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乡邮员,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不太了解,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干什么的。我们都称护士为白衣天使,那么我们就应该称乡邮员为绿衣使者…… 他们把青春年华无私的献给了人民的邮电事业,献给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他们用汗水,用心血凝铸的投递点成了党与人民群众加深感情的纽带。 在我们插队的那个公社,有一位倍受人尊重的乡邮员,徐辰庆。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复员军人、一个深受当地社员和我们全体知青爱戴的绿衣使者。他的思想境界很高,工作态度端正。 他几乎每天都是天还没亮就背着鼓鼓囊囊的邮包,骑着一辆加重自行车出发,往返于20多公里小镇于县城的路上,多少年来,他的足迹已经可以绕地球几十圈,每天天一亮就上路了,晚上10点多钟才一身疲惫地回到家里。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家里人一方面心疼他、一方面又抱怨他…… 起初妻子嫌他一天到晚只知道忙工作上的事儿,家里的事儿一点儿也借不上力。徐辰庆耐心地向家人解释:“为乡亲们服务是我的工作职责,如果只顾自己家里的事儿,就没法做好投递服务工作,就对不起身上的这套标志服,更对不起乡亲们和那些远离父母的知青。” 妻子是个通情达理的女人,心痛自己的丈夫,从此以后,她早早起来,为丈夫做好了可口的饭菜,还为他带上干粮。晚上丈夫回来晚了,她还要把饭菜重新进行加热。 本来投递各类邮件就把徐辰庆忙的不得了,可他不管时间有多紧、工作有多累,总是不嫌麻烦、不计报酬地主动为四村八屯的乡亲们和知青们办点儿零七八碎的事儿。谁家需要从供销社捎点儿啥东西或者到镇里办点儿啥事儿,尽管跟他言语一声,不管是谁,他都会爽快地答应下来,并且一样不差地把大家托付的事儿办妥。 每当他骑着自行车出现在田间地头时,大家就会一拥而上,把他围的水泄不通,尤其是我们这帮知青,更为严重,每天都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着他,因为他能把远方亲人和朋友的信件、物品带给我们,然后再把我们写给亲人、朋友的信件发出去。 他是我们与亲人朋友联络感情的一条纽带,他是我们与亲人朋友鸿雁传情的一座桥梁。因为那个年代科技尚不发达,通讯设备也不完善,唯一的通讯方法就是写信,如有急事就发加急电报。记得我们每次回家再回来时,带的最多的东西除了吃的以外,就是信纸、信封、邮票。 我们插队的地方比较偏远,交通很不方便,往返一次信件需要一周左右,要是赶上雨雪天气一周也到不了。所以我们的信就一封接一封的写,户里十五个人,几乎每天都有来往的信件,这可忙坏了徐辰庆,他一天都得不到休息。 他每天往返于坑坑洼洼的乡土路,弯弯曲曲的小河沟,起起伏伏的秃山头,投递路线很长,但他克服了种种困难,顶风冒雪,风雨不误的把邮件送到农民朋友家中,送到我们集体户里,深得大家的信任和喜爱。多少年来,他骑着自己心爱的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从未错投一封信、一个包裹、一封电报。 有一次,他病了,感冒发烧39度,实在是起不来了,心急火燎的,几次意欲起身,用手不停地指着窗外,被年迈的父亲硬是按到了炕上,年过70的老父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知子莫如父,在儿子睡着时,他来到门前,一台破旧的自行车,它的横梁上放着一个马甲式已经褪了色的邮包袋,里面装满了需要投递的物品,父亲稍微加固了一下邮包袋,他飞身上车,穿梭在十四户公社的乡村小道上,替儿子投递报刊信 徐辰庆风里来雨里去,寒来暑往,日复一日,为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投递着书信、包裹等等,不仅如此,这个个头不高,不善言谈的乡邮员,还有一颗热心肠,在传递包裹的同时,还经常为乡亲们代邮包裹、信件,为孤寡老人捎带一些日用品,有一次,农忙的时候,他还为我到在县城里的亲属家捎来白糖。这样的事,说也说不完,数也数不清…… 他就是一个活着的雷锋,一个乡亲们的贴心人,一个默默奉献的绿衣使者…… 就在前不久,我们听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他年龄不大,却英年早逝,所有受过他帮助的人无不黯然落泪。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永远地离开了他钟爱的邮电事业,一个人去了遥远的天堂…… 其实,在大家的眼里,他并没有离开我们,他永远和我们在一起。他的热情、他的助人为乐的精神、他的不畏艰苦的品德,他的不怕困难的勇气,他的音容笑貌,永远激励着我们…… 徐辰庆:可亲可敬的乡邮员:我们永远怀念你!(作者吕松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