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十五,又大又圆的月亮在千家万户的期盼中升上了天空,偶尔的爆竹声张扬着节日的喜悦。这种划破时空的情绪有时会在最尾处变成一种惶恐的烟灰落进安静的院落,这样安静的院落常常只有孤独的老人,两个或一个,屋内昏黄的灯光都不及外面的明月亮堂。我能想象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在繁荣的村庄和城市,都有孤独的根在匍匐着。所以,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我并不喜欢过节,节日给人带来的心灵冲击不纯粹是喜悦,有时是一种无奈、亦或空望。
公公虔诚的摆好贡桌上的水果并点亮了两只红色的蜡烛,明亮而温暖的灯光照耀着已被供奉多年的观音像。公公小心而熟练地点好香,恭恭敬敬放到贡桌中间的香炉里。缭绕的香烟似乎升腾着温暖的心愿,公公已是满心欢喜了。他常常会双手合十、几秒钟的念词、一个跪礼,一切礼毕,便洗手上堂吃饭了。今晚定是热闹了,除了我们还有成家立业的侄子也带着孩子赶过来了。满满当当一桌子人,公公与婆婆安静的挨肩坐着,每个人的杯子都被倒满了酒,一场中秋的夜话家常就这样在平凡的庭院拉开了序幕。
从大家庭谈到小家庭,从日子的丰裕又追朔到当年的贫穷不易,从孩子聊到老人,又从劳动生产聊到颐养天年。大家的一致看法是人一辈子不容易,欢欢乐乐、祥祥和和过好一生。中间又会对平日生活中公婆间的争吵做理性分析,老人相互之间多体谅、理解,小辈们要多抽时间回家看看老人,最后总结为勤俭兴家、孝道正家、理解暖家、宽容通家。
其实真的是这样,当时代的变化与经济的发展让过去的四合院大家庭成为历史,三口之家的小家庭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基本家庭单位,与父母、兄弟姐们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只有过节。家族喜事白事,大家才能轰轰烈烈的聚到一块了,借着一杯杯平常的酒絮着平时因忙碌来不及絮的话语,大家常常聊得耳红眼热,似乎百家愁万家忧千家喜都聚与一次热烈的交流与攀谈。生活,有时就是这个样子,只忙着低头走路,也不要忘了关心他人、关心亲情、关注老人、关注社会,这才是健康而平凡实在的生活,不能因为金钱利益的偏见而远离了血情、亲情与友情。
一场热烈的谈话伴着一桌丰盛的饭菜,一群年幼的小辈围拢着两位花甲的老人,却不知圆月已经缓缓升上了天空。风止树静,只有明月在细听家家户户的团圆夜话。
从婆家回来,时间已经不早了,在几百里外的地方,依然安静的小院里,明月可否看见母亲?在外做生意的哥哥今年中秋没有回来,今晚的夜话是否只是母亲的自言自语?想到这,反倒觉得那明月刺心了……虽然已经在中秋前几天专程看望了母亲,但偏偏中秋之夜,大家相互问候与祝福的夜晚,我却不敢轻易拨通与母亲的电话,总怕好好地问候到了母亲那里,特别是在这样的夜晚,惊动了母亲的孤单、也无意触动了母亲伤心的泉。还是等一等吧,等过了十五,明月不再那么晃眼、爆竹不再刺破窗棂,在静静地和母亲聊一聊母女的夜话。
终于过完了中秋十五,真希望忙碌的人们,一定要在节日之前赶回家,偎着父母聊聊家常。真希望每一天都是节日,喜与伤就不会那么明显。但愿在小辈那里节日烟火的喜悦不要在父母那里戛然而止,在苍老的华发上,只余留空望与心伤。
明月,依然静静地悬在深深地夜色。我愿放飞所有的祝福,盘旋在公婆的眼前、母亲的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