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初到深圳时,啃过冷面包,喝过自来水,腰无半文之即,才碰到一个拉广告的苦差事,而他背水一战,竟在短短45天内赚了6万元;1993年春天,默默无闻的他,又巧借邓小平南巡一周年之名,策划了让全国都为之轰动的大型图书《光辉的足迹》;之后,他又在毫无背景的情况下,以区区3000元,策办了1996年鹏城国际汽车展……
在一连串耀眼的成绩背后,他虽有过失败,却没有气馁,而是总结经验,最终靠毅力与智慧,完成了一次次美丽的蜕变。他就是国内着名的策划大师荘典。
无奈:三百多块也闯深圳
1992年春天,武汉某工程研究院的荘典,一夜醒来,悲哀地发现他苦心经营的爱情、家庭都梦幻似的消散了。痛定思痛,他发誓再不能抱着“铁饭碗”,半死不活地耗下去了。6月4日,荘典瞒着单位领导,顶着父母反对的压力,偷偷地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翌日,车抵广州,拖着一个蛇皮口袋的荘典,找到了一个姓张的老同学。张同学热情地用小轿车载荘典去吃了一顿海鲜。吃毕,老同学把他丢在一个旅馆,屁股一拍,心急火燎地忙自己的事去了。“这就是广东效率啊!”荘典黯然喟叹了一声。6月6日,荘典觉得呆下去不是个办法,索性退了老同学订的房子,独自向深圳进发,而这时,他的口袋里只剩下300块钱了。
6月7日,荘典来到华强南路人才市场找工作,5元钱一张的门票,让他倒吸一口冷气,是进是退?正在大门外徘徊不定呢,《深圳购物指南》的一位老师,走过来喊人拉广告。荘典像落水人抓住了救命稻草,赶忙上前询问。对方回答,该刊的主编单位隶属深圳市政府,工资以业务提成为主。荘典不管三七二十一报了名,拿了一叠广告合同书。
下午,荘典幸运地打听到了一个每晚只要8元,一天三餐只需5元的廉价招待所。解决了住宿问题,荘典稍定心神。荘典又住了好几天,也一连找了好几天工作,当身上只剩下40元钱时,他才慌里慌张地紧急启动起为《深圳购物指南》跑广告的念头。
6月15日,荘典冒着倾盆大雨,像只无头苍蝇似的,乱进了20来家公司,不料都被前台人员挡了驾;即便偶尔侥幸见到老总,可别人也是冷若冰霜。荘典的信心,像火炉上的糖块一样迅速地在消融。
晚上,荘典垂头丧气地回到住所,本想打道回府,可是连返家的车费都没了。进不得,退不得的荘典,一番自我安慰后,开始为第二天的背水一战,谋划起来。
他首先想到白天的失利,完全是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只有把自己当作是政府的正式工作人员,才能进入角色。有了这样的思路,荘典冥思苦想了一套广告说辞,又从《深圳电话号码簿》上确定了要拜访的公司,并抄录了公司的地址,以及企业经理的资料介绍等。
6月16日,荘典一大早,就来到国贸大厦广深企业有限公司。他不卑不亢地对接待的文员说,“我是市政府的荘典,今天专程来找张总!” 不料,文员小姐见惯不惊,只是出于礼貌,把他带到了一个休息室,让一位姓冯的先生接待他。
冯先生正在练他的毛笔字,连头也未抬。反正是见不到“真神”了,荘典干脆就在一旁歪着脖子看,嘴里还不时念念有词,显出饶有兴趣的样子。冯先生好不容易把一副字写完,荘典不失时机地赞美了一句:“啊,这字不错,我感觉您有武汉书法家吴丈蜀的风范啊!”
冯先生一听,脸上放出光来,客气地递上名片说:“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我写这几幅字下周要到深圳老干中心参加展览!看得出来,荘先生对书法挺有研究,今后我们就是文友了嘛!”
当下,冯先生亲自引荘典见了张总。张总很高兴,二话不说就签订了一份8000元的广告合同。从国贸大厦出来,荘典握着支票,一默算,天啊,难道这一会儿,我就赚了1600元?感觉好像是在一场梦里呢。
初战告捷,荘典信心大增,下午一连走访了10家公司,又签了一张2700元的广告单。一天算下来,2140元就进了腰包。生活已经不是问题了,荘典乐得上了天!是夜,荘典总结了经验:“跑广告业务,人与人的交流非常重要。而前3分钟内吸引不了对方,那么再用30分钟也是徒劳。因此,在刚见面的3分钟内,不仅要琢磨好说什么,而且还要会问,还要用眼睛、心灵去感受对传出的信息,并及时做出正确判断,调整说辞!”
