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记得我刚开始构思这个故事的时候,苏颖正趴在我的腿上看电视。 那时的窗外正下着很大的雪,飘飘洒洒的,如若一只只白色的蝴蝶,铺天盖地,摇曳飞舞。 我喜欢这样的时刻,特别是坐在沙发上,和苏颖依偎一起。 如此这般静静的看着窗外肆意飞舞的雪花,再加上一壶上好的西湖龙井茶以及茶几上点着的些许蜡烛,在升腾的茶烟和摇曳的烛光的映照下,那光景会让你真真切切的体会到“雪茶一味”的丝丝淡雅。但是这样宁静的源自生命最深处的品味是短暂的,太多的时候,我都是坐在落地窗的旁边,看着外面蓝蓝的天空写东西。 我很是喜欢现在居住的这个楼层的高度,因为它可以使我将这个城市最诗意的景象尽收眼底。卞之琳在其《断章》中曾经说过,“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将我当成他观看的风景,但是我却常常伫立在窗台前,看着这个城市里面熙熙攘攘的人群,因为那里有属于我的风景。 忘了告诉你,我现在住在二十七楼,背阳。 记得昨天早上,我起来送苏颖上班的时候,在走出洗手间的那一刻,我看到镜子里面自己那有点黯黑的脸以及空洞和憔悴的眼神,突然想起来自己最近改写的蒲松龄的小说《小倩》,细细的品味自己,感觉自己像极了鬼狐小说里面被吸食了阳气而奄奄一息的人。 我想到这里,忍不住轻轻一笑。 当苏颖抬起头,用一种莫名其妙的眼神看我的时候,我轻轻耸肩,微微一笑,然后将她的头从我的身上挪开,起身走到了电脑旁。 因为就在那个时候,我已经有了这个故事轮廓。 落地窗外的雪已经开始加剧,当我将这个故事的轮廓敲到电脑上的时候,我开始了艰难的抉择,我不知道该给自己这个故事一个怎样的结局。 此刻的苏颖正在卧室里面换衣服,她说想去看看这雪中的后海,和我一起。 外面的整个世界已是白茫茫的一片,然而雪还是下的那么大,就好像这雪就会这般的漫无边际,无始无终的一直下下去。 我收回看着窗外的目光,扬起头呆呆的看着天花板,等苏颖出来。在这个等待的瞬间,我无聊的轻数着天花板上的花纹圈数。 我希望能够尽快想出来,一个比较令自己的读者满意的故事结局。但是我到底还是没能想到这个结局,因为它不仅使我大感意外而且可以说是要了我的命。其实自从构思这个故事开始,直到现在我都没能够将一件事情想明白,那就是上天为什么选中我来做这个故事的主角。而苏颖是另外一个主角。 我,也许你曾经见过,一个游走在北京这个都市里面寻找故事写作灵感,封闭在房间里面靠文字为生的写手。 对了,我叫江豫! (二)初识 我和苏颖相识差不多已经三年了,那时候的我还在南方的一座城市里面上大学。 毕业后,苏颖和我来到北京这个城市工作,后来因为自己感觉做写手很自由而且赚钱还行,我就辞职在家做了专职的写手,同时还做了一家旅游杂志社的文字策划,不用按部就班的去上班,只要完成公司交给的写作任务就可以了。 认识苏颖是在一个掺合着冷风的盛夏午后。 说是冷风的盛夏,主要是那个时候我发高烧。所以,轻轻的一缕风,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冷彻心扉。 记得那天上午,刚刚下了一场莫名其妙的雨,虽然带来了些许惊乱和挣扎,但是更多的却是雨后的一片清新。 穿过一条长长的柏油路,便是学校。通往学校的路面洼陷处存有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一点点的闪光,很是吸引人。就当我踏进校园的大门的时候,一串若风铃般的笑声弥漫在我的身边,笑声使得水洼的水都跟着闪动起来,好象一曲钢琴音乐,演绎的夏之魂。 我不禁抬头搜寻这串笑声的主人。就这样我第一次看到了苏颖,那个时候她倒退着一边走一边嘻嘻哈哈的笑谈着,面对着和她一起出去的几个姑娘。就这样,不由自主的迷醉在那个笑声里,眼睛随着苏颖的身影转动而不知,直到她走出了我的视界,我还静静的呆在那里,可以说真的是迷醉了自己。 “走远了,还看?”和我同行的哥们笑着对我说。 “我……我那有看啊?”我不好意思道。 “还没看呢,我看昨天大雨没把杭州淹掉,你的口水到要淹掉杭州了。” “我有吗?”我禁不住一笑,反问道。 “有吗?你是非常极其以及特别的有。”然后他就笑了起来。 我也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本来还不愿意动的我,感觉病好了很多,下午又去打了两瓶点滴,算是彻底好了。 其实对于苏颖的这点记忆,算是微情初动的美妙,无有失落的伤感,所以也就没有太多的在意挂牵。 真正的用心去品赏苏颖是在一次偶遇之后,因为正是在那次之后,我才设法打听出了苏颖的名字。 那是一个秋季的夜晚,我独自一个人,坐在湖边的长藤椅上看那湖水,月光下的湖水光影闪动,很是迷人。 