蒸笼中透出的淡淡麦香,也是一种沁人心脾的年味。


  小时侯,过年蒸馒头也算得上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农历二十三,是我们家乡的祭灶日,那一天,一定要先蒸上一锅馒头。


  妈妈不是厨师,却做的一手好饭菜。小时候,很喜欢看妈妈蒸馒头,从和面发面,到成型上笼,烦琐的过程在妈妈手中如此稔熟,看来简直是一种享受。白白的面团,在妈妈灵巧的双手中,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馒头,飞翔的大雁(我们家乡的一种风俗,把馒头做成大雁的形状,作为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带的礼物),美丽的花糕(一种供奉用的馒头,到了正月十五才可以吃)。


  其实,妈妈做饭做得好,不仅仅是因为手艺,更重要的是她的用心。


  我和姐姐爱吃豆沙馅,妈妈便会煮上满满一锅的豇豆,拌上红枣,慢慢地煮至烂熟,再加上许多白糖蜂蜜,散发出诱人的甜香。


  常常是还没开始蒸,我和姐姐便馋到直流口水。每当这时,妈妈便给我们盛上一碗豆沙,让我们先解谗。舔着嘴角余留的甘甜,闻着满屋弥漫的清香,望着妈妈慈爱的笑脸,仿佛所有的一切都是喜悦,所有的瞬间都会永恒。


  想起妈妈,总会有许多令我佩服的事情,由于以前没有冰箱,所有的馒头都要风干以后贮存,有时,过了十五还没吃完,就会干到难以下咽。妈妈便会把馒头用水泡过,拌上豆芽、萝卜、肉末,炸成丸子。那又会是另一种独特的味道,外酥里嫩,肉香、菜香,还有从那热气中透出的馒头的清香,让人回味。


  记得有一位同学来我家玩,刚好赶上妈妈炸丸子,第二天,她很开心的告诉我,你妈妈做的丸子真好吃,我今天也让妈妈买了馒头来炸。我听后笑了好一会儿,也不禁感叹,妈妈原来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妈妈去世后,我也曾自己学着蒸馒头,也会有剩下的、干裂的,总是都扔掉了,终究没有再拿来炸过丸子。


  (三)扫房子


  二十四,扫房子。


  一直有些奇怪,为什么看似整洁的小屋,每年都能扫出许多灰尘呢?现在想来,可能与那时的居住习惯有关系吧。那个年代,白天家家几乎都大敞着院门,邻里间熟悉到你今天饭桌上有什么菜都知道。而现在,钢筋水泥,高楼大厦,确实阻隔了灰尘,但,阻隔的也许不仅仅是灰尘吧。


  其实,干活也是一种乐趣,尤其当你处在一种快乐气氛当中时,简直可以说是一种享受。小时侯,每次看到爸爸穿上厚厚的雨衣,拿起扫帚,我和姐姐都要争着帮忙。常常是爸爸扫房顶,我和姐姐扫低处和墙角。妈妈怕我们弄脏了头发,递给我们每人一条毛巾来包头。结果,我和姐姐就会把自己打扮得象太平天国里的洪秀全一样,握着手中的鸡毛掸子,横七竖八地在墙上划来划去,还不时地为自己扫去一大片蜘蛛网而欢呼不已。


  说到打扫卫生,最令我兴奋的还是看妈妈收拾那些箱箱柜柜的。因为家里空间小,所以那些箱柜也就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用,全部被塞得满满的,有些东西几乎一年才会翻出来收拾一次。越是如此,那些陈年旧物对于我来说,就越是充满了吸引力。


  记得有一年,妈妈翻到箱子的最底层,看到两张类似奖状一样的纸,我和姐姐抢着要看,结果被妈妈要了回去,小心翼翼地打开,轻轻地放在胸前,很认真很虔诚地对我们说,这是爸爸妈妈的结婚证。妈妈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看到她似乎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眼里饱含着盈盈亮亮的水珠,嘴角荡漾着满满的柔情。


  许多年后,我在收拾妈妈的遗物的时候,极力在寻找一样东西,终究没有找到。也许,几经搬迁,那件东西已经丢失了,也许,它已经陪妈妈去了天国。


  (四)放鞭炮


  想起妈妈,有些感伤。还是说些开心的事情吧!说起年味,就不得不想起空气中弥漫的火药的味道。


  小时侯,我特别喜欢放鞭炮。一到过年,便缠着爸爸买炮。其实,之所以爱放炮,还是受爸爸的影响。


  爸爸常说,女孩子也需要勇敢,男孩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孩子一样可以做到。在爸爸的鼓励下,我自然更加喜欢。小电光,大地红,甚至火药线很急的“啄木鸟”我也敢拿在手里点着,用力地甩出去,听到空中的一声震响,抬头迎着纷纷散落的炮皮,那种喜悦无法言语,甚至喜悦中还带着一种小小的骄傲与满足。


