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锁的认识,至少是在六岁以后,那以前,几乎一片混沌。六岁之后,就有了锁门的概念。大人要出门集体劳动,村里除了丧失劳动力的老人,就是没有获得劳动力的孩子,锁门的概念也只是出门的时候随手把门带上,并不真的上锁。一帮人在村外边玩,从不担心家里去了什么人搞破坏。如果某人家里真来了客人,没有急事,客人也不会直接去田间地头找人,而是十分幽雅地从家屋里抽出一张长凳,架到门前屋檐下,翘了二郎腿坐了,一边掏出烟来卷一个喇叭点了,一边看屋檐外的风景。
这里是湘南腹地,山像春天的鱼群,向着西边涌去。西边的山明显的比东边的山高耸,撩云拔雾,又似被山脚的烟火一年四季熏陶,熏出了一曾不褪色的靛青,如一匹布一样,从地上扯起,晾到了半天上。太阳的窝就在山上的云里,亮灿灿的,一道一道霞光让整个山地都披了黄绸一样光滑细腻。太阳落尽,天仍是一片蔚蓝,月亮却从东边的天上浅浅的露了出来,草里,虫子也奏起了收工曲,人们往回走,大地开始平静,任炊烟直直的向上生长,直到被夜色同化,留下宽阔的夜空。家里来了客人,好象不像现在这么讲究,而是很平常,饭菜跟平常一样,唯一多出来的,是酒。湘南人讲究酒,招待的好坏酒占了决定作用,俗话说“怪酒不怪菜”,喝到熏熏然了,即使是一碟酸菜,也能咂吧出美味来。
我想,那时候人们心里不设防,对亲对邻,对友对己,都是一样态度,彼此心照不宣,诚心实意过日子,所以不必像现在,弄出很多花哨活,排场了,把心也扯远了,人情寡淡,物欲膨胀,遗传的道德文明控制不了胡乱行为,一天一天,锁就挂到了门上。以为安全了,锁住了白天,缺没有锁着黑夜,在夜深人静时候,为非作歹的乡邻打开了蒙上了面具,成了这夜的魔鬼。一夜过后,村里就传出恶骂,把小偷的一家咒了十八遍,可还是于事无济。初一初二初三,不是东家就是西家,不是上头村子就是小头村子进了强盗,从女人内裤到牛栏里的耕牛,见一宗要一宗。村人骂人心不古,邻居反问古人心又是怎样的的呢?大家无言,一到了夜里,就兔子一样竖起耳朵,听风听雨听老鼠翻屋檐,一有点响动,全家人起来照会一遍。村里来了陌生人,也一律派人跟了,直到有人应了他,大家才把心安回去。
我们更多的是在乎那些山。那些连绵不断的山,像一把巨大的锁,把湘南锁了起来,我们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闭塞的生活状态,常常耽于传闻。一个汽车司机在路上拉了一个外地老人,老人送他一个麦子粑粑作为答谢。司机回到村里,跟邻居说遇到一高人,将有一股风要带来瘟疫,要避开的话,就得吃麦子粑粑。“你看,就是这种”。他亮出那个泛黄的麦子粑粑,掰下一小块,给那人做“娘婆”。第二天,这事就在村里传开了,都来找司机要“娘婆”,回去掺和了做一窝的麦子粑粑。隔壁的村听了,也顺藤摸瓜找来,要了“娘婆”,回去一传,神乎其乎,家家都备了麦子准备做粑粑吃了避瘟疫。公社领导很奇怪,安排人一查,原来是这司机一时心血来潮故弄玄虚。村里领导也苦于信息不通,常常望了连绵的青山一脸的绝望。那山把所有的心思都锁了起来,把富不起来也怪罪给了那些青山。村里墙上刷的第一条标语,也是“要想富先修路”。路,成了钥匙。
路修到了城墙之外,才发觉,山如果是乡村的锁,那文明的锁就是城市,把人们所有的向往,把文明和高贵都锁进了高楼大厦,放在了一个见不着泥土的地方。我们从乡村来,经历了许多的苦难和曲折,积累了智慧和思想,进了城如进了大海。城市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建起了更多的建筑和怡情的公园,像包二奶一样,把乡村最美好的部分拉进了城市的私房,而排泄出垃圾废水废气和掺假的同情。除此之外,包裹上文明的包装,将文化文物一样地销售给乡村,又打出旗帜,将乡村的青年领出来,草草用过之后,告诉他们,回去种地吧,那里也是可以展现志愿的地方。城市,这个以文明标榜的地方,以一条护城河把生活区别开来,入城,路不再是钥匙,在城市出现的那个年代里,文明出现了变异,钥匙已经被上帝拿走了。于是,进了城的,想出去,城外的,又在绞尽脑汁想进来。
当我把两岁不到的孩子从城里送出来,送到我的儿童时代所在的湘南山地去生活的时候,我经历了一次人生的大考,人生是一道门,门外拦住的是遥不可及的过去,门内关着未来,现实是对峙。其实未来怎么样,我已心知肚明。再过一时半会,我就四十了。四十而不惑,即使看不到门里的景象,却可以想到我们这一代人的一种结局。至少我觉得自己是桥,小桥,跨过臭水沟连接城与乡村的无数桥里的一个小桥。坐在这城里,想着烟雨里的村,想着我过去的童年,和现在的留守儿童们的生活,我的心开始在数千里的道上来回奔波,文明、亲情、物质、欲望和理想,都在我心上。在这城里,或回到村里,都将不能改变自己的心态,囚徒一样的心态。像被囚禁了一样,没有钥匙可以帮忙解脱。当然,除了死亡。可那不是钥匙,那只是一场无力和无知的告别。
城市是乡村的锁,人是大地的锁。我们的心在荒芜和繁华、野蛮和文明、单纯和复杂里轮回,这已经成为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