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情绪总是有起落。如同,月有圆缺。事有得失,四野有葱笼与荒枯。过了年了,人也长了一岁,平常的去年,与仍然要平常的今年,已交错而过。过去的,不可重来,未来的,正一步步走来。时光是这样的快,蓦然回首,09年已过去六分之一。匆匆而忽忽,生命的轨迹向前延展,生命的留痕在身后蜿蜒。想一想,有感慨,也有木然。 昨天在美容院,几个朋友,近距离相互观察,用最挑剔的眼神审视对方,是否又因这春节地忙碌而增添的皱纹,然后开始唏嘘,而立之后,不惑之前,我们要如何采摘忘忧草,如何培种含笑花,在茫茫岁月里,且行走且安顿,让一颗过于敏感的心,可以因跃上枝头而不喜,因瞧见沟壑而不寒。 平和,或者说淡定,近年来成为众口一词的最好状态。之所以这样,不是大家都看透了,而是因为,大家都在需要这个状态,以此来平复内心深处的慌慌与惶惶。道理很简单——不在远方的,不必去追寻。已植于心脉的,自会随着血液流动,不必挂于口中。 涛涛不绝的倾诉或说明,最终证明的,只有一件事:说不清。道不明。且,得不得,失不得。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有太多的渴念,比如认同,比如成就,比如圆满。比如放弃,比如不争,比如转身。 今日在论坛,看一网友写一文章,当中提到李密庵的《半半歌》: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这样的字含盖着中国的中庸之道。中国人,从古至今,恪守中庸之人多如蝼蚁,会唱半半歌的,却没有几人。也许还是心有高枝者众,心存异志者多。 谈及高枝与异志,是件好事。否则,高官无人坐,骏马无人骑,闯关东与走西口只是一件为食为衣之事,与史诗无缘了。 到底是要半半还是要全部呢。 这是一个难题。 渴望过全部的人,终于没有得到。喟然想起半半歌。是无奈也是解脱。 得到过全部的人,终日居于高阁之上,低头看半半歌,有哂然也有不以为然。 心怀半半歌的人,坐于草庐之中,看明月渐渐升起,粥白菜青,人间烟火微暖,却也未必笑容里全部是满足。 而吟唱半半歌的人,行于大众之中,淡然矜持如鹤中之高鹤。这一个高,也只是高了一点点。这一点点,是酒还是水,不可猜测。 其实,一切的状态,都只是状态。表化的。字化的。雾化的。及美化的。而活着,是真实的。当万种风情落于灶火,若心中还是只顾着一诗一画而忘记了倒油加柴,这是愚,不是痴,更不是因禅而忘境。谈禅的人,也是要吃饭的。否则何以有体力去谈呢。 不相信居高的人不冷,也不相信卧低的人全是冷。这样的半半,也许更贴近真实。所有的半半,其实最终都可归结于: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 登高不忘俯低,回望这一路的艰辛。这其中,自有全部的得意,也必有半半的醒悟。 居低亦可羡高,暗度那一梯的高远。这其中,自有全部的向往,也有半半的悠然。 生活就是这样简单。没有太多。 过于复杂的不是生活,是心魔。 说半半,半半早已是全部了。而全部,皆在半半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