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地方优秀文化,加强文化遗产和保护。”一个城市的发展犹如生命肌理,生生不息,以自然为依托,经济为基础,文化为灵魂,千百年来是一个有机更新的过程。 “让盖州了解自己,让世界了解盖州”!市委书记班耀康在古城保护提升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盖州与周边县区比较,最大的区别在于盖州有悠久古城作为历史的见证,盖州古城也是关外唯一一座保护相对完好的古城;一个城市的特色不可复制和再生,保护、提升、建设、管理古城与城市的品质息息相关;保护、提升古城对拉动盖州市发展商贸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解决就业的最有效途经和办法。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克服模糊认识,要将文化古城作为"五大板块"之一建设好。同时古城的保护、提升也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需要,是还盖州人对古城保护的夙愿。同时,各部门在古城的保护、提升上要兼顾好与群众之间的利益,要为百姓的长远利益有所担当。 留得住记忆、唤得起乡愁、认得出回家的路,文脉的延续不能只停留在历史记载中,更应是一代代人“活”的记忆。 ——题记 民谚中的盖州古城 自清代以来,盖州地区的许多民谚和传说便多与这里的古城有关。 古城的灵魂是水和源。先说“唐修塔,明修圈,清朝修的好寺院。先有上帝庙,后有盖州城。三山不显,五桥不现,一步两井,护城河绕盖州转”。 护城河,亦称为“濠”,是古时由人工挖凿的,环绕整座盖州古城、钟鼓楼、寺院等主要建筑的壕沟,然后引水注入形成人工河,作为城墙的屏障,具有防御作用,一方面维护城内安全,另一方面阻止攻城者或动物的进入,这是古人在防御手段上对水的妙用。 提起老盖州护城河的历史,可以远溯至唐朝盛世和辽金时期,但真正成形还得从明代算起。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六月,辽东卫迁至辽阳后,恢复设置盖州;是年,盖州指挥吴玉修筑土城。 据《盖平县志》记载:“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为便于防守,展筑南面,砖石包砌。周围五里八十八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阔一丈八尺。门三:东曰顺清,南曰广恩,西曰宁海。钟鼓楼在城中衢,今按其城周围七里零三步,城仍旧池淤”。由此可见,盖州古城南城墙南移,并开挖新护城河,即城设三门。至于则仍按明代旧制,只是分别向南伸延与三门护城河接通。同时,竣有城壕,形成了今天的护城河。护城河承载历史的记忆。作为盖州古城仅存的护城河,它的历史、文化意义自不待言,它的身上承载了老城区太多的兴衰记忆。 再说“箕宿之野”。大凡古城对分野和堪舆之要求是严谨并且苛刻的。古人相信:位置决定命运。“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的“风水”是选择地理位置,关系衣食住行的重要因素。所以把老祖宗的阴阳创意思维看成是最明白的哲学。人们需要、社会需要,符合人们的心理和感情冀望,足以成为人们对时空的要求和选择,成为对物质的要求和选择。盖州古城按照堪舆学讲求了整体系统、因地制宜、生态修复、建筑规划、山水选择和负阴抱阳的原则,盖州先民一直是这样的。 盖州人称盖州境为“箕宿之野”或称盖州为“箕域”有好些年了。清初怀顺王耿仲明在《创建兴隆寺碑记》中夸奖修寺的和尚“自幼梵修,中年精进,标守素书,尘凡德行已登道岸。明朝仰重,全国增光,养静三韩,流风箕域”。“箕域”曾是盖州这一地域的代名词。 还有“依山临海在辽南,六山三水一分田”。古城盖州位于辽东半岛西北,独具地利,区位优越。据《县志》说盖州“襟山带海,轮轨交通。”《盛京通志》也说:“西南渤海环绕,东北群山屏列,为留都严邑,洵知天然形势,颇占优胜。”