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想买套二手房,按程序先要收集信息,寻找地点、价格、户型都与自己的打算和能力八九不离十的房源。好在现在本来就叫信息时代,就是不打算买房,每天也得被迫接十条八条卖房的短信。此外,只要围着现住所转上一圈,怎么也能看到几家“房地产公司”。更便利的是这些公司的雇员还会站在繁华地段路口,在地上支起两块镶在铝合金中的玻璃板,里面夹着最新的房源信息。别看小玻璃板只有一米多高二尺来宽,但房子的价格可是不菲,有几百万的,还有上千万的。 经过近一个月地调查,老张觉得情况基本掌握得差不多,再跑也没啥意思了。因为他发现,虽然每家这样的“房地产公司”,其实就是“中介”,看上去房源都不少,屋里外头都贴得花花绿绿、琳琅满目。但仔细一看,原来多数房子都是一房多托,也就是房主将一套房子委托给多家中介公司办理,谁卖出去谁赚中介费。这样一来,如果将广告内容一对照,其实转来转去还是那么几套。 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构想,老张总算找到一套还算相当的,但当他与中介联系看房时,人家告诉他需要与房主沟通,等确定了时间再通知他。老张觉得中介讲得也有道理,本来嘛,房子又不是白菜萝卜,天天有人买,所以谁有功夫天天在家等着来看房子的。 大约过了半个月,老张终于接到了可以去看房的电话。但当他一家四口来到中介时,发现仅去看这套房的就有三家。不知是担心老张与另外几家互相通气还是有别的考虑,出发前,中介严肃地向他们宣布了几条纪律,告诉他们今天去看房的人比较多,必须听从指挥,相互间不能唠有关这套房子的事。到地方后要耐心在楼下等候,得到通知后由公司工作人员带着上去,但只能看不能问。在室内不能乱走,更不能停留。 听到这些规定,老张想:“这哪是看房啊,怎么跟去埃及旅游时参观金字塔的要求差不多呢?”但既然诚心要买,而且已经来了,就不差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了。 老张他们是起大早乘中介公司的车过来的,但当他们来到这套房子的楼前时,看到这里已聚集了十来辆车,百十号人。 过了大约半个小时,当楼前的人差不多已近二百,来了至少也有三十多家中介的时候,在房主的指挥下,人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随后便开始向前蠕动。但这套房子位于第九层,而民用电梯每次上下又只能乘十来个人,所以直到将近十点钟,老张他们才来到楼上。 楼道里还有人在等着进屋,同时也有人走出来。虽然这个小空间里的人口密度已远远超过负荷,但不知为什么却并不嘈杂,甚至让人觉出一种肃穆。 跟着中介工作人员,老张终于迈进了这道将来很可能属于自己的门槛。他在中介所研究过这套房子的户型,知道门里是一个面积二十多平方米的客厅。在他的想象中,客厅里肯定摆着沙发、茶几和电视机等,不料他觉得应该有的东西这里都没有,有的却是他根本想不到的——一张当不当正不正摆在客厅中央的床,床上还躺着个人。被子蒙住了这个人的头,但通过散在枕头上的长发可以判定,躺在上面的是个女人。不过自打老张进屋直到离开,床上的人一动没动,不知道是死人、活人、好人、病人。 因为这张床摆在地中间,所以来看房子的人只能按一定方向围着她行走,而且还都轻手轻脚、神情凝重,就像在殡仪馆里与遗体告别时的情景一样,所差的就是没有哀乐。 这种氛围搞得老张早已无心恋战,看看前后左右的人,好像也都从上楼时的跃跃欲试,甚至是志在必得,变得垂头丧气。可不,谁来看房一眼就看到一个挺尸的,还有买房的心思? 在回公司的路上,工作人员向老张他们解释了发生这种事情的原因。原来房主在年初就将房子租给了一对在这个城市做生意的夫妻,而且收了一年的房租。现在距租房协议到期还有八个多月,可房主看近期房子的行情挺好,想把房子卖了,但已经交了房租的小两口说啥也不答应。起初他们根本不同意给看房的人开门,但经房主一再商量才定下今天这个时间。可谁也没想到这位女房户又出了这么一顿洋相,把事情给搅黄了。 老张的房子没买成,他也纳闷,这房子怎么就跟不要钱似的。(作者:徐振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