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黎婆婆、李婆婆、郦婆婆

时间:2010-06-11 19:28来源:半壁江原创文学网 作者:带雨的云 点击:
黎婆婆、李婆婆、郦婆婆仨,那时候年纪并不老,甚至还相当年轻,但是已经是婆婆了。 从前的儿媳一进了婆家的门,无论丈夫的妈妈多大年纪,按规矩就叫做婆婆,是跟着孩子称呼。孩子还没出生也一样叫婆婆,反正结了婚以后,迟早是会生孩子的。 过去的法定婚龄

  黎婆婆、李婆婆、郦婆婆仨,那时候年纪并不老,甚至还相当年轻,但是已经是婆婆了。
  
  从前的儿媳一进了婆家的门,无论丈夫的妈妈多大年纪,按规矩就叫做婆婆,是跟着孩子称呼。孩子还没出生也一样叫婆婆,反正结了婚以后,迟早是会生孩子的。
  
  过去的法定婚龄比现在小,男二十、女十八,所以黎婆婆、李婆婆、郦婆婆仨虽然不惑之年,就已经被叫做婆婆了。
  
  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风风火火,正如一片星火燎原之势的那个年代,战斗组、战斗队、战斗兵团势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发展。许多人不论人多人少,自成战斗组、战斗队,还有人打上“兵团”和“司令部”的旗号。
  
  甚至还有一个人自成“兵团”“司令部”,司令是自己,成员是自己,秘书和摇旗呐喊的小兵还是自己。孤家寡人一个,自己不当司令谁当?自己不当秘书谁当?自己不当小兵谁当?自己不摇旗呐喊谁摇旗呐喊?
  
  这黎婆婆、李婆婆、郦婆婆仨,某天心有灵犀一点通,异口同声的说:“‘我们’‘阿拉’‘咱们’也成立一个组织吧!”
  
  黎婆婆是外地人,说普通话“我们”,李婆婆是上海人,自称“阿拉”,郦婆婆是北方人,一开口就是“咱们”。他们住在了一个院子里,不仅仅“走到一起来了”,而且想到了一块。
  
  有人叫做兵团、总部、司令部,“我们”“阿拉”“咱们”的组组叫什么好呢?考虑来考虑去,一致决定起名“纵队”。
  
  “咱们”高头大马、一表人才,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又一口和老干部一模一样的哼哼哈哈的北方腔,都觉得她在外交涉起来方便,于是一致推“咱们”做了头领“纵队”司令。“郦司令”走起路来还一步一个脚印儿,颇有些我武惟扬的风度和气派。
  
  “咱们”在前面领头,“阿拉”和“我们”随其后,一派“纵队司令”出巡的雄风。
  
  “咱们”把一副宽边墨镜架在鼻梁上,风衣披在身上随风微微飘起,“行如风”的时候像俄罗斯战将夏伯阳穿着那件披风的样子。“阿拉”和“我们”是副手和助手,兼司令的秘书和保镖。
  
  “阿拉”和“我们”都不计较仨的地位高低贵贱。别看他们各自南腔北调,常常有些不一致,然而心挺齐的,她们一致的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嘛!”
  
  有人评曰:“三个女人一台戏”,更有人说“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
  
  有人开玩笑说:“阿拉”是个天生尤物,她袅袅婷婷加上“阿拉”一声,简直令人陶醉。“我们”也不逊色,口齿伶俐、声音朗朗,他们赞扬说:这样的“司令部”准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那年代虽然还没有改革开放,倒是非常开放,虽然不是民主制度,却又是非常讲究民主,是多少年从来始终没有过的一场大民主。红司令在天安门城楼一声令下,全国各地可以自由成立组织,不用登记备案也不必组织批准,爱成立什么组织就可以成立什么组织。红司令昂然屹立在天安门城楼上笃笃定定,不乱不治嘛,料也没有人翻得了天。
  
  开始时候许多人甚至不敢相信,莫非是梦,莫非如同1957年的“鸣放”和“放长线钓大鱼”,莫不是早就心中有数,等着瓮中捉鳖?所以有许多人都宁愿当“保守派”“保皇派”“观望派”“秋后算账派”,不敢当造反派。后来才发现自己错了,赶快低头认错、抬头看线,急起直追、改弦更张。
  
  回忆起来许多人觉得那个日子挺很有意思的,还相当留恋。一次去首都谒见伟大统帅,连火车票也不要。黎婆婆、李婆婆、郦婆婆仨就一同去过,深更半夜开始守候在天安门前,等待着领袖接见,那个时刻的记忆犹新呵。
  
