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冷血皇后一盒酥

时间:2012-05-10 11:44来源:故事中国 作者:花都七月水仙 点击:
  公元499年(太和二十三年),北魏宣武帝元恪即帝位,时年十六岁。新皇帝即位以后的第一件大事是完婚,皇后的人选很快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后宫中的妃嫔倒是新进了不少,可是母仪天下的皇后还没有。当时,太尉于烈家是高门世家。元恪开始亲政的时候,于

  一、两美相遇


  公元499年(太和二十三年),北魏宣武帝元恪即帝位,时年十六岁。新皇帝即位以后的第一件大事是完婚,皇后的人选很快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后宫中的妃嫔倒是新进了不少,可是母仪天下的皇后还没有。当时,太尉于烈家是高门世家。元恪开始亲政的时候,于烈是领军,很受元恪的信任。因此,巴结于烈的大臣不少。于烈家本身没有适嫁的女儿,但他弟弟于劲有一个女儿于氏聪明美貌,有意无意的,大臣们都爱在新皇帝面前提到于氏,提着议着,元恪就动心了,将于氏娶进宫来,立为皇后。


  皇后贤淑温婉,除了姿色没有大臣们说的那样如柳似桃,但也比较讨元恪的欢心。正始二年,于氏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元昌。元昌是元恪的长子,将来不出意外,肯定会立为太子。作为一个女人,于氏非常满足了。


  元恪青春年少,又是一代帝王,爱美之心是永无止境的。景明四年,深受他信任的尚书令高肇启奏道:“皇上,我的侄女高氏,有倾城之色,知书达礼,臣愿荐入宫中侍候皇上。”


  当高氏丰姿绰约地立在元恪面前时,他有几秒中的迟疑,仿佛时间都停止了。只见她粉腻酥融娇欲滴,两颊笑涡霞荡漾。元恪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身边的于皇后,觉得在高氏面前,于氏简直是俗粉一个。


  当下,高氏被元恪纳入后宫,不久即封为贵嫔。这是多少妃子一辈子也到达不了的地位。


  尚书令高肇悄悄地笑了,有了高贵嫔这个裙带关系,从此,他在帝王身边就如虎添翼了。当时,元恪将朝政大权都是委托他处理的。他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


  论出身,高氏出身于北朝最显赫的家族,高氏的伯母即高肇的妻子是皇帝元恪的姑姑高平公主,表兄高猛娶了元恪的妹妹长乐公主,于氏的那个家世就不算什么了;论姿色,两人虽然都属于美人之列,但明显不在一个档次上;论心机,温顺老实的于氏根本不是高氏的对手。


  两美相遇,战斗还未开始,赢的机会已明显偏向高氏这边。


  二、母子俱亡


  高氏入宫以后,很快就得到了元恪的专宠。高氏善妒,手段高明,哪个妃子敢从她虎口里捞点肉出来,非死即伤。她与尚书令高肇互为靠山,权势逼人,加上皇上宠爱,在宫中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入宫的第一年,高氏就生了一个儿子,可是儿子不久就夭折了,接着她又生了一个女儿建德公主。自从有了这个女儿以后,她竟然不再生育了。


  这时,于皇后生的儿子元昌,就成了她的眼中钉,肉中刺。于皇后的宝座,就成了她彻夜难眠的奢望。尚书令高肇也不希望于皇后的家族得势。于是,他和高氏精心策划,决定清除于皇后母子这对障碍。


  于皇后待妃嫔宫女厚道,对高氏也没有什么防备之心,高氏心机深重,因此两人当面姐妹相称叫得很亲热。有一个下午,烈日炎炎,高氏特意去皇后宫中问安,提到她在娘家时吃过的清火薄荷酥,说是下火的好点心。她边说边比划酥的做法,把于皇后的兴趣也给挑动起来了。皇宫中的美食琳琅满目,于皇后本身不差这一口点心,但高氏热情地说:“姐姐,我家清火薄荷酥全是手工制成,不像咱们宫中用模具压出来的,带着模具的气味,那真叫原汁原味啊。”说到这里,她的眼里还噙满了泪水。原来,妃嫔一旦进了宫,是不能随意回娘家的。如果想吃一口娘家的食物,除非娘家人请皇后恩准了送进宫来。可是,那样费时间送进宫的食物,最好的新鲜口感已过去了。


  于皇后就开恩道:“妹妹想吃,不妨叫奴才现做了吃,你指挥就行了。”高氏大喜,当下就在于皇后的专用厨房里指挥几个宫女做了来吃。于皇后吃了以后说:“别有一番风味,好吃!”


  过了几天,于皇后又想吃清火薄荷酥了,高氏就在自己宫中做了亲自送过去。如是几次,两姐妹打得火热。


  正始四年的一个夜里,于皇后一睡未再醒来,丢下两岁的儿子元昌大行了。元恪按礼埋在永泰陵,谥为顺皇后。


  随后不到一年,于皇后的儿子元昌病死。


  过了几个月,高氏如愿飞上枝头,做了元恪的新皇后。


  大臣和宫人都猜测于皇后母子的去世有冤情,可是没人敢公开怀疑她和高肇。


  三、美尼进宫


  皇宫一向是个后门赶狼,前门进虎的地方。高皇后刚喘了一口气,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一下皇后的威风,皇宫又纳新人了。这次的新人,非同凡响。她竟然是一位美尼,是司徒胡国珍的长女,法号胡仙真,俗名胡充华。听说她出生时即满室红光,相士预言她将是天子之母。胡充华幼年时受到良好教育,工诗文,善骑射,成年后入佛寺为尼。她在佛寺精研佛法,深通佛经义理。经他人举荐,她被宣召入宫讲道。胡充华既有班姬续史之姿,又有谢庭咏雪之态,她一出场就打动了皇帝元恪的心,于是元恪破例下诏封她为世妇,随侍左右。


