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有一个名叫朱寿昌的人,也是个很有名的孝子。朱寿昌的父亲朱巽是朝廷的工部侍郎,其母刘氏是朱巽之妾。
朱寿昌七岁那年,他的母亲被正妻妒忌她有了小孩,设了一个计谋将她赶出了朱家,自此母子骨肉分离,五十年未能相见。
朱寿昌长成之后,荫袭父亲的功名,出而为官。五十年来,朱寿昌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母亲,每到一地为官,他都在四处查找老人家的踪迹。可是人海茫茫,找人谈何容易。
一天,有人对朱寿昌说他的母亲可能在汉中一带。朱寿昌听后便对自己的妻子说要弃官去找自己的母亲。他的妻子听后大吃一惊,随后哭道:“老爷,你如果弃官而去,百姓怎么办?一家老少怎么办?”
朱寿昌说道:“我走了,朝廷自然会派人顶替我的位置,而我的母亲只有一个,现在如果不去寻找,恐怕以后没有机会再相见了。”
朱寿昌告别家人后来到汉中,可是人海茫茫,在偌大的汉中找一个人犹如大海捞针。朱寿昌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逢人便问,可还是一无所获。
这一天,朱寿昌来到了同州,身上的盘缠已用的所剩无几。朱寿昌找了一天后是又累又饿,正当朱寿昌准备去找间破庙休息时,从山路上跳出来一个黑衣人,拦住了朱寿昌的去路。
朱寿昌见黑衣人手持大刀,知道自己遇见强盗了。黑衣人走上前来,用刀架在朱寿昌的脖子上,抢过他的包袱。
黑衣人把包袱打开一看,里面只有一点碎银,几件衣服、一点干粮和一个护身符。
黑衣人见了,眉头皱起好高说道:“这么穷也出来游玩?浪费老子的时间!”说完便要扔掉朱寿昌的包袱。
朱寿昌见了忙走过去把包袱里的那个护身符抢了过来。黑衣人见了很是奇怪,用刀架在朱寿昌的脖子上问道:“那护身符里有什么东西?快说!”
朱寿昌看着护身符,流出了眼泪,良久才说道:“这护身符是我小时候生病的时候我母亲到庙里为我求的。可我却是个不孝子,五十年来,不能为母亲尽一点孝。现在连母亲身在何方都不知道?”
“你是来寻母的?”黑衣人问道。
朱寿昌点了点头。黑衣人又问道:“你母亲叫什么?”
朱寿昌把母亲的名字告诉了黑衣人。黑衣人听后抓起朱寿昌便往村里跑。朱寿昌不知道黑衣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过了不久,黑衣人把朱寿昌带到了一户人家的院里,黑衣人叫朱寿昌呆在院里不要动,拿过朱寿昌手中的护身符便往屋里走去。黑衣人来到厨房后,只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正在烧火。
老妇人见黑衣人进来后拿起手中的柴火边打黑衣人边骂道:“你这个逆子还回来干什么?”
黑衣人立马跪了下去哭着忏悔道:“娘,我知道错了,我以后一定改过从新,好好做人!”
“娘,您别打了,您看这是什么?”黑衣人把那个护身符递给了老妇人。老妇人接过护身符后,脑袋如雷击中般,手中的柴火掉在了地上,老妇人直看着护身符发呆。
良久,老妇人才开口问道:“你这护身符是哪里来的?”
“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人的,他说他来找自己的母亲!他现在就在外面。”
老妇人听后,眼泪哗哗的流了下来,过了一会对黑衣人说道:“你叫他走吧!说他的母亲不在这里!”
黑衣人走到院里把护身符还给了朱寿昌说道:“你走吧!你的母亲不在这里!”
朱寿昌一听这话,便知自己的母亲在这里,连忙跪下后哭道:“母亲,昌儿知道您在里面,如果母亲大人不肯见昌儿,那昌儿便长跪不起。”
黑衣人见朱寿昌这般,赶也赶不走,自己进屋去了。老妇人听见屋外朱寿昌的话,眼泪又哗哗的流了下来,口中小声的直念道:“昌儿,昌儿……”
“轰隆隆、轰隆隆”,外面电闪雷鸣,很快便下起了瓢泼大雨。朱寿昌本来是又饿又累,现在又跪在雨中,很快便晕倒在地。
老妇人根本没有合眼,见外面下起了大雨,本来不想出来的,可一想到朱寿昌还跪在雨中,老妇人再也忍不住了,打着雨伞来到院中。此时的朱寿昌已经晕倒在地了。黑衣人也来到了院中,老妇人叫黑衣人把朱寿昌抱进了屋里。
老妇人一摸朱寿昌的额头,烫得吓人。老妇人忙对黑衣人说道:“快去叫郎中来!”黑衣人不顾外面大雨跑了出去。老妇人则在床头边用热布帮朱寿昌擦拭额头边轻声的呼唤道:“昌儿,昌儿……”
郎中给朱寿昌吃下药后,又开了药方,叫其天亮后去药铺抓方抓药便可。
天刚一亮,外面还下着小雨。老妇人便叫黑衣人去药铺抓药。当黑衣人从药铺抓药回来后,朱寿昌已经醒来。黑衣人老妇人不在屋中忙问朱寿昌道:“我母亲呢?我母亲去哪里了?”
朱寿昌被问得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黑衣人见状大急,忙说道:“我母亲,也是你母亲!”黑衣人说完,丢下手中的药便朝屋外跑去找老妇人。
朱寿昌听完后,如梦方醒,从床上站起来后自语道:“我知道母亲去哪里了!”说完后便朝村中的破庙跑去。
朱寿昌来到破庙前,只见老妇人跪在草棚里中的佛像前祈求道:“菩萨,您保佑我的昌儿早点好起来,只要我的昌儿无事,我愿意折我自己的阳寿来补偿。”
朱寿昌听到后跪在草棚外大哭道:“母亲,昌儿不孝,昌儿不孝!”
老妇人听见后转过头来喝道:“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
“母亲!”
“世上做母亲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有出息,可你却为了寻母,丢下百姓于不顾,世上哪有我这样的母亲?”
“母亲,孩儿在任期间和百姓一起抗洪救灾,孩儿也知道丢下百姓不顾是孩儿的错,可这五十年来,孩儿无时无刻都思念着母亲,想早点找到母亲尽自己的一份孝心。母亲!”
老妇人听到这里,再也忍不住了,走到草棚外,母子两人抱在一起泣不成声。
后来,朱寿昌将母亲和其母亲改嫁后的生的子女全部接回家中供养。有人将朱寿昌弃官寻母之事上奏宋神宗赵顼,宋神宗得知朱寿昌事后,责令官复原职,同时,名公巨卿如苏轼、王安石等争文诗为赞美其事。从此,朱寿昌弃官千里寻母之事遍传天下,孝子之名得于遐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