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 箩筐 河套人
时间:2010-06-27 01:40来源:半壁江原创文学网 作者:刘文忠 点击:
次
工程的劳动强度是超过了人的极限的,人性在这里扭曲。高音喇叭每天数次公布工程进度,有特殊的力大无穷:“标兵”,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带工领导就要求其他民工向他看齐,延长工作时间,加大监管力度,甚至采取批斗等措施。一天干下来灰头土脸,不如传说中的牛头马面
一.开挖引水渠
天刚蒙蒙亮,“他二叔,走了!”一声吆喝,几个身穿白茬皮袄的年轻人,身上背着花棉被,被子中间横捆着扁担,穿过扁担的俩头绑着红柳箩筐的年轻人,早已等在村口,他们气沉丹田,冲着后来的年轻人大声吆喝,“相跟上,走哇!”。二十几个精壮的大汉走出各自家门,清一色千层底儿的棉鞋,头上戴着里外发热的纯狗皮帽或者是俩耳朵全部放下的狐皮帽,最次的也是羊羔羔皮帽。大裆黑棉裤扎着大红裤带,大偏襟棉袄下面露出红裤带的俩个头儿,他们狠狠嘬两口烟叶子,然后麻利地把烟锅儿在鞋底上一磕,“走!”朝村口望了俩眼,踏着地上的冰渣儿,一行人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苍茫的晓色中……
这不是拍演【走西口】电视剧,这是五十年代河套人每年刚过二月二,去参加头道桥黄河口边的引水渠清淤工程的。引水渠清淤工程是困扰河套河套多年的大问题。杨家河等几条河在靠近黄河开口的那一段,由于一年的淤澄,再加上春夏之间黄河水水位低,不清淤黄河水流不进杨家河等几条河里,必须在开闸淌小麦前清好淤。这时候正是春节刚过,河套还是冰天雪地。一来刚解放不久,老百姓还沉浸在新中国诞生的喜悦中,二来关系的自己的贴身利益,积极性非常高。据参加挖引水渠的老人们说,那时天寒地冻,把冰冻的那一段干完,地下水往外冒,全靠“叠坑子”。这个坑挖开,把那个坑里的水放过来。干活的人没有雨靴,每天人泡在阴冷的冰水里,再加上活累,一完工,再壮实的小伙子,也要活剥一层皮。
这么艰苦的工程,是自己背着行李干粮和工具从几十里甚至上百里步走去的。
二。人造黄河--二黄河
开挖二黄河水一项规模宏大新水利工程,最宽的开口处五十多米,深度五米,长度近二十里,是河套老百姓的福音也是苦难。在河套,只要有一条扁担二只筐就能创业就能活命,在开挖二黄河也不例外,全靠人海战术,所有的青壮年都开赴工地参加会战,参加过挖二黄河的人曾对我这样说:“人住在骡马圈,吃的黑麸面,最后,工地附近连骡马圈也没有了,就近找一个地势高一点地方,开挖一个长方形坑,上面用红柳蒿草盖上,人就住进里面。十冬腊月还好,一到春夏刮风下雨,泥泞潮湿蚊虫肆虐。除了正常的干活,经常举行早战役,晚突击,不是说神话,有的民工在一边担土一边睡觉,摔在了水坑里还不清醒。”二锹就装满一箩筐,重量有大几十斤,俩箩筐土重量超过百斤,还要爬上一百多米高的坡,三四个人一组倒着往上担,一天马不停蹄干七八个小时。
工程的劳动强度是超过了人的极限的,人性在这里扭曲。高音喇叭每天数次公布工程进度,有特殊的力大无穷:“标兵”,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带工领导就要求其他民工向他看齐,延长工作时间,加大监管力度,甚至采取批斗等措施。一天干下来灰头土脸,不如传说中的牛头马面,好在这是一个惠民的工程,挖好二黄河后,河套人再也不用挖引水渠了。
三.气壮山河的壮举---开挖总排干
千里黄河唯富一套。河套的富裕是与扁担和箩筐密不可分的,河套的十大引水渠是河套人用扁担担出来的,是浸透了河套人的血汗。可以这么说,没有扁担和箩筐就没有河套的今天。
十大引水渠灌溉着河套,是河套人用扁担和箩筐,担平沙丘,填平沟壕,开垦出万顷良田,才有了八百里河套川的麦浪滚滚,瓜果飘香牛羊肥壮的美景。由于长期只灌不排,地下水位升高,土地盐碱化严重,大片良田变成了低产田,低产田变成了盐碱滩,得了严重的水臌症。在专家的科学论证下,开挖总排干。
河套人开挖总排干,那是一场气壮山河的壮举。八百里河套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首先开上去的是青壮年,接着铁姑娘战斗队,钢媳妇突击组也开始去工地参战。工地上人山人海,红旗如潮。总排干俩岸全部拉上了电线,晚上还在突击大干,成了灯火辉煌的不夜城。大喇叭二十四小时报告工程进度,报道先进典型。在家里的老弱病残人员,做好后勤工作,杀猪宰羊到总排干去慰问战斗中的一线民工。在寒冬腊月,河套人把总排干疏通了。值得一提的是杭锦后旗三道桥澄泥村铁姑娘队长陈改玲,把二十三岁的年轻生命献给了这场战斗,极大地激发了民工们的斗志。
如果你站在二黄河边,望着汹涌澎湃的河水;如果你游玩在总排干畔,望着清澈见底的涓涓流水,你有何感想呢?
我建议河套博物馆里,扁担箩筐应该摆在最吸引人的展位,披红挂彩,它为河套人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河套的繁荣昌盛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