直到我要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刻,我还是很自然的就迷醉在了这个时刻里面,它使得我是这般的舍不得苏颖,舍不得这个世界,但是,我控制不了自己的命运,有过苏颖,我已经很是满足了。 还记得那时的我,在一个无意转眼的一瞬,我看到苏颖一个人行走在校园里,静静地,全身沐浴在月光中。 那份安静和月光同化,她所在的那个位置,好象在这个时候成了一个童话世界。她那静静的姿态,使得时间好象停滞了流动,我好象看到了一个在月光中独跳芭蕾的女子,和月光融为一体。 本来我想走近,但我却没有动,就这样保持着一个姿势,坐在湖边的长凳上静静的看着她,不忍心打破这份安静。 后来苏颖问我,是什么时候开始爱上她的。 当我把这个时刻告诉她的时候,她一脸不屑和调皮,说我不知道看的是那个姑娘呢,因为她不记得自己有这样的时刻。 苏颖说她第一次见我的时候,感觉我就像一个花花公子,真正喜欢上我,是因为我写的一篇关于她文章,她算是为了文章献身的。 记得我在那里面对苏颖的评价时写到,“这个女孩子的静静不语,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私自以为,‘江南美女阴柔无力,柔若垂柳;西南美女玲珑娇爱,软似蜀锦;中部美女热情似火,恰如紫藤;东北美女敢爱敢恨,犹比雪松;西北美女剔透洁雅,胜像杨树。’而对于这个姑娘来说,那一个比喻也不能尽显其与众不同,此女子在无意间就将全中国的美女之优点闪现,博众之美,舍其之恶。不由感叹造物主之偏爱。 ”苏轼曾说,‘若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西子未曾见过,西湖倒是见到过好多次,这女子在一静一动中表现出来的美确实有西湖的神韵。如此说来到底是她像西子还是西施似她?且不说这动的姿态,单是这静静的独处已经让人失魂。将这姑娘比做西子,还在于去年闲暇之日去西湖游玩之感悟。那时是夏季,阴雨霏霏,我虽然想看到冬日的西湖,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我的心情,相反倒是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阴雨中的西湖若西子隔薄纱之浅笑,迷人心魄。而这个姑娘在月下的那丝若有若无的微笑不仅在这个冬日想起吹面不寒,更似西子重现。 “今觭梦幻想,适冬之日,疏梅筛日影;吾与此女子并肩携手,手撑一具独具江南特色的油纸伞,共赴断桥,同登西湖湖心亭,当穷尽人间之乐。散步樱花林,共赏樱花舞,细品樱花茶,齐沐樱花雨,齐拥樱花之艳丽,当如痴如醉。 ”最是那月境下此女子的微微仰头,静谧眼神似秋水般清澈,眼珠似星星般光润。此女子的动魄怎一美字了的。笔下所书与心中所想万分之一之不及。 “正所谓,取次花丛三千佳丽齐抛媚,不及姑娘含羞浅笑一抬眉。” 印象中的苏颖,就是这样开始的。 其实那时对于苏颖的印象很浅,只是在当时感觉很是静谧,就好像夏日里面的一丝凉风。 好多年后,当我回忆起这个时刻,我依旧很是享受。 我知道,正是这淡淡的挂牵,牵出了我的苏颖,这个我命中注定绕不过去的女孩子。 苏颖就在那里等我,前世约定,不见不散。 (三)再见 初次相见的激情随日子的久远慢慢淡化,淡化到不再有所希冀。 当我再次见到苏颖的时候,那种微情初动的感觉掺和着再见的迷醉,在毫无知觉中蔓延全身,像将自己放入水池被水浸染一样。 记得那天的阳光和今天一样的明媚,一样迷人,一样的惹人爱怜。 我和我室友张启坐在婺江边上的藤椅上,我们刚从沃尔玛出来,现在的他在玩游戏,而我却静静的看着这河水。 就在这个时候我又一次看到了苏颖,苏颖和一帮自己的朋友朝我们这边走来,依旧是嘻嘻哈哈的欢快,依旧和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一样倒退着走。 “这姑娘就是你说的那个苏颖?”张启在一旁轻轻的问。 “嗯,就是她。”我漫不经心的回答着,但是我的眼睛好像挪动不开一样,紧紧的盯着苏颖看。其实我知道我心里并没有看她,眼睛盯着她看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感觉眼睛很累,哪怕一点的移动就会让我难受一样。 “别看喽,这姑娘可是校花,你长得比我都难看,我看就死了这条心吧。”张启笑着对我说。 张启老是说比我帅,我也就懒得反驳了,说实在的这家伙长的很具有艺术特色。 “切,你还别激我,我要是挂上那妞你怎么办?”我决定将他一军,这样要是失败,也好给自己找一个借口。 我想好了,苏颖估计已经知道我是谁了,要是她有意我就追她,要是很讨厌我,我正好可以拿这个借口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不至于让别人看太狠的笑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