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想起这样几句话,“开卷有益”,“不必每一分钟都用来学习,但学习的每一分钟都应该有所收获。”余杰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读书,应该读出每一个字的反义词来!第一句的意思是说,只要读书就有益处,应该多读书;第二句的意思是说,读书应该有所收获,而且应该读好书,没有收获的读书是在浪费时间;第三句的意思是说,读书必须思考,思考才会有益,只读不思,是不会有收获的. 上学的时候,听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但成绩却不好。他去找老师帮助查找原因,老师问他:“你每天都是怎样学习的?早晨起来做什么?”他回答说:“读书。”“上午呢?”“上课。”“下午呢?”“有课上课,没课去图书馆读书。”“晚上呢?”“读书,或者做实验。”老师又问:“那你什么时间思考啊?”学生回答不上来了。老师告诉他:学习不只是上课、读书,更重要的是思考。只读书不思考,不是真正的读书,也不是真正的学习。一切科学思想都是思考的结果!
事实上,我们都自觉不自觉地经历着这样的过程,自以为每天都在学习,也读了很多书,但就是感觉不到收获,一天一天过去了,进步却不大。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深入地进行思考,书读过就忘记了,不求甚解,自然就没有收获。不思考,就发现不了新的问题,也就谈不上对问题进行分析,更不可能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个人的能力一般来说就是:观察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还能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就可以是一个具有创造性能力的人了,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首先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思维就是思考,没有自觉的系统的思考,不可能有自觉的思维,不知道思维的人,就谈不上进行创造!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还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力行。在这里,从“博学”开始一直到“力行”,之间的过程都是思考的过程。问题是我们思考什么?中学时,看到过一句话:知识是在能够发现新事实并善于联系的人的思维中成长起来的。当时感觉这句话很有道理,具体是什么意思并不很清楚,现在看来知识确实是这样成长起来的!要获得新的知识,必须有“能够发现新事实”的能力,发现不了新的问题,就不会有新的知识;发现了新事实,还不能够有新的知识,还要“善于联系”,联系什么?联系与此有关的其他知识,也就是原来的知识结构,不能与原来的知识联系起来,就不能对新的问题提出新的看法;发现了新事实,并且找到了与原来知识的联系,这个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与过去的知识或者其他方面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等等,产生了新的看法,找到了对新问题的解决办法,就获得了新的知识,自己的知识结构就成长了。
所以,读书也好,上课也好,都不能为故纸堆“守灵”,要跳出故纸堆,去发现新的事实和知识!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进行不断的思考,让自己的头脑时刻准备着,去发现能够使自己的知识大厦不断高大起来的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