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三月中了,忽然飞起漫天大雪。大雪纷飞中想起“横浜桥”年代的往事。一次我和你就是冒着这样的大雪去近郊画雪景的。饿了在一个摊上买带麦皮的黑大饼吃,卖饼人总望着你,一定是觉得好生奇怪,这个漂亮的学生姑娘怎么还吃黑大饼?记得吧。
那个年代和现在不同,那时候是为了省钱而不是为了“回归自然”“绿色食品”。现在如果买,人家就不会奇怪了,许多人把从前穷人吃的野菜粗粮当餐桌上品,有人形容是“和牲口争食”。当年红军在井冈山艰苦奋斗中吃的红米饭,现在成了上等食品,价格大大的超过白米。
日子真快啊,离那次写生已经五十多年了。一群不到20岁的青年,从不相识到如同兄弟姐妹般的厮守了近人生十分之一日子,多么难得呵。如今都已个个一头白发、年近古稀髦耆,时光如流呵!
年前偶然得知周的电话号码,和他通了话。他已79岁身体很好。他是位好老大哥,虽然批评人时狠了点。那是特殊时期,身不由己、言不由衷呵。平日里他对人还挺和蔼谦让、关心体贴,不算“翻脸不认人”的那种人。
他是插班的干部学生,现在我才知道,他比我大九岁。我们通话时间不长,可能是为了帮我省电话费吧。他过去就常为别人考虑,班上聚会他总要多出些钱。明年他就80,祝他健康长寿!
正大雪纷飞,出不去最是在家一心一意写信的好机会。平日很少给你写信,趁不能出去的机会补上。
天气好时我在家里呆不住,无论严冬酷暑,甚至不顾雨天或晴天都要往外走走。人家形容爱情无冬无夏无晴无雨,我则是散步无冬无夏无晴无雨,有时还打着雨伞去大街小巷散步呢。
该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却忽然飘起了鹅毛大雪。全世界都是风不调雨不顺、国不泰民不安呵。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不是地球上的子民们争斗闹腾得太过份了,大自然被破坏得太狠了,老天爷生气了、烦了、震怒了、发脾气了,于是惩罚报复这些子孙们,让这个地方地震那个地方海啸,这边厢干旱、那边厢风狂雨暴。
建“和谐社会”的主意真太好了,可称大智大慧,如果真能如此,假设全世界的政治家们都肯接受这个理念,同意这样做,那可真是人类的福份呵!只可惜有些政治家不是这般眼光“短浅”,不爱风平浪静,巴不得天天的地动山摇、骇浪惊涛。人类的悲哀啊!
我还在坚持每日晨跑,只是比前两年速度慢了些,时间晚了些,路程短了些。但只要老天不捣乱便日日坚持。再坚持两年就十年跑龄了,想偷懒时便自己鼓励自己,给自己鼓劲:“千万不要功亏一篑啊!”
我在班上最不爱体育锻炼,为此,没少挨你这位班长的批评,记得吧?也许是因为那时没有生命末尾的急迫感。现在老了,腿又受过伤,于是有了急迫感。而且开始锻炼这几年确确实实受益了,所以便能始终不渝、坚持不懈,难怪一些练功人挨抓被整都坚持不渝。
除晨跑之外我还上街散步,一天要外出几次。人家问我去哪儿,我只能回答说“走走”。真的,就是走走而已。连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要走去哪里。
同事笑着问我:“街上是不是有钱捡?”街上自然是没钱捡的,即使有也难轮上我哦。
记得从学校到宿舍之间的那段路常有这样的尴尬:看见迎面来的人对我笑时我也赶紧对着笑。可到近前才发现,人家是在和我背后的人打招呼呢。还有更糟的,我看定对面的人不是和我打招呼,却偏偏是个熟人。待到近前,人家把脸转开了,常常弄得我十分尴尬。
古人有个说法,“耳聋之人但多笑”;我的体会却是“近视之人笑更多”。我常常对一些“陌生人”笑,到了面前才看清楚是谁。当然也常有真正的陌生人,于是笑过之后十分尴尬。不知道有没有人看我老是笑脸,以为是个神经病,尤其是女孩,以为我居心不良。
我和妻子一块上街便常常先交待她,如果对面来了熟人就先告诉我。现在老了,已经不在乎了,人家了不起会想:这人已经老糊涂了,看见朋友都不打招呼!
在家里,我的主业是一天三顿饭。50年代宣传共产主义说,到共产主义时劳动会成为人们的自觉劳动和天然需要。不知道共产主义还需多少时日,“自觉劳动”和“天然需要”的滋味,我倒是完全体验到了;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计算好时间“打道回府”,必定按时做饭。完全是自觉劳动和天然需要了。
几乎是惯性的围着锅台转,一不怕累,二不嫌烦;夏日炉火面前战高温,冬日冷水盆中抗严寒,有时还颇觉是一番滋味。能够达到如之此境界,应该算是“自觉劳动”“天然需要”吧?
也不容易哦,一朋友在锅台边转烦了,便把菜刀砧板往地下抛,然后自己乖乖的捡起来。
非常佩服赵同学,前几年从广播中听到他在北京开“个展”的报道。我写信去问,果然是他。我也佩服陈,腿打了钢钉还离家任职。你退休后好象也坚持画了一阵子,当然也佩服你。我可是不务正业:
只识油盐柴米酱醋糖,仅操锅碗瓢盆刀铲勺;
尽是品品甜酸苦辣味,怎么如此窝囊没出息。
那些年写了些专业性的东西,可常常是白辛苦,人家看不清。不过编辑先生比你委婉温情,只说看不清,没有如你,说我写给你的信是“天书”。
现在的风气变了,不是你为别人写作品,而是别人为你出作品,为此,我已经罢写。再说脱离专业多年不再实践,年纪老脑子不灵光,再写岂不是纸上谈兵。
退休后不读书,尽看小报里的小故事、小笑话、小幽默看,笑一笑乐一乐罢了。我深深的感受到看小故事、小笑话、小幽默的乐趣,虽不能如人们所说“笑一笑十年少”,一定的精神调剂作用还是有。
小人物只能看小东西,大本的看不进去。反正刚看过就忘个一干二净,所以对大部头干脆就敬而远之。现在的记忆力非常糟,调头即忘。
例外过一次。别人借给我一本《往事并不如烟》,因为是写临离开学校的那场轰轰烈烈的反右派运动,激起了我的情绪记忆,搅动了我平静的心。于是我竟如同中学时代看侦探小说和侠客小说般的兴趣盎然,迫不及待一口气看完了,连操锅碗瓢盆刀铲勺中,也舍不得放过,时不时的抓起来䁖一眼。
书里的是我当年亲身经历过的体验呵。当年的具体事情虽然已经印象依稀,但惊弓之鸟的精神状态,却始终烟不消云不散,正是那书说的“并不如烟”。中秋节那个晚上的印象最深,最不能忘怀:
一顿饱餐之后,20个少男少女,一声不响地回到了各自的位子上,默默等待,心情沉重的默默等待,死气沉沉的空气。忽然有人准时进教室来了:
“今天过个革命的中秋节!”一声凌厉如钢板猝裂,震碎撕破了死气沉沉的空气。我怎么也想不起来那个中秋之夜,究竟有没有月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