  胡充华受封以后,还跟高皇后说着“心中无欲红尘远,眼里有佛方外空”之类的大话,高皇后看她如此心态,心中暗喜,料想元恪对她的好奇心一过就会丢到一边去。不料,结果却大出她的意料。


  早先在尼庵中,胡充华安心于青灯古佛旁,但面对年轻英俊的帝王元恪,面对众多妃嫔的争宠,她一反常态,那清净的六根居然一根都不清净了,她变得格外妖媚起来。她身上潜藏的那股狐媚气一旦被激发出来,就像一粒火种遇到了干柴禾堆一样,熊熊地燃烧起来,任高氏怎么也扑灭不了,也无以争锋。


  胡充华这边欲火熊熊,很快怀上了龙子。高氏那边妒火高烧,却毫无办法。高氏妄图在胡充华保胎药里做手脚,可是胡充华防范严密,使高氏不能得逞。


  北魏宫中有个严酷的立子杀母的规矩,无论哪个妃嫔生的儿子被立为太子,立太子之日,就是生母自尽之时。高氏想到这一点,心中就觉得快慰许多。她咬牙切齿地诅咒道:“胡妖妃,生吧,你早生儿子早去死,等你死了,我再收拾你生的儿子。”


  十月怀胎,胡充华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元诩。三岁的时候,元诩被立为太子,生母胡充华不仅免死,还升为贵嫔。由于对胡充华的深爱,皇帝元恪自此废除了延续了百年的立子杀母的规矩。


  四、酥的轮回


  胡充华的受宠日子过得风生水起。高皇后很想置她于死地,可是,胡充华非同常人,她把自己和太子保护得非常严密。


  延昌四年,皇帝元恪去世。太子元诩连夜即位,按规矩,元诩尊皇后高氏为皇太后,胡充华被尊为皇太妃。


  当时,高太后的伯父高肇出兵远征在外,他多年来的为所欲为、任意滥杀早已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趁他回宫为元恪奔丧时,当值的领军将军和卫士等人出其不意地将他杀死。自此,高太后不仅自己没了当皇后时的实权,连能操纵大权的后台也被除根了。


  紧接着,胡充华勒令高太后剃发为尼,徙居瑶光寺。高太后不肯,胡充华说:“本宫来自尼庵,那里空山孤树静对月,陋舍老梅漫挽风,极是清静,再说,凡事皆有轮回报应,太后还是请去那里悔罪吧。”


  高太后发急道:“我有什么罪过?至少,我从没得罪过你!”


  胡充华一挥手,卫兵上前,将高太后连拖带拉送到瑶光寺去了。


  这还没完,过了两个月,胡太妃亲自去看高太后,她举着一盒酥说:“太后,这盒酥是你在娘家时最爱吃的,本宫亲手做的,替于皇后送给你,你享用了就安心走吧。经查实,于皇后是被你的酥毒死的,她生的儿子元诩是你叫御医害死的。高肇的领兵远征,是我怂恿先皇派他去的,本想他战死沙场,结果他老不死,只好在他这次回宫时下手了。他这次回宫,穿的是黑色丧服,不是官服,正好给领军将军于忠和卫士们一个下手的机会,哈哈!就当杀死了一个入宫的飞贼吧。于忠就是于皇后的堂弟!”


  “人家说我是冷血皇后,没想到你比我更冷酷!”高太后软瘫在地,但她不肯吃摆在面前的酥。


  胡太后抓起一块酥,猛地塞进她的嘴里,叫道:“你别以为我是学佛的就有菩萨心肠,你曾经是多么希望我在杀母立子的规矩中死去!可是我命大,命好!不可能的事,我都能变为可能。现在,你不死,我就当不了皇太后,我才不稀罕当皇太妃呢。你就吃了吧!”


  高太后被迫咽下了那块酥,落气时眼角淌出一串泪水。


  高太后的死因,对外宣称是暴病身亡。


  胡充华不久被尊为皇太后,入居崇训宫。由于儿皇帝才五六岁,朝臣奏请胡充华临朝听政,于是她开始垂帘听政,治理天下。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聪明女人的语言技巧与处世智慧全集

作者:李广顺

聪明的女人善于打造自己的交际圈,她们在社会交际中长袖善舞,这不但展现了女人的自信,也是女人魅力的表现一以一种高…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诸葛亮巧计激周瑜

    周瑜与东吴的先主孙策同岁。他的妻子又是孙策妃子的亲妹妹,孙策与周瑜之间实为连襟关...

  • 鲁迅先生一腔热望化冷眼

    1911年11月4日,革命党人活捉了浙江巡抚增韫,杭州宣布光复。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绍兴...

  • 康熙帝自省令百姓振奋

    看到过一篇介绍康熙皇帝自省的文章,封建年代九五之尊还能如同马列主义者那般的批评与...

  • 岳元帅拒留骁将曹宁

    看过一段令人心颤的文字: 同志们!战友们!现在把反党、篡军、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 **...

  • 觉 醒

    太阳狠毒,晒得梅春眼睛冒火头冒汗。要不是丈夫三个月都没下山回来,她才不想惹这毒辣...

  • 朱元璋为何要亲自操刀删改《孟子》?

    明朝开国之初,人才奇缺,朱元璋在登位的次年,即洪武二年(1369年)诏全国府、州、县...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