  后来搞“大联合”成立各种总部。一人一个组织的人最高兴,自己大小也是个组织,可以捞一个总部的“席位”。
  
  黎婆婆、李婆婆、郦婆婆也非常高兴,咱也是一个组织:咱仨随大流一同参加“大联合”。
  
  “高头大马”打头,左右两厢紧跟着“袅袅婷婷”和“声音朗朗”,一路之上我武惟扬、精神百倍的举着大旗。
  
  不料总部“服务班子”的一个副手问道:你们多少“人马”?黎婆婆操北方腔大着嗓门嚷道:咱们的兵马多着呢,院子里一声吆喝,孩子们全是咱们“纵队”的人,保证一呼百应。
  
  那“服务班子”的副手用眼角瞟了“咱们”一眼后,等不及“阿拉”和“我们”开口,就自顾自的进屋了。“高头大马”“袅袅婷婷”“声音朗朗”好不生气,从此如同一只皮球“扑哧”一下泄了气。
  
  黎婆婆、李婆婆、郦婆婆现在都已经老了,真的成了婆婆辈,孙儿外孙们不停的叫着婆婆、婆婆的,连左右邻居也是黎婆婆、李婆婆、郦婆婆的称呼着她们。
  
  因为有过革命的战斗友谊,后来她们搬住了同一栋楼。如果有人在楼外叫一声,无论是叫黎婆婆,还是叫李婆婆,或者是叫郦婆婆,仨都会同时赱出阳台答应一声,然后尴尬的会心和微笑。
  
  她们还常在一起说说笑笑。说那个风起云涌年代的“纵队”趣事,她们十分感慨,真是沧桑风云啊。当然更多的是讲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事。
  
  但是她们回忆当年“纵队”的时候格外的精神抖擞、兴致勃勃。她们都是女人,当然没有参加过打砸抢,没有干过违法乱纪的事,凑个热闹罢了,所以“三查”时她们平安无事,一点问题也没有。
  
  “阿拉”说,了不起就是谒见伟大领袖那一次坐火车没有花钱,占了车票的便宜罢了。
  
  其实也不算白白的占便宜。她们在广场等了大半夜:腿酸手麻眼睛累,口干舌燥肚子饿;脚心冰凉身上冷;脑子紧张心发怵。如果是现在再要她们去,即便免费坐卧铺去也不乐意呢。
  
  “我们”“阿拉”“咱们”老了以后都没有和孩子一同住。仨几乎是姐妹,没事就一起逛街玩超市,游公园或者打麻将,今天在黎婆婆家吃饭,明天在李婆婆家吃汤圆、后天在郦婆婆家吃饺子,轮轴转。“三缺一”时便把隔壁的老处男赖先生叫来,正好凑成东南西北一桌。
  
  三个女人在一起当然多是讲女人们自己的事,有时候也讲讲东家这个女孩,西边那个姑娘们的新潮和时髦打扮,比如她们的胸和时髦胸罩等一些新鲜的女性用品。
  
  赖先生常常觉得很不方便,言下之意是以后他不来凑“三缺一”了。仨女人异口同声的说,三缺一你怎么能不来呢,你在这里有什么关系,都这把年岁的人了还顾虑什么,你虽然还是一个处男,女人的事你什么不知道?赖先生只好尴尬的笑笑点头。
  
  赖先生为了不总是讲女人的事,便有时候转话题,讲一些其它笑话。仨女人特别稳重,说宁愿讲女人的事也不要说政治敏感问题,说女人的事不会出问题,敏感问题就难说了。
  
  后来黎婆婆、李婆婆、郦婆婆年纪实在大了,一个驾鹤西去,一个被儿子强行接走,一个进了老人院。“三缺一”终于彻底散伙。
  
  赖先生凑“三缺一”多年成了瘾,成了习惯,逛街玩超市又迈不动腿脚了,打麻将又不成,不是“三缺一”而成了“一缺三”。于是常常一个人蹒跚在街上,自言自语的念叨着:,三缺一、一缺三,一缺三、三缺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印第安酋长:年轻酋长的复仇之路

作者:(德)卡尔•麦

一条铁路将向西部延,“老铁手”来到印第安人领地绘制地图。在部落间的冲突中,阿帕奇人的酋长“好太阳”饮弹身亡,美…

发布者资料
带雨的云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0-01-03 20:01 最后登录:2013-07-15 20:07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记几位高中老师

    时光荏苒,一晃眼,我离开学校已有很多个年头,各位老师也都因年纪的原因而陆续离开了...

  • 酒中“陌上行”

    已经过了吃饭时间,饭店里只是偶尔有食客出入。除了上班以外,我的时间观念不是很强,...

  • 春节临近话吃糕

    农村人饭量大,吃油糕之量更大,一顿饭吃掉3斤黄米油糕的不是神话,有一个人吃了3斤米...

  • 魂系梦牵的海军情怀

    建国初期至1954年实行义务兵役制的前三年中,海军各院校先后从文化程度较高的江浙沪等...

  • 幸福之花香又美

    这是一位大学毕业的职场女生在“社会大学”的人生抒情,充满对成长历程的怀恋与追思...

  • 春的遐想

    北方的春天是在冰封万里的时刻降临人间的。从立春开始,人们便翘首期待着第一声春雷,...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