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的作文教学,有些失误显然是错误观念导致的。
首先在于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在写作中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得不到教师的鼓励,最是一件无趣的事。语文写作和理科解题不太一样,一般而言,只有好与不太好之分,未必有对错之别。理科解题,学生更多的是依据规律,正确地思考、推理;写作,需要形象思维,要有创造的想象,要有表达的技巧,重在“逐步提高”。起始阶段的写作,学生往往不知道“高”在何处,写得不多,难有成就感,久而为难,得不到鼓励,最终疲于应付,倦于无趣。看到学生苦于写不出一篇几百字的文章,一逢作文,便如坐针毡,教师也会很焦急。然而为什么把要求定得那么高呢?为什么不先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呢?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要注意每个学生不同的起点,未必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比如作文批改,能肯定的地方应当尽量肯定:整篇好自不待说,只有一段好,就把好处说透,让他印象深刻;如果只有一句好,就称赞这句话写得精彩高明;实在乏善可陈,还可以说这回书写端正,还可以说这回作文速度比以前快……总之,多多表扬,特别是在低年级(包括小学低年级),先要让学生敢写。学生作文即使不合要求,但总还能从写作中得到一些愉快,总能看到自己的写作有些价值,时间长了,他也会逐渐悟出些写作的道理。
其次是要让学生真实地表达自我。为什么一些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充斥那么多假话大话和空话?这中间既有社会原因,也有教师写作观的问题。作文教学本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自我心灵世界。人在日常生活中,有丰富的精神活动,思想火花迸放出的绚烂,使人的生活有了理想和激情,使人能体会到自己的存在和尊严。人究竟为什么写作?因为感受到生活的多彩,因为感受到真善美,因为思想而有了灵魂苦痛和幸福……因此,有个人的思想,有个人的人生感悟,有独特的生命体验,作文才有价值。有经验的教师在指导小学生作文时,往往只说“先把你想的事情写出来”,这正是了解少年儿童思维特点的因势利导。心灵世界丰富、热爱并关注生活的人,能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与快乐,发现哲理与幸福。那些假话连篇、无病呻吟的作文,既是对读者的一种折磨,也是一种自我欺骗,更可怕的是使人丧失尊严。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做真人,是写作教学应当承担的任务。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把写作能力运用于生活实践,不能热衷于让学生讲经论道。写作教学脱离现实的现象在当今特别突出。我们不妨看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训练下做些什么文章。以议论文写作为例,他们既能证明“逆境成才”,也能证明“顺境成才”;既能说“知足常乐”,也能辩“不知足常乐”;能配合形势说“勤奋出天才”,也能与日俱进说“创新与成才”;他们还能论“和谐社会”,论“科学发展观”……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可他们就是不能、不会(或不愿)分析身边的事,剖析自己的生活!而写作教学一旦注意和现实生活的结合,学生就能认识到写作的价值,他们的写作热情会得到激发。有一年,学生对食堂饭菜质量不满,纷纷走出校门买个体摊贩的盒饭,食堂就餐人数明显减少。校方通知,禁止学生外出就餐。有几位同学在随笔中质疑校方的做法。他们指出,校方这一措施本末倒置,“忽视学生的个人权利”;食堂没办好,根子在学校不重视;校方认为社会供餐无卫生保证,却没有依据;食堂饭菜质量差,服务态度不好;校领导和教师不带头到食堂就餐……这些分析有理有据。此后校方听取学生意见,允许学生自由选择用餐。学生有辨析世事的欲望,也会有相应的能力,当他们的写作开始注意过程与方法时,他们首先想要剖析的是自我和身边的人与事。语文教育应当让一个人学会尊重并运用自己的表达权,也即言说的权利;学而无用,教育教学也就没有价值。很多教师在这一问题上认识尚不到位。思想的束缚也让一些教师的作文评价也“不知好歹”,他们的评价尺度直接妨碍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愿望。
不久前,应邀担任学生读书演讲比赛的评委,看到演讲的中小学生一个个满嘴假话大话空话,热衷于神态表演,非常失望。赛前,看到一些语文教师在赛场外辅导小学生做各种手势,练各种表情,便深切感到“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说得很有道理。问题的症结也许就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