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得很,今年冬至正好是12月21日,民间谣传的“世界末日”。
我是不信世界有末日的。更不信末日后太阳要连黑三天。因为今年冬天的阳光特别明亮柔和,花草树木在阳光下,习习生辉。河水泛起的粼粼波汶,如金铂晃动。船行驶于其间,荡开的细细碎银,泛滥开去,真实地亮丽在你眼前,冲击视觉,使你不得不相信阳光的存在和光线的真实。
云朵是悠闲的,没有半点恐慌。天色看上去是道人般的冷静清真。山景虽不再如夏天一样青翠欲滴了,但土黄的边际总带着蓝绿色,尚存着秋的韵致。
草坪里的小草虽然变得一片枯黄,但孩子们在草坪上奔跑时的速度并没有减慢。走进草坪,随手拔起一把枯草,久久地凝视,草根上竞然有了嫩嫩的细芽,这是生命还是奇迹?花坛里金菊的余香还未散去,但旁边的梅花却含苞欲放了,香樟树依然像一把绿伞,万年青依然连绵成墨绿的一片。大自然的一切迹象都蓬勃着旺盛的生命力,丝毫没有“日落西山,气息奄奄”的感觉。末日之说,根本不靠谱。
兴许是商家借玛雅人的预言捣鼓顾客,兴许是中国人骨子里的迷信,兴许是美国《2012》等影片作怪,才让大家对近日的物象变化敏感异常。有头脑发热者甚至抢购蜡烛、手电筒、逃生器,害得《焦点访谈》等知名栏目都出来辟谣。其实末日之说是人们自己吓自己,明白了此理,我们当放松心态正常工作和生活。
回过头来说说冬至吧。冬至也称冬节,它与夏至相反,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和喜爱。
“冬至大如年”,自古如此。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北方地区有宰羊过节、吃饺子等习俗;南方地区贫常百姓家,早餐要吃汤圆,馅有糖、肉、芝麻、豆沙、萝卜丝等。正如古诗中“家家捣米做团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所描述,寄予合家团团圆圆之希望。
中餐一般吃馄饨。说到吃馄饨,南方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吴越春秋一次宴会,恰逢冬至,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西施便用梯形薄面皮包馅做成耳朵形状的点心,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就随口道:“混沌。”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苏州人便把它定为冬至节美食,这习俗也传到江南各地。食字偏旁为后人所改。
晚餐必吃冬至酒,配以狗肉或羊汤。据说汉高祖刘邦在冬至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可口赞不绝口,从此江苏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
狗肉如何烹调的方式很多,最好是炖来吃。炖前先在开水里汆几分钟,去土腥血沫,捞出洗净,再在锅里放油,把姜片、辣椒爆过,倒入狗肉,加黄酒、酱油,略炒,倒入开水,入大香、八角、桂皮等调料,要更想滋补,则酌情加入党参、附片、天麻等。猛火煮沸,然后文火慢烧,半天一天地烧下去,直炖到肉丝用筷头一扒就从骨头上滑落即好。
现在市场上狗肉很少。如果吃不到狗肉,羊肉也不错。羊肉比狗肉更滋补身体,在寒冬吃保准身体暖和。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白居易的《冬至夜怀湘灵》一诗虽然道出冬至之夜的漫长和孤寂。但我总觉得,冬至,是夜晚的节日。夜在这一晚得到了最大的沉淀和升华,没有哪一个夜晚能够神秘和美得超过了这一晚。在冬至的夜里,你不妨和黑夜一起躺下,熄了所有的灯,让黑夜蔓延,浸染。把心倒出来,全都留给这一夜,让它盛满夜的深沉。然后,和着夜一同睡去。你会觉得,夜晚是那么清新温暖。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不过多思虑,不为尘世间的琐事牵绊,简单明快,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