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姓劳名达,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一家人气颇旺名曰“布衣族”餐馆的老板,因他在家中排行老大,且姓名与老大谐音,故时间长了,人们便直呼其老大。劳老板5年前从国营企业下岗,迫于生计,也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重新创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由于老大的人生经历颇为曲折,故而有关他的故事版本较多,而这里讲述的是其正版。 老大生于50年代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是中学的教师)。那个年代,人的思想较左,易受鼓动,为了减少拖累,赶超英、美,早日实现共产主义,父母将当时还不满周岁的老大送到乡下的奶奶家代养。这一送就是8年,直到该上学了,父亲才把他接回来。 由于从小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与农村的孩子一起长大,故而老大对父母颇感生疏,对城市亦不适应。于是他勉强在父母家住了三天,便哭闹着死活要回乡下的奶奶家。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即便是亲生父母,从小不拉扯,儿女亦会对你视作路人,少有亲情。无奈,父母又将儿子送回乡下的奶奶家,安排在当地的小学上学。有了这个教训,父母在有了老二(男孩)、老三(女孩)之后,即使再忙再累,也不肯交与他人(甚至托儿所),而是亲自抚养,由于始终伴随在做教师的父母身边,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加之后来赶上拨乱反正、重视教育的大好时机,因而兄妹俩的学习成绩无论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始终名列前茅,直至考入重点大学。 而老大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因他从小生活在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身边又缺少父母的督导,加之受动乱所累,学业几乎荒废,而当形势好转,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时,他又因基础太差,未能跨入大学的校门。好在他还保留着城市户口,父母也未因他的疏远而忘掉亲情,于是当他待业在家,又不甘下田务农时,父母托人把他安排在工厂,当了工人。 或许是从小不在一起的缘故,经过十几年的分离,当老大重新走进这个原本就属于他的家庭时,尽管彼此都很客气,他却总感到家中有一种不和谐、不自在的气氛,特别是弟弟和妹妹,对他总像待客人一般,礼貌中存有生分,相处中不乏戒备。于是,当工厂里的单身宿舍刚一腾出空位,他便迫不及待地从家里搬了出去。 一晃,20年过去了,这期间老大感受到了娶妻生子的幸福,也体味到了下岗失业的痛苦。那一天,当老大忐忑地把下岗之事告诉父亲后,父亲没有丝毫怪怨,只是问他有什么打算。老大说想开一家小餐馆,只是……父亲不等他说完,便从箱子里取出一个存折给他,并嘱咐说,以后有什么困难来找他。老大走了,眼里含着少有的泪花…… 老大的小饭馆很快开张了,尽管所处的地段并非闹区,门面亦不豪华,但由于定位准确(面对平民),待客诚信,买卖倒还凑合,一家人总算有了着落。后来老大才知道,当时父亲拿给他的那笔钱,是给正上大学的弟弟、妹妹准备的学费,考虑到他更需要这笔钱,于是未和任何人商量,便拿来先用了。尽管后来父亲想其他办法又凑齐了这笔钱,但却误了交费期,为此,从未拖欠过学费的兄妹没少埋怨父亲,并因此对这个原本就不怎么认可的大哥更存有偏见了。 2年后,弟弟申请到了美国一所大学全额奖学金,妹妹也联系好了去国外读书的学校,而这时已退休的父亲身体越来越不好了(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母亲虽然精神尚可,但心脏也出现了早搏。因此,在老人最需要儿女陪伴、照顾的时候,两个最亲近的孩子却要双双离去,这让做儿女的心里感到愧疚和不安。 “都走吧,还有你大哥呢。”父亲看出了儿女的心事,便很坦然的安慰他们。 听到提起老大,弟弟妹妹均表示出极大的不信任,“用他,能靠得住吗?即使来了,还不是看上了这份家业。” “看上家业怎么了,做长子的就理应有一份!”一向和顺的父亲,此时突然动了怒。 兄妹俩不再吱声了,尽管心里一万个不乐意,可又能怎样呢?