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大三年(公元1226年),金朝政府在南阳西设置了镇平县,大诗人元好问被委任为镇平首任县令。不料上任第二天,就遇到了一宗奇怪的卖地案。这可是元好问到镇平上任的第一案,也是镇平县历史上标准的开天辟地“第一案”!
这天一大早,就有人前来告状。元好问苦笑一声,击鼓升堂。他接过状纸一看,状纸上写道:现有本县金家庄村民金二状告本村秀才金诗书,金秀才虽饱读圣贤之书,但不行圣贤之礼,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以致家道中落,沦为赖皮。其父生前将村东三亩三分地以五百两纹银卖给金二,但其父死后,金诗书耍赖就是不肯交割。望大人明断是非,替小民金二作主云云。
元好问看罢状纸问金二,你说金秀才父亲生前把地卖给你,可有卖地契约?
金二忙不迭地回答有、有,说着从怀里掏出卖地契约交给元大人。元好问看到契约上写明卖地因由、立约日期、方位面积、中人证人一应俱全,连忙令衙役传来被告金诗书。
秀才金诗书大品品地来到县衙大堂,对元县令轻施一礼,大模大样地问:“不知大人唤生员到此有何见教?”
元好问刚说出金二状告秀才的事由,金诗书就摇着头辩解:“非也,非也,子虚乌有、子虚乌有!夫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此等下作小人之语,岂可信乎?”
元好问看着金秀才酸不溜溜的作派心中暗笑,令金二的证人、中人一干人全部到堂,在衙门大堂上,大家众口一词,都说金二状纸上说的是实情,共同咬定是金秀才穷极无聊,耍赖混帐。有人在大堂上甚至还嘲笑金秀才,说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这块地在哪儿,还想赖父亲的帐!
元好问笑着问金诗书,他家的这块地究竟在哪坡?金诗书眼珠子翻了半天,才迟迟疑疑地说在村南。
金诗书的拙劣表演引来了哄堂大笑:众乡邻全都知道、状纸上也写得明明白白,那三亩三分地在村东,秀才却说成了在村南,说明这小子确实在信口胡说!
元好问一拍惊堂木喝道:“大胆秀才,竟敢趁本官上任伊始,欺本官不知县情,在大堂上糊弄本官!俗话说:好汉死在干证手里,人证物证俱在,你有何说?你是如何对金二撒泼使刁、耍滑赖账?快从实招来!”
元好问的一声惊堂木响,震跑了金秀才的“之乎者也”,他连忙“噗通”跪下,大呼冤枉,并结结巴巴地道出了自己的理由。
金诗书说,他从小闭门读书,中了秀才之后,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从不下地干活,全靠老父亲操劳耕作养活他,因此全然不知自家地在何处。父亲年老体衰,眼看不久于人世,邻居金二看中了秀才家的三亩三分地,老父亲死活不卖祖宗留下的田产,金二一急,就扬言要断秀才家的车路,不许秀才家的车从金二家的地边经过。因秀才家的三亩三分地处在金二家地的包围之中,这样一来,秀才家的地就成了“闷葫芦”地,送不成粪土,拉不成粮食,老父亲一急,活活气死了。可是金秀才压根就没有听说过父亲把地卖给金二的事儿。
一边人证物证俱在,一边大呼冤枉,至此,这宗卖地案成了标准的“闷葫芦案”。元好问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寻思自己既名“好问”,何不问上几问?于是他命人把中人、证人暂且带下,留下金二随随便便拉家常。金二见新来的县太爷对自己非常客气,也感到自己特有面子。
元好问先与金二扯东扯西,问些不相干的事儿。接着他和颜悦色地问金二:“交割地契那天你家可曾吃酒席?”
金二说置田买地是大事,置办酒席天经地义。元好问又问中人证人是否全部在场?金二说一个都不少。元好问微微笑着说,这就对了。
于是,元好问命金二暂行回避,然后命中人、证人一个一个进来单独问话,问他们卖地那天自己在酒席宴上什么地方落坐?问他们每个人各自挨着谁坐?不得有半点差池。这些人根本没想到元大人会问这些破事儿,要串供已经来不及,只好胡诌一气。元好问命师爷一一记录在案。
接着,元好问命令衙役搬来一张八仙桌,周围放了六把椅子,让金二的中人、证人等六人全部来到大堂上。这些人心里犯嘀咕:难道县太爷今天要在县衙大堂上请客?难道县太爷与金二真有什么交情?这金二可真是有面子!
这时,只听元县令厉声说道:“刚才我看到卖地契约上的日期,离今天不过五天。众位中人、证人对那天的酒席宴上的事,也应该记得非常清楚。现在就请诸位按照刚才说的座位入席,师爷已经记录在案,谁坐错席位,本官定要按照作伪证公事公办,严惩不贷!
这时大堂外已经围满了看热闹的人们,好戏开始了!只见大堂上金二一干人熙熙攘攘地开始争抢座位:一个中人和一个证人合坐一把椅子,更可笑的是另一把椅子上竟然坐了三个人。两个瘦子证人侧歪着身子坐两边,一个胖子中人只好从中间坐在俩人的大腿上。那胖子足有二百来斤,压得俩瘦子证人龇牙咧嘴,呼哧呼哧直喘气儿,旁边却空着三个椅子没人坐。
元好问不动声色地笑问金二:“金二啊,那天上午你就是这样待客的?”大堂内外响起了一片哄笑声。
金二头上早已冒出了黄豆大的汗珠子,他一看纸里包不住火,连忙跪倒在大堂上,大呼太爷饶命、太爷饶命!接着便招认了自己与同伙的罪行。
原来,金二早就对金秀才家的三亩三分地垂涎三尺,千方百计想讹过来。他眼见秀才老爸一命归西,秀才又昏昏然不理正事,就与一群酒肉朋友合谋伪造了一份卖地契约,满想着眼下正在撤镇建县,官府上下乱哄哄的,新来的县令刚刚到任,很好糊弄,谁知道元好问三问两问就使自己露了马脚。
元好问秉公依法惩办了金二一伙的不法行为,也为秀才金诗书家主持了公道。现场百姓、上下人等无不拍手称快,称赞新来的元县令才思敏捷,执法公正。金秀才对元县令更是佩服五体投地,他再三谢过了县太爷后,仍迟迟不肯离开大堂,翻着白眼珠子想了半天,才吭吭哧哧地对元好问说:“大人断案,如日月经天,明镜高悬;使生员自愧弗如,感触良多!思虑再三,赠大人一联,望大人不吝赐教。”
接着,他站在大堂上摇头晃脑地吟咏道:
元好问有学问贵在敏学好问
元好问一笑,当即不假思索朗声回应出金秀才下联:
金诗书喜读书惜哉饱读诗书
金秀才顿时脸红得像猪肝子,再次跪谢元县令之后,匆匆下堂回家去了。从此,元好问巧“问”第一案以及巧对酸秀才的名联就在世上流传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