其中,“留都”,指盛京;“严邑”,是指重要的地域。 盖州地貌特征为“六山三水一分田”,属辽南丘陵地带,地势东高西低,东部和东南部为高山和丘陵,西部和北部为平原。全境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寒暑适中,温和宜人。这里“东产柞蚕,西产渔盐,南产苹果,北产粮棉”。据《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辽宁卷?盖州资料本》中记载:“连云港口达三江,交通要道贯北南。东有石门关,西有西海关,南有小阳关,北有青石关。若是军情急,遍地起狼烟。” 这就是盖州,一个有着久远历史的古邑。 三朝史话,盖州处处“神迹”都迷人 辽、金、元三朝,都是以北方游牧民族为主体建立的朝代。这三个朝代在建国前虽然有自己本民族特点的传统文化,但都没有文字。他们在吸纳汉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之后,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发展了自己的文化。 尤其是三朝的统治者进入中原后,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这些政权大量起用原籍北方和归附朝廷的文人,儒风日强,汉文化得到普及。辽代在今东北地区设置的官学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朝代,基本上是府有府学、州有州学、县有县学,并且还有私学。府、州、县里都设置博士、助教。 据《续文献通考》记:“辽圣宗开泰元年(1012年)十二月,归州(今盖州市归州镇)言其居民本新罗(即在新罗居住的渤海人)所迁,未习文字,请设学校,许之”;这是盖州地区最早有学校教育的记载。金代的官学制度比辽代更加完善,国家设太学和国子学,还仿照唐朝的体制,建立了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的专科学校。金代地方官学在今东北地区数量不少,其中盖州设有州学,有学生10人,设教授1人;女真府学设在今东北的有13处,设在今辽宁境内的有3处,即咸平(今开原老城)、东京(今辽阳)和盖州。除此之外,还在今东北设12处医院(即医学专科学校),今辽宁地区有3处,盖州占其一。元朝有关今辽宁和营口地区的学校情况,鲜见史书记载,根据元朝整体教育形势分析,当时的营口地区应有地方所属各类学校。金、元时期的名人吟咏盖州的诗文颇多,着名文学家、诗人、少举进士王寂,金末文坛盟主、理学家、翰林修撰赵秉文,金、元时的大文豪元好问,着名文学家党怀英,雄辩的文论家王若虚,学贯三界的翰林李纯甫和先仕金后任元代中书令的耶律楚材等,其有关盖州的作品保存至今者虽然很少,却十分可贵。 辽、金、元三朝都十分崇信佛教。这一时期,在今辽宁境内寺院较多,佛塔林立,石窟寺的雕刻和摩崖造像艺术占有重要地位。这时期今盖州地区的寺院也很可观,建于辽代的有盖州兴教寺,寺院建筑艺术精湛,可惜大多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或“文革”中被毁。这三朝均是以少数民族为主体建立的国家。这些少数民族的贵族、富人非常重视装饰衣冠服饰,喜爱精美的器物,各族匠人运用精湛的传统工艺与民族的特殊工艺,创造出了这个时期既有少数民族特色,又有中原文化烙印的艺术珍品。新中国成立后,盖州地区陆续出土了一些辽、金、元时期的工艺品,有的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性,还有较重要的文物价值。 元代,在盖州还出现一位着名的女真族戏剧家——石君宝,名德玉、字君宝,女真族,原籍辽东盖州;由金入元,生年不详,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逝世,享年85岁。他一生创作多部杂剧,现存《鲁大夫秋胡戏妻》、《李亚仙花酒曲江池》、《诸宫调风月紫云亭》;其中,《秋胡戏妻》至今仍在盖州及其周边一些老年人中流传。 