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寒星同学的心情,却不认可她的心态。我觉得一个人施善是一回事,能否得到回报是另一回事,何况有时我们渴望的回报别人实施起来未必没有难度。在我看来,一个人真的需要忘记自己对别人付出的那点“好”。大三了应当逐步适应不同人群的意识形态。 忘记自己对别人付出的那点“好”,首先是为了解放别人。人与人本来是平等的,谁也不比别人多双眼睛、多张嘴巴,你帮了别人一个忙,别人会产生感激之心,生怕辜负了你,如果你在别人不方便的时候非要追讨回报,他的这种诚惶诚恐只会翻倍。 忘记自己对别人付出的那点“好”,其实也是为自己。一个人遇到别人渴了给他一瓶水喝,碰上他人摔在地上扶他一把,知道他人陷入经济上的危机资助一下……主观上固然是想帮助别人,但客观上也可以满足自己的道德感。你帮助了别人,别人很开心,你自己也觉得自己的行为特别有意义,这本身就是一种回报。 人永远需要快乐。我们的心情粉红还是黑灰,与期望值相关。一个人付出了善,老是指望回报,你的心情就不可能好到哪里去。别人没有回报你,你会觉得这个人无情无义;别人回报了你,你会考虑这份回报,是否跟你当时的付出相符。就算别人的报恩超过了你最初的付出,你也还会想一个问题:要是没有我,他会如何如何,也还是不会满足。有句话不知是谁说的:“将你对别人的好写在沙子上,任凭风雨消除痕迹;将别人对你的好刻在岩石上,日日夜夜永志不忘。”忘了自己对别人的那点“好”,不介意别人是否回报自己,快乐才会溢满你的心田。 我这样说自然不是要提倡得到别人帮助的人,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的付出,报恩是一种美德,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只是希望付出善的人拥有一份平常心。当善无意中得到了回报,它是一种善;当善没有及时或足够得到回报,它一样是善,依然值得我们无怨无悔地去追求。 寒星同学,特意用手机报料,同寝室的几位同学有矛盾了,正面疏导对方,对两名男同学的追求,一定冷静,不必把过多的时间报入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