奇迹:一个半月赚了六万
有了经验的积累,荘典工作得如鱼得水,每天都会成功地签约一两家。尽管有时,一天内,有一连10家公司让他吃了闭门羹,他却没有打退堂鼓,而是给自己打气说,按照概率论,下面成功的机会很大。
有时,荘典也会碰到非常难堪的事,还没开口就被别人像撵猫赶狗似的轰了出来。对此,他更安慰自己说,“荘典啊,你一定要调整好心情,因为你没有时间去懊恼,就当一场戏而已!”正是,有了这样良好的心态,荘典在不断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应变技巧。
有一次,荘典去兴安轻工集团。前台小姐恰好不在,他径直朝里面走,因为凭经验,他知道一般老总都在里面办公。走过去了发现,总经理室没有人。于是,荘典顺便敲开了“副总经理”室,并拖长声音问,“请问温总那儿去了?”里面的人说,“温总出国了。”荘典故作急迫地问:“那,什么时候回来啊?”
“大约要十多天!”
“哎呀,那么久才回来啊,来不及了,我先走!”荘典夸张地叫道。
“温总出差了,还有我在,我姓黄,我是集团副总,负责日常事务。”副总走出来,递上了名片。“您在又有什么用呢?因为这里面牵涉到大概两万元钱的开支……”荘典激将道。黄总表情急切地说,“根据董事会规定,五万元以内的开支我可以做主。”
有戏了,荘典暗喜,“我是市政府的荘典,以前温总多次找我们,说有投资合作的好机会务必告他一声,现在就有这样一个好机会……”说罢,又假装要走。黄总赶忙上前留客。就这样,没费多少劲,就签了一个大单。
之后,荘典又兴高采烈地来到鹏飞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没想,公司谢总却在他滔滔不绝的说辞前,无动于衷。
惨,要遭遇滑铁卢了。荘典知趣地停下来。哪知一停,就听谢总朝里屋喊起来:“书记、书记……这个广告做不做?” “广告不做!”一个五十多岁女性的声音传来。感情谢总还拍不得马啊,荘典泄气地走了出来。
到门口,他仍觉心有不干,灵机一动要去找一下书记。来到书记办公室,荘典打着官腔说:“书记,我是市政府的荘典,我今天来,是要批评您了,现在一般都是总经理负责制,谢总想做这个广告,您为什么不同意呢?”
“谢总想做吗?荘典,那就做一个吧。”书记惊诧地说。荘典来劲了,顺着说,“谢总虽然想做,但他也要尊重老同志的意见,尊重党的意见啊,您不同意,现在谢总肯定不好意思做了。” “荘典,那怎么办?”书记问。荘典忙建议道,“您现在主动提出要谢总做一个广告,这样谢总做了广告,才会有面子。“谢总,谢总,”书记在办公室里大喊,“做一个广告!”于是荘典又把一笔大单巧妙地收入囊中。
虽然,偶尔临机应变能成事,但荘典明白在长期的交际中,却不一定总有借风行船的良机。为此,在确定去拜访谁时,他总会先擘画一下,做到有备而发。有一次,他知道一个宾馆的总经理曾是林彪的警卫员,于是连夜找来林彪的传记看了。第二天,荘典肚子装着林彪的逸闻趣事,乘兴而去,乘兴而回。
转眼到了7月下旬,《深圳购物指南》开始付梓了,荘典的广告的工作告一段落。掐指一算,短短的45天,他就赚到6万多元人民币。
辉煌:两场策划名动鹏城
1992年底,荘典回到武汉辞去工作,继续南下寻梦。他先后加盟了一些报社、杂志社,一边替他们拉广告,一边搞一些小策划。一天,荘典在《特区经济与发展》的杂志的封面上,看到邓小平同志在国贸旋转餐厅上的图片,以及深圳物业集团的简介。望着图,荘典琢磨了片刻后,问道:“这个封面收了物业集团的广告费吗?”
“怎么会没收广告费呢?有领导上杂志,并且又宣传了该公司,他们很爽快地就交了广告费呢。” 杂志社的广告负责人快活地回答。
这种方式真是太牛了,荘典脑海里旋即冒出一个大胆的创意:深圳有很多与中央领导同志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的企业;也有很多中央领导同志视察过或者题过字的企业;而且还有很多企业老总都来自北京。如果编一本书,全面介绍中央领导同志对深圳的关怀,并让那些企业出广告费的话,相信他们一定会非常支持!
心动不如行动,1993年3月初,荘典开始筹划《光辉的足迹》的宣传资料。他故意把每一个故事硬性限定在20P—30P。这样就制造了稀缺感,让能够登上刊物的企业,感到是一种荣耀。并且还把出这本书,说成是作为小平南巡一周年特殊献礼。
此招一出,非同凡响。因为没有党中央的关怀,就不会有深圳的欣欣向荣。深圳的企业,都十分踊跃,有的乡、镇级政府还把这当作一场政治任务来完成。他们怕版面太少,一再要求多增建版面,根本就不在乎多少广告费。最有趣的是,当时,珠海一些企事业单位,不知从哪里知道荘典操办的这场盛事,也要求参加。荘典不好意思地婉拒了。珠海的企业家听了,还抱怨说,“荘典啊,你太不公平了,小平同志,也关怀过我们珠海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