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父亲的土地情结

时间:2012-12-06 09:08来源:天涯文学 作者:slz732007 点击:
  父亲在九四年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的品德思想,他的持家有方,他对子女的教育方式都值得学习和借鉴,尤其是他对土地的态度和执着,更是值得我们深思。纵观当下,教育的急功近利,道德的急剧滑坡,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官员对土地的不珍惜,让我们倍感痛惜

  对于父亲,我不敢轻易随便的下一个评价,父亲生前就像一座大山,高高的矗立在那里,我作为他最小的儿子,始终也没弄清楚这座大山里蕴含着多少矿藏。


  实际上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最远的地方也可能就是去过北京,别以为说去过北京有多么了不去,他离我们老家平山县也就300公里左右,他去过一次也是他唯一的一次远征,因为什么事情我不记得了,好像是大哥在8341当兵的时候吧,其次他去过的大城市就是石家庄了,石家庄可不是去过的问题,而是石家庄在解放时我的父亲是支援前线的民工,解放后,有的亲戚进城当了官它去探望过,但绝对超不过三次,你可知道石家庄离我们老家也就百十来里路。父亲没有正规的念过书,也就是说没有进过学校,但他却识字不少,怎么学会的我不知道,在农村在日常生活中也就凑后着够用了。正因为他没有进过学校,他就对孩子们上学非常上心,不管家里多么劳累困苦,只要你有本事能考上高一级的学校,他都会不遗余力的供你,所以在我们那个两千来人的村子里,我们弟兄五人几次打破村记录,大哥五十年代“后师”毕业,(他当老师后又去参军),二哥六十年代初邮电学院毕业,老三老四因为“文革”没有机会升学,而我则成为文革后我们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我们的下一辈共有12个子女,初始学历有九个本科以上,二个中专,一个高中,这都是父母的骄傲,村里人跟父亲说起这些,父亲就笑得合不拢嘴。


  不过,我知道,这并不是父亲一生有意而为之的奋斗目标,只不过在孩子教育方面他是那种非常开明的人,任由你自己去发展,并不为当前的利益所左右罢了。他年轻时的理想和目标简而言之就是占有更多的土地,当上一个地主,越大越好。解放前,从爷爷辈开始,我们家就开始开油坊,把当地的花生,棉籽收购进来,然后榨出油来再卖出去,爷爷时代,我换没有出生,不是十分清楚,但肯定是买卖不大,维持温饱,因为那时我们家就没有多少发展,还属于贫下中农之列。但在解放前几年我们家在我爹接班后买卖有了大发展,几年时间我们村北岭上的几十亩地就全被我父亲买下了,自己开油坊却雇了几个穷朋友给自己种地,但一共没有几年,我们那里就开始土改,把父亲买的地收回去重新做了分配,他的地主梦也就破灭了,正应为此我们家的成分为中农,也算是因祸得福吧,“文革”时,村里有些人非要把我们家的成分改回上中农或富农,但最终没有得逞,不过大哥二哥还是受到了一些牵连,尤其是大哥,提干受到影响,致使后来从8341部队被调到新疆兵团。


  解放后,土地归了集体,估计父亲也就没有了当地主的野心,从我记事开始,他在村里开的油坊里一干就是几十年,每年给村里创收几万块钱,这几万块钱在文革前的村集体经济里起了极大的作用,曾经有几次公社有意叫他当大队干部,村里的人们却不同意,说村里不能没有油坊,油坊里不能没有他,七几年他年岁大了,主动提出不干了,过了一年大队又把他请了回去,说让他什么都不用干,只是在那里看着就行。


  时代在前进,终于等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我们家一共分了好地赖地大约有六七亩,这一下子又燃起了他对土地的热望,下决心不干油坊了,每天起早贪黑,没时没饷地泡在地里,不但种自己分的地,还要开垦荒地,还要把庄稼种得比别人家好,家里又没有劳力,这时他已经六十好几,虽然累却整天乐呵呵的,村里的人们开玩笑说他:“你不缺吃不缺穿不缺零花钱,还这么卖命干,图什么啊,你干一年换不如儿子们去饭店少吃一顿哩"遇到这种情况他也只是一笑了之,不作争辩。我们看到他这么劳累,感到无奈而又安慰,弟兄几个想尽一切办法想叫他出来走走转转到处看看,甚至二哥都把车开到了家里,强行给他收拾好了行李,他还是坚决不松口,就是不跟任何一个孩子出去“享福”。


  不但如此,他的土地梦又死灰复燃,只不过和以前的形式有所不同。原来村里根本不批宅地基,他也没有办法,后来有了松动,改革开放后的几年间,他利用在村里的威信和影响,又买了二块宅基地,加上我们家原有的三块,就成为五块,也就是我们弟兄一人一块,这个过程,他根本不听我们的多次反对和劝告,罕见的固执,他的理论是:你们都在给公家做事,不管国家和个人出现什么情况,家里有你一块地,就能盖房子,就能种庄稼,就能生活,就饿不死人,不管你人在哪里,家里有地,你就有了根。这个道理对吗,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这是他以一个中国农民的身份,以他生活的时代所能做出的一个了不起的经验总结,我们不能责怪他固执或短浅,更不能用我们所受的教育,现在所处的时代去要求他,让他具有和我们一样的胸怀和眼光,这个思想的基本点是对的,只不过是国家和我们弟兄的发展比他想象的好的多,不见得老家非有一块地才行。


  父亲在九四年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的品德思想,他的持家有方,他对子女的教育方式都值得学习和借鉴,尤其是他对土地的态度和执着,更是值得我们深思。纵观当下,教育的急功近利,道德的急剧滑坡,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官员对土地的不珍惜,让我们倍感痛惜。在我们国家,在我所在的市里,在我们老家,到处都是施工工地,到处都在盖房,到处都是大片的荒废的土地,真不知道十年二十年后那么多房子还卖给谁。每每看到这些,我就想起父亲说过的土地就是我们的根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决定下半辈子的50种互联网思维方法:互联网思维圣经

作者:凌枫

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紧随时代潮流,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业领域也正在进行一场新的革命。在这种形…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外婆”

    “外婆”跟孩子们并不亲近。她打十三岁起就跟着自己的母亲跑些小生意,挑着装满杂货的...

  • 奶奶的照片

    奶奶留下了这张照片,让我能在想她的时候,得以及时看看她,有时还能悄悄的和她唠上两...

  • 粽子飘香

    吃着粽子,就想起母亲日益显老的面容,这已不仅仅是一枚粽子,这里面包着的是无尽的母...

  • 弟弟的梦想

    每次到机场的时候我都会有一种很深的触动,总会想起我的弟弟。我第一次坐飞机乘坐的是...

  • 三个母亲

    有一天下午我刚进办公室,就看到同事刘弈的办公桌下有三个纸箱,他可能发现我的视线投...

  • 城市与人生

    夕阳在城市的楼群里渐渐沉落,一抹血红的夕照洒在病房的窗子上。这间病房有两张床位,...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