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学生拿着几米的漫画给我看,让我根据画面来描述一下作者的模样。我不假思索的说,她应该是一个瘦高的女子,脸上有孤寒的表情和落寞的神色。学生听罢大笑,把背在身后的书翻给我看,一个描眉涂唇留长发穿长靴的怪异男子出现在我眼前,我嘴巴张了半天,无言。可见文如其人或画如其人有时是不确切的,至少"如"的不是表面的显性特征。 近日又看到林清玄的照片,与我的想象也是相差甚远,总以为他应该是清秀儒雅,穿中式服装的男子,却不料他穿着格子衬衫,长发飘飘,有些江湖气。再看文字,对不上号了。 看文字时喜欢在心里去想象作者是怎样一个人,虽然不是具体的样子,但我觉得神情气质更能代表一个人。我根据他或她的文字在心里给他们画像,或忧郁,或洒脱,或娴静,或倜傥。总之,透过文字看到了写字的人,这是一个愉快的心灵体验。可现在的出版物上多印出作者的大照或小照,让我们还没有接触文字就先看到了人,心里没有了一点想象的空间。如果“真容”与文字透露的气质和形象符合还好,若不符合会让人别扭好久才能接受。写出美丽文字的女人肯定有一颗美丽的心但不一定有如文字般不染俗尘的容颜,而一个诗情汹涌的男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并不伟岸挺拔。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看的是文字而不是写字的人,不知道作者的模样并不影响我们的阅读和理解。 而且,真相有时并不美,不如不知道的好。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相信读过唐诗或喜欢读书的人都熟悉这句诗,并且觉得感人至深。我也曾以为作者元稹是一个对爱情多么执著的文学男人。可是,看过一篇揭露真相的文字后我心里五味杂陈。他写的《会真记》其实就是真实的记录了自己对崔莺莺始乱终弃的全过程,娶妻韦丛是为攀富贵,又对歌女刘采春和沦落风尘的薛涛许下过美丽的誓言。看到这些,我大失所望,那么凄美的悼亡之作,情真意切却并不是来自纯真的心地,不过是文学男人的一次灵感突至的产物。那么,这生活中一切美丽誓言的真诚度岂不都值得怀疑了吗? 记得第一次看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时,心里满是感动,多么美丽而朴素的爱情誓言啊。我曾把这八个字治成印寄给远方的爱人,也曾织了件毛衣然后用篆书把这句爱情誓言绣在了离心最近的地方,穿在身上招摇过市,我就是要让所有人看我的爱情理想。 可是,有一天看到一篇文章说这句出自《诗经》的诗句是古代战士在战场上互相激励的盟誓,与爱情无关。虽然我还坚持认为这是爱情誓言,心里却有了遗憾,怎么会是这样的呢?为什么有人要把所有美丽的神话都打碎呢?那么多年来,谁都相信这是爱情的最高境界而虔诚的信奉着,偏偏有人说这是铁骨铮铮的男儿们的事,多令人扫兴。虽然友情一样令人感动,可这句话放在爱情里更朴素动人,更贴切些。 看文学史还见一说法,说屈原不过是楚国一文学弄臣,并没有那么高洁的思想。那我们端午节纪念屈原又从何说起呢?这几千年来我们又是包粽子又是赛龙舟的,各个地方都在用自己的形式来过这个传统节日竟是在做一件傻事吗?我们心目中的那座神像能就这样被推翻了吗?这是要还原历史真相吗?那么多年过去了,还原了真相又如何? 我宁愿在虚幻的传说里,已成的美丽故事里被骗也不想知道这样的真相;我宁愿被讥为无知讽为浅薄也不想知道那些所谓的历史真实。凡俗的人生只要有一些美好的思想支撑着就可以活得很快乐,不管它是真是假,如果与人生和社会无害,何妨就让假说存在,让真相湮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