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冬天是寂寞的,只有雪是漫漫冬日的一抹亮色,因此,那些跟雪有关的记忆,总会在暗淡的底色上,分外明晰的凸现出来。
记忆里,雪总是在我们酣睡时无声无息,飘然而至。
将明时分,朦胧的意识被木格窗透进来的明亮天光惊醒。恍然惊觉间,以为天大亮了,一翻身起来,手忙脚乱地寻找衣服鞋袜。早已醒来的祖母柔声说:“还早呢,再睡会儿,下雪了!”
这才又重新钻进余温未散的被窝,接着做刚才没有做完的美梦。
再次醒来,红薯的香气在灯光昏暗的屋子里弥漫开来。穿戴整齐,手里捧着热乎乎的一块两块红薯,拉开黑木板门沉重的木栓,“吱呀”一声,年深日久的门轴不情愿地呻吟着,打破了冬日早晨的寂静,那些树枝上的积雪似乎也被惊得站不住脚,簌簌的落下来。
雪还在下。看不清每朵雪花清俊的笑颜,只看见身前身后的雪舒展洁白的水袖,挥舞出一片迷蒙。
早起的几乎都是上学的孩子,零零星星的听到开门关门的声音。心里踏实了许多,辨认着同伴的身形,呼唤着她的名字,于是,一行脚印变成了两行,歪歪扭扭的留在了身后,伴着咯吱咯吱的脆响,向着前方延伸。
那样的天气,一定冷得出奇吧?可奇怪的是很少有那种寒彻骨髓的记忆。是孩子把关注都给了那些灵动的雪花,还是出自母亲祖母之手的棉衣棉鞋足够暖和呢?
棉衣是入冬前早就准备好的,天刚一冷,祖母就念叨着让我们穿上。那厚厚的棉衣是很暖和,可是穿上以后整个人像只小笨熊,常常被伙伴们嘲笑,所以经常偷偷地躲过祖母监督的眼睛,直到冷得受不了了才穿上。
棉鞋是祖母母亲和大姑合作完成的。母亲收集穿破的衣服,一层层刷上糨糊,粘在一起,在太阳地里晒干,祖母把保存在一本旧书里的鞋样拿出来,照着鞋样切割出一双双大小不同的鞋底,大姑则利用农闲时间纳鞋底。
这鞋底可不像那些绣花鞋垫那么轻薄,厚厚的足有半寸。常常见大姑在右手上缠着一条手绢,用锥子用力地锥过那吸足了阳光的层层纤维,然后用穿着麻线的针顺着刚才扎过的针眼穿过去,再用力拉紧。这是很费力气和时间的活,大姑年轻的手上常常磨出茧子。
大姑手巧,那些针脚整整齐齐地,如同一粒粒饱满的谷粒,一行行一列列,排出朴素而优美的方阵,等待着左邻右舍那些叹赏的目光检阅。
这样的一双棉鞋,鞋底、鞋帮都絮着很厚的棉花,保暖性没得说,就是样子很笨重。下雪时,也容易渗水。尤其孩子们,总喜欢走那些雪厚的地方,到学校后又不知道及时掸掉鞋上的雪,因此,下午放学回家的时候,那棉花里收藏的冰冷便开始掠夺单薄的温暖。
及至回家,赶快脱掉鞋子,爬上祖母烧得热腾腾的火炕,把冻得红红的小脚埋进热乎乎的被窝。祖母心疼地为我们端来晚饭,又把那一双双冰冷潮湿的鞋子靠在火炉旁边烘干。
有时候我们半夜醒来,发现祖母摸索着倒换鞋子的位置,好让那些潮湿的角角落落都干到。
下雪的时候,我们几乎天天都是穿着一双干爽温暖的棉鞋出门,回到家,甩给祖母一双双湿冷的鞋,整个冬天,祖母几乎未曾安稳地睡过……
大姑看我们不大喜欢穿这类笨重的棉鞋,又见下雪时我们的鞋子总也烤不干,就到邻村讨要了一双很秀气的鞋样,那个冬天,她每晚都做到很晚才休息,终于给我们姊妹几个每人又做了一双棉鞋。
新棉鞋很轻巧,鞋帮上排列着整整齐齐的两排孔洞,可以系带。大姑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一些旧轮胎,裁成鞋底大小,用小钉子钉在鞋底上,这样,即使下雪,也不会从鞋底渗水了。
穿着大姑给我们做的新鞋,我们再也不怕别的同学看我们的鞋时投来的嗤笑的目光了,而且,似乎格外盼着下雪,可以无所顾忌地在雪地里踩出千奇百怪的脚印,光滑的鞋底也可以在雪地上滑出好远,不再是一场场滑冰大赛的观众了。
而过年时下雪,又给红火热闹的年景更增了一层乐趣。
有一年的除夕,傍晚时分,伴着越来越浓的年味儿,雪也热热闹闹的下起来了。
屋里炉火正旺,红红的火苗舔着锅底。新买的录音机里,以最大音量播放着一些过年的喜庆歌曲。祖母和母亲正在包饺子,还在小声谋划着把几枚硬币包进去,看谁会幸运地吃到。父亲在炉子旁忙着炸果子,炸果子的油,是祖母平时悄悄攒下的。我们跑出跑进,有时偷偷捏几颗红薯丸子吃,甜甜香香的味道似乎还在唇边徜徉……
更多的时候,我们就站在房檐下,看着雪花从天上飘下来。用力吹一吹点着的香头,然后,把细心拆解下来的小鞭炮点着,麻利的甩出去,一声清脆的响声在雪地里炸开,红红的鞭炮屑和莹白的雪沫迸溅开来。渐渐地,雪地上的点点碎红也越开越繁复美丽。
最壮观的是第二天一大早,打开门,门外晶莹的雪地上,开出一片灿烂的桃花,在诗意的底色上,绣出烟火气极浓的喜气与热烈。
有时候想,这些记忆之所以历经沧桑依旧鲜活,也许是以雪为背景的温暖与欣悦格外令人留恋,那是清寒岁月里一抹动人的嫣红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