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初期,有一户人家,男当家的叫卢明,是个精明的勤快人。一家三口种着两亩地。家里有个祖传做酱油的秘方,他就靠着做酱油的手艺维持着家计。他做的酱油颜色浅、味道好。他每天挑着酱油担子,走街串巷,一天也能挣个块八角的,虽说不是每天都卖,但好的时候一个月下来也能挣二三十元钱。这在当时来说也是个可观的数目,正如俗话所说的“坐拥千箱不如一技在身。”卢明一家就靠着这一手艺和勤快,日子虽平平淡淡,但也算是殷实、富足,夫妻二人比较满意。
唯独有件事成为卢明的一块心病。他有个儿子叫卢平,办事粗心大意,村里人都叫他“傻平。”傻平今年已十六岁了,也不能帮助家里做点事。一天,卢明把儿子叫到跟前说“平儿,你也老大不小的了,不能老在家里闲着,能不能帮我出去卖酱油?”儿子听了也不回答。他母亲则说:“那活难着哩,不像在地里干活,不用费脑能出劲就行。你让他卖酱油,他能算上账吗?”他父亲说:“让他出去闯闯,挣钱多少不说,慢慢地也可能闯出条路。”儿子听了点了点头。父亲见儿子答应了,很高兴。就说:“做买卖要脑瓜灵活,会说话、会算账,我知道这些你都不行,这不要紧,我会教你个简单的办法你慢慢试着来。”儿子问有什么办法。父亲说:“等明天出去卖酱油之前我会告诉你的。”
第二天,父亲找来两个木桶,一个桶能装二十斤酱油,又找出一个量酱油的葫芦(竹子做的小圆桶)。装满一葫芦酱油的重量是四两。那时的秤是十六两一斤。父亲将酱油装好,把儿子叫到跟前对他说:“你进了村子,就边走边喊‘卖酱油啰,一葫芦四两,四葫芦一斤,一斤一角钱’。你就这么喊,记住一斤一角钱,不能多要也不能少要。”儿子听了点了点头,挑着酱油出了家门。
傻平挑着酱油走了一会儿来到一个村子,找个宽敞的地方,坐在一块石头上高声喊道:“卖酱油啰,一葫芦四两,四葫芦半斤,一斤一角钱!”他把要紧的“四葫芦一斤”喊成了“四葫芦半斤。”自己却全然不知。村里的人见卖酱油的来了,都围过来问酱油怎么卖的,卢平又重复地喊了一遍。这时有人在人群里小声说“一葫芦四两,四葫芦不是一斤吗,怎么是半斤?就这账头还能出来做买卖?再说咱还是先尝尝酱油的味道再说。”于是就有人就用手指蘸着酱油尝了尝,高声喊道:“这酱油好鲜啊,真的是好酱油!别管那么多,他咋卖咱就咋买!”人们纷纷回家拿来瓶子、盆子、小桶来买酱油,你三斤我五斤,一会儿的功夫,一担酱油就卖完了,傻平收好钱,挑着桶就高高兴兴地回家去。
到了家里,父亲见他挑着空桶回来,就问:“都卖完了?”儿子点点头,母亲见了说:“把钱拿来,看看卖了多少钱。”儿子把钱掏给她,母亲点完了钱说:“怎么就卖这些钱,这四十斤酱油能卖四元吧,你怎么只卖了两元?是不是把钱弄丢了?”儿子摇了摇头。父亲在一旁问:“你怎么卖的?把我教给你喊的话说一遍。”儿子就重复了一遍。听了他的重复之后,母亲生气地说:“四葫芦明明是一斤,怎么能喊是半斤?”儿子瞪瞪眼也不说话。父亲则说:“算了,算了。再别说了,叫人听了会笑话的。再说也就是让他出去闯闯,赔点就赔点,你还指望他给你发家呀?”他的父亲倒还想得开,只是他母亲因为少卖了两元钱,心里总感到憋屈。过了一会儿,他的父亲突然双手一拍,高兴地冲着他的母亲嚷道:“哎,老婆子你还别说,咱儿子还真有可能帮咱们发家啦。”傻平的母亲说,“你是气糊涂了吧,卖一半丢一半还能发家?”傻平的父亲说:“你别急,我说给你听听,看看是不是这么个理。这一斤酱油本钱也就是二分钱,一斤卖一角钱,每斤赚八分钱,我一天卖十来斤酱油也就赚一块来钱,现在孩子一阵的功夫就卖了四十斤,虽然才卖了一半的钱,可是去掉本钱也赚了一块二角钱,如果再多卖一担不是能赚两元多吗?这比我卖酱油赚的还多。”夫人听了丈夫的一席话,也开始慢慢晓过理儿,说:“你说的是有道理,可这也赚得太少了吧。”“少也是赚啊,咱们有的是力气,一天多做一些,薄利多销嘛,咱的酱油味道好,可以前的价也高了点,现在有钱的人少,贵了买的人就少,便宜点就能多卖。”丈夫补充道。夫人说:“那咋卖?每斤卖五分钱?”丈夫对夫人耳语了一会儿,夫人点了点头。接着,卢明把儿子叫到面前,对他说:“平儿,过两天你还去卖酱油吧。”傻平生气地说:“都卖赔了,还卖啥?”父亲说:“比原价是赔了,但算总账还是赚了。”儿子听了慢慢也有些高兴。就问这次咋卖,父亲告诉他原来咋卖还咋卖。
这一天,父母做了一百多斤酱油,叫儿子去卖,儿子挑着一些酱油,又到了上次去过的村庄,他高喊着“一葫芦四两,四葫芦半斤。”村里有的人听见了,就在街上对人们说,那傻子又来卖酱油了,咱们去买吧。也有的说,上次他赔了,这次还能这样卖?这些人正在议论着,只见街上跑来一群人,都拿着小桶来抢酱油,傻平周围很快集满了人,大家你争我抢,一会儿就把傻平的酱油买完了。
傻平回到家里,父亲见他不到小半天功夫就卖完了,就又盛了一担,让他到别的村庄去卖。就这样半天功夫就卖了两担。净赚两元多钱。几个月下来,周围的村卖了个遍,他又到大镇上去卖。走的地方多了,有好心人提醒他:“你这账算得不对吧,四葫芦应该是一斤。”傻平则说:“我父亲就叫我这样卖。”时间长了,卖酱油“四葫芦半斤”的事就传开了,傻平酱油的名气也就大起来了。卖的也更多了,也得到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时间长了,卢明家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卢明在此基础上把买卖做出去,到镇上开起了酱油店。父亲每每坐下来想想这些,心想这些都是俺傻平儿“四葫芦半斤”的功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