  妈妈总会嗔怪爸爸,不该鼓励女儿这样,但看到爸爸和我们一起放鞭炮开心的样子,她也会露出笑容。


  那时,生活并不富裕,一挂炮总要拆开来放,根本不舍得一下子放完。点上一支香,或是拿着爸爸剩下的烟头,装上满满一兜的鞭炮,呼喊着,跳跃着,我便在振奋的声响中,在弥漫的硝烟中,追逐着幸福的童年。


  爸爸最在意的是除夕夜十二点的鞭炮,一定要买最长的。总是刚过了十一点,爸爸就焦急地把炮挂在了院子里。近十二点的时候,爸爸便让我们看着时间,一定要在最后一秒钟把炮点着。钟声响起,我们在震耳的炮声中欢呼,相互说上一句祝福话,要帖在对方的耳边,才可以听见。现在想来,那种祝福真的是最美好的,因为它不仅可以用来听,还可以用来感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没有了放炮的兴趣,直到有一天,我发觉自己竟然不敢再去放炮。但我依然喜欢那种火硝的味道。总是喜欢除夕夜站在楼顶上,望着空气中弥漫的红红的浓雾,听着远远近近起伏的炮声,深深地吸上一口气,用力去感受,去回忆,去品味,那种幸福的味道。


  (五)熬年


  说起开心的事情,最令人激动与兴奋的还是除夕夜的熬年。


  许多天的紧张与忙碌,终于可以在那一夜得到放松。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在幸福与欢笑中期盼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小时侯,那一夜简直是一年之中最开心的日子。我和姐姐终于可以换上渴望已久的新衣服。那时,无论生活再困难,妈妈总会给我们从头到脚都准备一新。无法抑制的激动,即便是在那一桌美食的诱惑下,我们也会小心谨慎,生怕弄脏。


  妈妈准备的是餐桌上的食物,爸爸准备的则是熬夜的精神上的年夜饭。提前几天,爸爸就会把除夕夜的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


  爸爸喜欢谜语,总会准备许多谜语让我们来猜,当然,猜对了会有奖励。一般情况下,都是猜对一则奖给一分钱。那时一分钱对于我们也是有相当的诱惑力。因为,可以用它来买一根皮糖,一张帖画,或者一包无花果。后来,随着物价上涨,我们的奖励也随之上涨,从二分到五分,最多还涨到了一角,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一分,因为它持续了许多年。为了那些奖励,我和姐姐都会全力以赴。整个猜谜语活动,如同一场比赛,紧张激烈,当然,也时有开心与欢笑。最好的一次成绩,我至今还记得,却不记得猜对了多少则,而是记得猜对了八块七角五分钱的谜语。


  紧张兴奋的活动过后,剩下的便是困倦与疲惫了,后半夜是最难熬的。尽管我和姐姐一再地嘱咐爸爸妈妈一定不要让我们睡着,但往往还是睡着了。


  年年熬年,我们却始终没有真正熬过一次完整的通宵,这在儿时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因为,我们当地有句俗话,熬年熬个大皮袄。我和姐姐总会抱怨爸爸妈妈,因为没有叫醒我们,错过了许多从天而降的皮袄。


  但这种小小的不愉快只是一时的,一觉醒来,就会被初一早上的鞭炮声所感染,跑着闹着,融入了拜年的人群中。


  (六)拜年


  小时侯,拜年也是一件辛苦而又愉快的事情。


  那时的拜年要行一种很重的礼节——磕头。从初一开始,一直到十五,只要见了长辈,就要磕头拜年。所以拜年也就成了一种辛苦。


  每次磕头过后,我最心疼的还是自己刚换上的新裤子。总是在站起身时,赶紧拍打上面的尘土。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欣喜与快乐。因为,手中接过的是“辛苦”换来的压岁钱。


  记得有一次,舅舅故意逗我,说只要多磕一个头,就多给一角钱的压岁钱。我便真的一直磕了起来,姐姐在一旁站着笑我,舅舅却紧张了,赶紧止住了我,最后,只得又多给了我两块钱。


  虽然,那些压岁钱必须在妈妈的监督下来花,但毕竟是儿时唯一可以自己存放与支配的钱,所以,欣喜中常常盼望天天可以过年,天天都能拜年。


  现在,怕是极少有人这样拜年了,即便是见了长辈,也最多不过鞠个躬,或者无论长幼,都是一句新年好,甚至,不管远近,只是一个电话而已。


  总觉得,民俗的节日就该有民俗的文化、民俗的礼节来烘托,才有气氛。虽然,我现在也不再去行这样的礼,即便是孩子,我也不忍心去教他见了长辈要磕头,但,每每想起拜年,我还是会想起那些磕头的情形,甚至,有些说不出的怀念。


  (七)赶庙会


  我们家并不住在农村,但我还是很喜欢去赶庙会,哪怕跑到几十里以外的集镇。


  在我们当地,春节的庙会中,最为壮观,最为盛大的要数每年正月初七的火神庙的庙会了。火神庙是祭祀火祖阏伯的,香火一年到头都很旺盛,初七那天是火神爷爷的生日,方圆几百里的人都会来拜祭。


