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父亲给我吃狗肉-我印象中的“冬至故事”
时间:2010-12-30 14:32来源:半壁江原创文学网 作者:韩启纲 点击:
次
冬至在中国虽然是一个古老的节日,但是,在我们老家却不怎么刻意去过这个节的;又说,从汉代开始,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会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民间便出现了冬至吃狗肉的习惯。这个在我们那儿也很鲜见。不过,有一年冬天
冬至在中国虽然是一个古老的节日,但是,在我们老家却不怎么刻意去过这个节的;又说,从汉代开始,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会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民间便出现了冬至吃狗肉的习惯。这个在我们那儿也很鲜见。不过,有一年冬天我倒是真正地过了一次冬至节,而且我父亲还给我吃了狗肉呢!
“异乡冬至又今朝,回首往事入梦遥。”那是我读中学时,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特别需要营养,也特别能吃。可是也是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学校食堂里成天吃的是地瓜叶掺少量包谷面煮的面糊糊,就这个还不能随意吃,更别说吃饱了。长此以往,我们都面黄肌瘦、脸无血色,本来应该是火力旺盛的青少年,也变得晚上频频起夜。有一天,一位堂姑父外出打铜归乡,绕道到学校来看我,他看我饿成这样,就请我到县城饭馆子去改善一下伙食。说是改善伙食,其实也就是吃了一顿全麦面①拌切碎的菜叶蒸饭而已。他看我狼吞虎咽的吃相,在一旁默默无语,暗自伤神。
也许是堂姑父把我的这些信息带给了我父亲吧?冬至这一天,父亲说是家里有紧要事情,让我向学校请了假,把我叫回了家。我一走进家门,只见靠墙而建的半园形火垅上方的吊钩上挂着一支用柏树枝熏烤得金黄发亮的狗腿。
火垅,又称火塘,它是一家人在冬天共同取暖的地方,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俗语说:“火主火主,没有火垅家里就没有主”,所以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火垅。火垅一般以石条或土坯圈制而成,火塘中大多以挖取的树兜疙瘩作燃料,也有以劈柴或树枝杂物生火的,一天到晚不间断,只是晚上在睡觉前以灰壅火,将火种保留起来。火塘中往往还堆有草皮和楂土,烧后用作沤灰肥,这是一举数得的事。火上吊有炊壶用来烧水,或架上“三角子”用鼎锅煮饭、或炖其他别的东西。大人们一边烤火一边做些剥花生、扭玉米之类的杂活儿,妇女们则纳鞋底做针线;嘴馋的小孩子往往会把红苕啦、洋芋啦、板栗啦……放进火塘里,用有余热的炭灰覆盖住,等煨熟了刨出来剥去皮当零嘴吃。客人来了,请到火垅屋里就坐,火垅里煨有茶罐,抽烟吃茶,议事或闲谈都在这里进行。特别是在冬天的闲日里,家人和邻居聚在火垅旁,哼小调,唱山歌,讲故事,话家常……,真是“亲朋围拢坐,笑语不知寒”,好不温馨热闹!
父亲见我回家,仔细地把我端详了好一阵子,好象要说些什么,却什么也没有说,径直从火垅里噼里啪啦燃烧冒有火星的柴草上方取下狗腿,又是刷洗,又是剁快,然后放入鼎锅,再往鼎锅里放进红红的干辣椒、黄黄的橙子皮,还倒了一些不知从哪里弄来的一点儿白酒,最后在火垅里架上“三角子”,“旋把膻腥就薪釜”煮起狗肉来了。
吃晚饭的时候,狗肉也炖好了,父亲给我乘了满满的一碗,催我赶快趁热吃下去。我端起狗肉,劝他也吃一些暖和暖和身体,父亲却只是坐在一边吧嗒吧嗒地抽烟,默默地看着我吃,执意推辞不肯吃。芳香四溢的地羊肉啊!这时更觉“扑鼻已自催津涌,入口差将和舌吞”。我大快朵颐,吃得大汗淋漓,痛快至极。说也奇怪,那个晚上我睡得特别踏实,特别香甜,没有起来小解。
第二天,还是堂姑父告诉我:你爸爸听了我介绍你的情况后,他心疼得不得了呢!是他用打的满耳草鞋,顶风冒雪去卖了些钱,找别人换来的这点狗肉啊,你知道吗?啊!我迷雾顿开:怪不得父亲连尝一尝狗肉也不肯,原来是要我多吃一点;怪不得父亲要我请假回家,原来是担心我的身体垮下去,要给我补一补身体啊!
父亲已经远离我而去,他的躯体早已化为泥土,然而,他的灵魂、他的品德、他的音容笑貌却无时无刻不在我脑海中闪现。
①全麦面:小麦磨的粉,还带着皮的那种。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