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种上绿树再出发

时间:2012-03-23 15:06来源:故事中国 作者:雨淋霖 点击:
  也是这一年,曹光与村里另一位年青人办理了山林承包转移手续,背上背包,离开了山乡。走了那天,村民都去江边相送,带上了腊鱼和腊肉,凑上了路费,一路送到长江头。25岁的他,再次上船远行,前往他心中向往的城市,奔向他的未来。

  荒山、小树、小鸡,这三幕画面,本不该与一个青年联系到一起。但因为一场大雨,这一切,与一个20来岁的青年,再也分不开。


  这是一个偏远的山乡,位居长江中游,巴山蜀水从山上发源而下,在这里汇入大河,两江交汇、人杰地灵,山民淳朴、仁爱乐善。山乡中有一处荒山,在翠绿的山景中孤独而立,附近住着几户农家,一年到头辛勤地劳作,简单而快乐地生活。


  其中一户农家前些年出了一位大学生,18岁的光景,前途美好。曹光离家那天,家中的老人备好了腊肉腊鱼,筹齐了学费路费,一路送到长江头,在父母的眼里,他是全家的骄傲,同行的老乡心中,他是山乡的光荣,18岁的他,上船远行,作别家乡的挥手,也是向着更大的城市招手呼唤。


  如果不是那场大雨,他绝不会再回来坚守这片土地。


  那年他大四,面临毕业和就业,两项都是压力,两种都是希望。6月似火,戴上学士帽,他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和好奇,前途在哪里等着他,他又将拥有什么样的美丽人生呢?就在这个时候,学生处的干部跑来找他,说家里母亲来了电话。2分钟的电话,却改变了他的一生。


  原来,家乡遭遇了大雨,本来房屋坚固耐用,承重良好。但那场大雨将荒山的土冲得七零八落,厚厚的泥浆向家中的土坯房不断堆砌,越来越高、越来越重,土坯房终究承受不住泥浆的重压,轰然倒下,父亲为了护送母亲出屋,双腿被压断,失去了劳动能力。


  “咱们家还算好的,前屋你王叔头被砸了,到现在还在抢救哩,”这是父亲电话里对他说的唯一一句话。放下电话,这个20出头的青年,四年来第一次大哭一场。


  大雨成灾的第3天,村支书正在为灾民们发放救济。办公室来了一位青年,文质彬彬的,一脸的书生意气。“小伙子!大学毕业了吧,有没有意愿回来建设家乡啊,嘿嘿!”支书打趣地调侃着这个有“出息”的晚辈。


  “叔,我想承包咱屋后那20亩荒山。”


  “你说啥?你小子还给你叔开起玩笑了哩。”


  “叔,我要承包那20亩荒山!”


  第二天,曹光就扛上锄头,上了山。


  亩地,压成平地也有1万3千多平方米,作为荒山,更是不小的面积。荒山上遍地的石子杂草,满是荆棘和荒草,土地太贫瘠,利用价值小。曹光上了山,二话没说就抡起锄头开始干。周围的村民都指指点点开了,有的说,这小子不争气,出门读了四年大学,又回来当起了“锄头军”,书都白读了哩。有的说,这小子一根筋,与村里签的合同还是自负盈亏,这下连扶贫款都没了。有的说,这小子有志气,就是脑子是不是读书读坏了。


  曹光有着热血青年风风火火的性子,决定了的事情立马就要做,他一口气与村里签订了一份20年的承包合同,并保证承包租金一分不优惠,经营盈亏完全自负。这份承诺,压在了一个20来岁的青年肩上。


  山包下了,接下来怎么处理?曹光跑到城市里走了一圈,带回了电脑和书本,一头扎进家里一个星期没出门。8天以后,曹光从家里跑出来,脸上的胡茬子也不顾刮,又进了城里,再次回来的时候,坐着城里来的运输车。


  “曹光在荒山上种上果树了!”村里又传开了。


  曹光进城没干别的,他带着荒山开垦后露出来的麻沙去了农业局。曹光大学学的市场营销专业,对农业知识是“门外汉”,开垦出来的荒山是一片麻沙地,如何处理成了他眼前着急的一道难题。但他上过大学,有文化,立马找到了农业局的专家,在看过荒山土质后,专家建议曹光在山上种树,尤以种植桂花树、柳树等根系发达,适应亚热带气候的树木为佳。


  专家的话在理,可曹光心里却打起了小算盘。“一亩地可种植桂花树至少130棵,每棵苗木成本就得500多元,而从开垦到种植一亩地的人工成本得近200元,20多亩土地,算下来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曹光是愚劲足心眼也细,种树倒是绿化山乡的好办法,也与自己回家承包荒山的主要目的一致,可高额的成本却又不得不考虑。


  曹光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咂舌的决定:单干!


  20多亩荒山,一个人,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宣言。


  每天早上6点,曹光就带上干粮和水,来到荒山劳作,累了,就坐在开垦的田垄上休息,困了,就在自己搭建的小棚里小憩。就这样不请劳工、不用机械,曹光硬是靠自己的一双手清杂草、挖田垄、施底肥、栽树苗……90多天后,5000多个树窝呈现眼前。


  “我看见过‘蛮干’的人,但像这小子这样蛮的人,我还真没见过。”周围的农民长辈们嘀咕着。


  半年后,20亩荒山上种下了1400株桂花树、1000多株柳树、3000株美荷白杨,树木间隙套种茶树8亩、玉米等粮食作物4亩。


  曹光成了乡里的名人,乡政府派人来请他去做报告,他二话没说丢下锄头就去了。按他的话说,这是引导大家科学种养,发展现代农业的好方式,这个年轻人在乡政府的会议室里一站就是4个多小时,为村民们讲述自己的经历、现代农业发展的状况、将来的前景等。原本对讲座没丝毫兴趣的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儿,末了还围着他不住地问。


  农民知识不多,曹光就成了村里向外咨询农业科技的“信息员”。


  二年过去了,荒山变得满是青葱茁壮的绿树,树间套种的茶叶、黄豆、玉米也都已接近成熟收获,富饶的景象在慢慢铺开。而这一切,曹光靠着自己的双手达成。


  黄豆开始卖的时候,曹光在村里一次科普会上提出,“要向荒山要效益”,这一年,他在山林中套种的茶叶和粮食作物收获,获得了6000多元的收入,曹光留下了2000元种子钱,将剩下的钱全部买了书,送给了村图书室。


  也是这一年,曹光与村里另一位年青人办理了山林承包转移手续,背上背包,离开了山乡。走了那天,村民都去江边相送,带上了腊鱼和腊肉,凑上了路费,一路送到长江头。25岁的他,再次上船远行,前往他心中向往的城市,奔向他的未来。


  而他离开的这个乡村,再没有了荒山。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逆袭心理学:自我心理控制测试指南

作者:段然

做浅显易懂、轻松愉悦的心理学点拨和指导。令读者在欢笑中阅读,及早发现自身“心理病”,及时“治疗”。更重要的是教…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