探寻盖州品原汁原味的“明清市井” 一个城市的记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地点滴积累起来,盖州古城文风斐然,许多古民居建筑都有二三百年以上的历史,最早的建于明清时期甚至更早。这些古老的建筑,在历史的风雨更替中,成为忠实的记录者。盖州的明清一条街是国内保持最完整的,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印记。 盖州曾经是一座老城,并且至今还留有一些当年城中的建筑。据了解,1986年11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建筑高级工程师曹讯在组织有关市、县文物部门测绘上帝庙工作期间,发现了位于盖州市境内的明清一条街。 这条街位于盖州市东街路北,全长420米,保存有明清时期木构架铺面建筑25栋,共88间。迄今为止,在国内一些历史名城或县城中,还没有发现保持这样完整的明清街面。明清一条街的发现,为研究古代建筑风貌、历史沿革提供了依据。 千年的商贾云集“辽东重镇”,盖州古城孕育了丰厚灿烂的历史文化。古屋毗邻,庭院深深,青瓦灰墙,一座座风格各异的明清建筑高低错落。 其实,古街就是一部千年的史卷,斑驳的石板、久远的青砖黛瓦就是史卷古老的扉页,刻录着古城沧桑的故事,演绎着一章章岁月的往事。她既是盖州古城饱经风霜的经脉,也是盖州古城悠悠历史的注脚。去体味这座古城下的市井生活,别有一番滋味。 现年86岁胡广深老大爷深情地对笔者说:“当我每次踏上这古老沉凝而印痕斑驳的街面,便都踟躇在千年古街的历史沧桑里,脑海中便产生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思绪便忽然从儿时的古朴厚实的老街和斑驳的砖墙走向久远……”明清一条街,敲击着多少回忆,成为亘古的留恋。 老街名店老铺甚多,买卖街市兴旺。最怡人的风景当属各行各业的店面商铺,人来人往之间摩肩接踵;最富有生活气息的就数各种各样的叫卖声了,或悠长或短促或浑厚或高亢;夹杂的南来北往的过客,来也匆忙,去也匆忙……这是笔者印象里古街老巷中最生动的画面与旋律。 这里仍旧是盖州老城里南北大街的必经之处,无论是行人还是汽车,在这里都缩减到同一条道路之内。 明清一条街,敲击着多少回忆,成为亘古的留恋。如今,镌刻的记忆,在历史中沉寂。沿着低垂的屋檐,思绪从延展的古街走向久远,清纯、古朴、厚实的老街仍烙在心底……古老的钟鼓楼下,人们生活在时代的另一端,享受着缓慢的生活与市井的安逸,这是盖州特有的快乐。 如歌的石板,深远悠长;如诗的民风,涟漪泛泛。岁月远去,几经沧桑、几经风雨,古街在悠闲中慢慢走着,把繁华让给了远方的都市,曾经的繁华已留在记忆里。品味古街,就是品味深厚的历史,就是品味厚重的文化,就是品味淳厚的民风……斑驳的老街,高耸着脊背在历史与未来之间永远绵延,是盖州古城一种文化和底蕴深厚的标志,更是盖州古城世代民众的骄傲。 走在历经时光打磨风雨侵蚀的青石板老街上,感受着盖州古城带给我们的悠远情思,眼前那岁月如歌的钟鼓楼,古朴典雅,透着历史的厚重感。随处可见的明清建筑,散落在草木砖石之间的哲思片羽,让这座千年古城通透,洒脱,风韵绵渺…… 盖州古城的明清一条街遗迹众多,多部电视剧和电影都在此取景。其中名头最响、来头最大的要数1990年上映的《滚滚红尘》。包括林青霞、秦汉、张曼玉在内的演员阵容足以让盖州人为之骄傲。有知情者回忆,影片在盖州拍摄时,众多明星大腕曾让人一饱眼福。影片曾在盖州城内取景,钟鼓楼附近一座小院也在片中出演了重头戏。盖州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古城风貌,为那部经典的影片增色不少。 如今,这条明清古街,仿佛一头岁月的骆驼,无声地驮着千年岁月残留的斑驳……同时,街区内插建了上世纪70到80年代建设的多层住宅,与街区风貌不尽协调。与厚重浓郁的历史相比,这座古城各种私搭乱建使大量历史悠久的老宅处境尴尬,而侥幸存留下来的老宅,也因为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 |