  我更是一大早就会赶过去,但吸引我的并不是祭祀的场景,而是热闹的戏台,花花绿绿的小摊贩,还有那些杂耍马戏表演。


  说到戏台,我总会想起鲁迅先生的《社戏》,因为小时侯每次看那篇文字总有一种如遇知音似的感觉。我看戏,喜欢公子小姐,或者武生打斗,最怕的也是白胡子老生,咿咿哑哑地唱个没完,让人心烦。不过,好在好玩的不止看戏,每当老生上台的时候,我们就会跑到一旁去看耍猴的或是一些小杂技、魔术之类的表演。


  其实,最吸引我们女孩子的还是那些小摊贩,尤其是卖头花的。现在想来,那种红花绿叶的绢花真的很土气,但在当时却觉得异常美丽。我和姐姐几乎把头埋在放绢花的大盒子里,反复地挑选,总是拿起一朵又觉得另一朵更好看。那些小摊贩似乎看透了我们的心事,总会极力地说服我们多买上几朵。于是,刚刚磕头换来的压岁钱就跑进了他们的口袋里,我们的头上则戴满了红红绿绿的绢花。我和姐姐兴奋地相互欣赏着、称赞着,似乎感觉自己已经变成了刚才戏台上的小姐丫鬟。


  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那爱吃呢?也算是共性吧!每次赶会,我们都会发下一定要把庙会上好吃的都尝个遍的誓言。但,总是肚子不配合,没有一次可以真的实现。所以我们最喜欢的零食还是那些棉花糖,蜂蜜糕,江米条,山楂饼之类的东西,好吃,又不会吃的太饱。那些童年的美食,至今每每想起,也会馋到直流口水。多年之后,我曾专门跑到火神庙附近去买过那些零食,终究没有再吃出曾经的味道。


  已经许多年没有再去赶庙会了,听说,现在的庙会更加热闹了,成了一项开发的旅游项目。但说起旅游,我总会联想到卖纪念品、拍照片、收门票的情形,有些失落。我愈加留恋那种浓浓酽酽的乡土气,甚至,散会的时候,纷纷回家的人群,车马荡起的尘土,会场上遗留下来的果皮碎屑,戏台后袅袅升起的炊烟,回想起来都是那么地让人陶醉,那么地让人久久回味。


  (八)灯会


  灯笼灯笼灰,仨钱买一堆。


  元宵节那天也是儿时最开心的一天。因为第二天就要开学了,所以,那夜也一定要玩的尽兴。我们常常提着灯笼,嘴里念着这句儿歌,在一起互相比谁的灯笼好看。


  那时的灯笼都是用纸做的,中间有一根小铁丝,可以插上一根红蜡烛。闪闪的火苗映着外面的彩绘图案,很是漂亮。但我却常常是高高兴兴地出门,哭哭啼啼地回来。因为,那种灯笼,只要稍有疏忽,就会着火,瞬间便化为了灰烬。


  灯笼烧没了,自然是懊恼不已,却也不好意思让大人再给买。还好,可以去逛灯会,一想到灯会上有更多漂亮的灯笼,我便会破涕为笑了。


  年年灯会,爸爸总是最累的。因为人多,小孩子根本挤不到跟前,爸爸就会把我和姐姐轮流举过头顶。印象中,好几年的元宵节,我都是在爸爸的肩膀上度过的。


  灯会上,热闹自然是不用说。各种各样的灯都有,什么孔雀开屏、八仙过海、劈山救母、七品芝麻官……让人眼花缭乱。最吸引小孩子的还是那些大闹天宫、猪八戒背媳妇之类的。我常常看到出神,就欢呼跳跃起来,几乎忘记自己还在爸爸的肩膀上,差点要摔下来。


  每年的灯会,都会有许多新灯。但渐渐地,民俗的灯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广告灯。有的是把自己公司的名字写在上面,有的是把自己的产品做成巨大的模型……我曾经觉得有些失落,但想想看,毕竟好过那些墙体上生硬的广告语,也有它的可爱之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淡然的人生不浮躁周作人幸福的艺术

作者:孙银芳

《淡然的人生不浮躁:周作人·幸福的艺术》内容简介:不少人追问“幸福是什么?”在这个物质充裕、精神恍惚的时代,关…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记几位高中老师

    时光荏苒,一晃眼,我离开学校已有很多个年头,各位老师也都因年纪的原因而陆续离开了...

  • 酒中“陌上行”

    已经过了吃饭时间,饭店里只是偶尔有食客出入。除了上班以外,我的时间观念不是很强,...

  • 春节临近话吃糕

    农村人饭量大,吃油糕之量更大,一顿饭吃掉3斤黄米油糕的不是神话,有一个人吃了3斤米...

  • 魂系梦牵的海军情怀

    建国初期至1954年实行义务兵役制的前三年中,海军各院校先后从文化程度较高的江浙沪等...

  • 幸福之花香又美

    这是一位大学毕业的职场女生在“社会大学”的人生抒情,充满对成长历程的怀恋与追思...

  • 春的遐想

    北方的春天是在冰封万里的时刻降临人间的。从立春开始,人们便翘首期待着第一声春雷,...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