他们终归是要走的人,而老大虽然不可信,但他毕竟是唯一能够留在老人身边的孩子,靠住靠不住也只能是他了。 临行前,经过再三考虑,弟弟还是去找了哥哥,这是他第一次去老大家。那时一间简易到没法再简易的平房,屋里生着炉子,因为冷,玻璃上结了冰。看到弟弟,老大满脸惊愕,似乎不相信这是真的,但眼前的事实很快让他转惊为喜,一把握住弟弟的手,“快进来!”他几乎是在喊着,生怕对方会突然改变主意。此时屋里正有客人,老大拉着弟弟向客人介绍:“这是我弟弟,要去美国留学,榜吧。”他的语气里充满了自豪。 对于这意外来客,老大受宠若惊,张罗着又是洗水果又是倒茶。由于极度兴奋,他的手有些哆嗦,更明显的是,虽然刚过40,但生活的磨砺却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岁数要大,不知为什么,那一刻弟弟的心里有些发酸…… “我要走了,爸妈……”想到以前对哥哥抱有的成见以及对他的冷淡,弟弟此时突然感到自己的底气是那样的不足。他没有任何理由也找不出任何借口向对方要求甚至请求什么。 “你不用管了,交给我吧。”老大似乎感觉到了对方的窘迫,于是接着弟弟没有说完的话,主动把照料父母的责任承担下来。那种宽容那种大度,好像他们之间从未发生过什么,好像这本来就是他应该做的。 人心都是肉长的,面对真诚与善良,孰能无动于衷。“过去,我们之间有些隔阂,这主要是我的原因,希望你不要……”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本来此行弟弟仅是向哥哥做托付和交待的,并无悔过、赔罪的打算,但对方的善良真诚、宽容大度,却让他的良心不能不有所发现,让他对过去的所做不能不有所反省。 “快别那么说,咱们兄弟之间从来就没有过隔阂。”老大止住了弟弟的话,并马上换了个话题,“你放心读书吧,咱劳家出了两个留学的,哥说出去脸上也光荣。” 告辞的时候,老大送弟弟到门外,这时已经转身准备离去的弟弟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终于回头轻轻叫了声哥哥…… 在寂静的夜晚,冬管这声音很轻很低,但老大却听到了,而且听得格外清晰。于是片刻的惊喜之后,他一把将弟弟搂在怀里,连说了几声谢谢……是的,这句话他盼了20年,等了20年,今天终于如愿以偿。 弟弟走了,一别就是6年,当他再回来的时候己经拿到了绿卡,并且带着美国的太太。 那一天,是老大去机场接的。他身着笔挺的仕奇西装,开着红色夏利轿车,神情从容而自信,几年前的寒碜、窘迫早已不见影踪。“我出去才几年,家里就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看来你的日子过得不错。”看着老大判若两人、翻天覆地的变化,弟弟感慨颇多。 “还不是托爸的福。你走后,他添钱让我扩大饭馆的规模,并坚持要做高品质的装修,虽然投入大了些,可顾客越来越多,买卖越做越火。有了钱,他又开导我如何消费,在他的建议下,今年我又买了这部车。”老大的语气里充满了对父亲的敬佩以及浓浓的亲情。 而更让弟弟吃惊的事还远不止这些,到家后他才发现,小侄子正在母亲的指导下做作业大嫂在厨房里忙着做饭,父亲则在阳台上浇花,原来,老大一家已和父亲住在一起,那种温馨和谐、其乐融融的气氛,让他这个自觉和父母走得最近的人也感到有些嫉妒了。 在饭后的闲聊中,弟弟得知,在他走后不久,父亲因糖尿病综合症引起脑中风,就在母亲急得呼天喊地,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老大夫妇及时赶到了。他们把父亲送进了医院,并轮流陪护。由于抢救及时,护理周到,半年后父亲便康复出院了。事后父亲逢人便说,是老大救了他一条命。事情虽然过去了,但这时老人的身边已离不开人手。为了应对意外,并能随时进行照料,老大一家主动搬来与父亲同住,于是,老人的唠叨,孙子的笑声,使得这个沉寂多年的家庭又恢复了生气。 探亲的日子很快过去了。临走前,弟弟请老大出去吃饭。 “谢谢大哥。”一杯酒下肚,弟弟说出了几天来一直想说却没有机会说出的话。 “说什么呢,”老大给了弟弟一掌。“想让我揍你了。既然那边比这里有发展,你就放心走吧,爸妈的事有我和你嫂子呢。” 这话没错,即使老大不讲,弟弟也一万个放心了。 临别那天,老大送他们去机场。上飞机的时候,老大递给弟弟一个纸包,里边有1万元钱。弟弟推了又推,怎么也不肯要,他知道那是哥哥的血汗钱。 “怎么,还和我见外?”老大不高兴了。“叫了这么多年大哥,就该花哥的钱。花了,我心里高兴。”他说着,硬把钱塞进对方的兜里,然后转身迅速走开了。 望着老大那远去的略显发福且有些前倾的背影,弟弟的眼睛湿润了……他这时才明白,什么叫亲情,什么叫真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