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内容,包括立意、选材、中心等。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的。立意是文章的灵魂。立意决定选材,选材要服从中心的需要;立意需要选材来支撑它,中心需要选材来突出它。没有选材,立意和中心就都是空的。 “意”就是思想,就是观点;“材料”就是事迹或事例,也包括道理;“中心”就是题目所限定的范围。如以“挫折”为话题,挫折可以使人“吃一堑,长一智”,少犯错误,这是立意,列举自己的或周围的人,从挫折中奋起的事例,以及古今中外名人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及言论为选材,这些材料都必须是从不同侧面所选来的“挫折”。列举事例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谈”即辩证的分析来阐述“吃一堑,长一智”这个观点。如果所选事迹或事例不是挫折,或虽列举一些受挫折的事迹、事例而不“谈”,都是脱离中心的表现,也都是不切题的表现。这一切都关乎到选材。 选材要着眼于新 选材新而立意深,着眼于新鲜材料,对深化中心效果明显。以“20年后的我”为题,全班60名同学,除了少数学生选择当教师等职业外,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当县长、市长、经理、老板,为的是“自己拥有高档小汽车,住高级别墅,把父母接到城里好好享受,把兄弟姐妹的工作安排好等等。这显然落入了选材俗的窠臼。有一位同学则以一位水利专家为人们寻找淡水四处奔波,从而唤起人们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危机意识。这样写就深刻多了。选材要新,材料选得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半。这里的“选得好”,除了指有意义以外,很大程度上是指新颖。可是,有的同学选材,老是步人后尘,把别人写了又写的陈旧材料拿来写。比如给别人让座,帮人家推车,把拾到的钱包还给失主,扶盲人过马路,为同学补课等等。试想这种材料怎么会给人以新的感受? 选材要兼顾细节 细节对表现人物思想往往有独特效果。俗语云“细节决定成败”,这话有一定的道理。选材时选择那些突出中心的细节,着意刻画会使人物思想性格更加明显。如一篇中考作文《那一声声宝贝》,反映的内容是师生之间的真诚的相待。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师生深情,从而深深打动了阅卷教师。该文制胜之处就是选用典型细节表现人物。一是教师对小作者那一声声“宝贝”亲切呼唤,表现出调皮学生的真诚;二是老师端上“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的细节温暖了学生的心房,从而立起了一个理解尊重学生的良师形象。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 选材要挖掘深度 我们在校园、家庭、社会等现实生活中,必然会看到和听到许许多多的事,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作文素材是很多的。我们要从中发现那些新颖的材料。有些现象或变化可能很不起眼,但如果能抓住关键深究下去,就会发掘出新颖的材料来。如以“变化”为题,同学们多以自己家住房的改变,餐桌上美味的增加,交通工具的升级等来反映“变化”这就不够新。一位同学留意了爷爷的烟斗的变化:爷爷最先用的是又粗糙又难看的竹蔸做成的烟斗,接着换成了漆得乌黑发亮、看上去很有“派头”的木制烟斗,最后爷爷抽起了“过滤嘴”,烟斗“退休”了。这小而平常的烟斗的一系列变化,不正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大变化吗?这就从小处落笔反映大的主题,新颖了很多。假如以“水”为话题作文。同学们可联系《社戏》中“归航偷豆”、《如梦令》中“争渡”的野趣;可联系《听潮》中的海水、《满井游记》中的井水、《小石潭记》中潭水……可以写出不错的文章。如“南水北调”,可见水之有用;“三峡工程”,可见水之有利;“水乃万物之源”,可见水之重要;“保护母亲河”,可见水之污染严重;生活如海洋——既有风平浪静又有波澜壮阔;人生似长河——九曲盘旋而始终向前等等,如此选材那就新颖深刻多了。由“一滴水与大海”的关系想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由“治水要善疏”联想到“治人要善导”等等,这样可以拓宽写作的思路。就会有独特的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